二轮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97943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0910253753.2

    申请日:2009-1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的导风结构,由护罩将行驶风以简单的结构分成朝向驾驶员的风和冷却发动机的风。由外护罩(100)和内护罩(200)构成覆盖燃料箱(20)及汽缸(5)的各前部侧面的护罩(22)。内护罩(200)在上部具备第一导风部(210),在下部具备第二导风部(240),从各导风部分别取入行驶风。第一导风部(210)从第一导风口(214)向形成于外护罩(100)和内护罩(200)之间的第一通风路内取入,向斜上方弯曲而流向后方,从排风口向后方流出,通过燃料箱(20)的侧面,朝向驾驶员座位(21a)。在护罩(22)的下部设置第二通风路,将从第二通风部(240)的导风口(242)向第二导风路取入的行驶风向斜后方且下方弯曲,流向空冷发动机的汽缸(5)侧面地进行冷却。

    二轮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97943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910253753.2

    申请日:2009-1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的导风结构,由护罩将行驶风以简单的结构分成朝向驾驶员的风和冷却发动机的风。由外护罩(100)和内护罩(200)构成覆盖燃料箱(20)及汽缸(5)的各前部侧面的护罩(22)。内护罩(200)在上部具备第一导风部(210),在下部具备第二导风部(240),从各导风部分别取入行驶风。第一导风部(210)从第一导风口(214)向形成于外护罩(100)和内护罩(200)之间的第一通风路内取入,向斜上方弯曲而流向后方,从排风口向后方流出,通过燃料箱(20)的侧面,朝向驾驶员座位(21a)。在护罩(22)的下部设置第二通风路,将从第二通风部(240)的导风口(242)向第二导风路取入的行驶风向斜后方且下方弯曲,流向空冷发动机的汽缸(5)侧面地进行冷却。

    机动二轮车中的配线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1850804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010134088.8

    申请日:2010-03-10

    Abstract: 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中的配线构造用罩覆盖电气配线,并且无需使该电气配线在驱动链轮的外侧迂回就可以进行配置。机动二轮车中的配线构造(100)为与起动机(68)连接的起动机电气配线(82)以及与发电机(74)连接的发电机电气配线(76)的配线构造。通过在从外侧覆盖发电机(74)的发电机罩(78)的发电机罩台阶部(78a)的后方周缘部突设的多个导向肋(102),把起动机电气配线(82)沿所述发电机(74)的外周向所述导向肋(102)前方引导,通过驱动链轮罩(58)进一步从外侧进行覆盖。起动机电气配线(82)位于设置在驱动链轮罩(58)内侧的壁部(108)的前方,通过使设置在驱动链轮罩(58)内侧的肋用槽部(110)与导向肋(102)进行嵌合来保持其位置关系。

    机动二轮车中的配线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1850804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34088.8

    申请日:2010-03-10

    Abstract: 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中的配线构造用罩覆盖电气配线,并且无需使该电气配线在驱动链轮的外侧迂回就可以进行配置。机动二轮车中的配线构造(100)为与起动机(68)连接的起动机电气配线(82)以及与发电机(74)连接的发电机电气配线(76)的配线构造。通过在从外侧覆盖发电机(74)的发电机罩(78)的发电机罩台阶部(78a)的后方周缘部突设的多个导向肋(102),把起动机电气配线(82)沿所述发电机(74)的外周向所述导向肋(102)前方引导,通过驱动链轮罩(58)进一步从外侧进行覆盖。起动机电气配线(82)位于设置在驱动链轮罩(58)内侧的壁部(108)的前方,通过使设置在驱动链轮罩(58)内侧的肋用槽部(110)与导向肋(102)进行嵌合来保持其位置关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