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二轮车上的制动力传递部件的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29488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580009476.4

    申请日:2015-0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19/38 B62H1/02 B62J11/00 B62K11/10 B62L3/02

    Abstract: 一种自动二轮车,单元摆动发动机在后部对后轮进行轴支承,单元摆动发动机的前部经连杆机构而支承于车身框架,制动力传递部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地布置以便将制动力传递至与后轮同轴配设的后轮制动器,在该自动二轮车中,连杆机构(18)具有:第1连杆(41),其连结于车身框架(F);以及第2连杆(42),其具有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该第1连杆(41)的发动机悬吊套筒部(42a),该第2连杆(42)连结于单元摆动发动机(UE),引导部件(52)保持在单元摆动发动机(UE)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制动力传递部件(50),该引导部件(52)安装于第2连杆(42)。由此,能够抑制制动力传递部件的摆动,能够实现制动力传递部件的周围的质量的集中化。

    自动二轮车上的制动力传递部件的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29488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80009476.4

    申请日:2015-0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19/38 B62H1/02 B62J11/00 B62K11/10 B62L3/02

    Abstract: 一种自动二轮车,单元摆动发动机在后部对后轮进行轴支承,单元摆动发动机的前部经连杆机构而支承于车身框架,制动力传递部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地布置以便将制动力传递至与后轮同轴配设的后轮制动器,在该自动二轮车中,连杆机构(18)具有:第1连杆(41),其连结于车身框架(F);以及第2连杆(42),其具有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该第1连杆(41)的发动机悬吊套筒部(42a),该第2连杆(42)连结于单元摆动发动机(UE),引导部件(52)保持在单元摆动发动机(UE)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制动力传递部件(50),该引导部件(52)安装于第2连杆(42)。由此,能够抑制制动力传递部件的摆动,能够实现制动力传递部件的周围的质量的集中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