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包的配置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638681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80056617.6

    申请日:2019-07-04

    Abstract: 在蓄电池包的配置结构中,蓄电池壳体(20)的壳体主体(31)为金属压铸制,因此,通过使从壳体底壁(31a)向上方隆起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31e)和从壳体侧壁(31d)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固定部(31g)与壳体主体(31)一体地形成能够削减部件数量、重量,不仅如此,而且能够使具备横梁(31e)及第二固定部(31g)的壳体主体(31)的强度增加来提高耐侧面碰撞性能。另外,从壳体侧壁(31d)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固定部(31g)固定于地板框架(15),因此,侧面碰撞的碰撞载荷从地板框架(15)向壳体主体(31)的横梁(31e)直接地传递并被支承,由此,即使通过使地板框架(15)的强度下降来实现轻量化,也能够确保耐侧面碰撞性能。

    蓄电池包的配置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38681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1980056617.6

    申请日:2019-07-04

    Abstract: 在蓄电池包的配置结构中,蓄电池壳体(20)的壳体主体(31)为金属压铸制,因此,通过使从壳体底壁(31a)向上方隆起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31e)和从壳体侧壁(31d)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固定部(31g)与壳体主体(31)一体地形成能够削减部件数量、重量,不仅如此,而且能够使具备横梁(31e)及第二固定部(31g)的壳体主体(31)的强度增加来提高耐侧面碰撞性能。另外,从壳体侧壁(31d)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固定部(31g)固定于地板框架(15),因此,侧面碰撞的碰撞载荷从地板框架(15)向壳体主体(31)的横梁(31e)直接地传递并被支承,由此,即使通过使地板框架(15)的强度下降来实现轻量化,也能够确保耐侧面碰撞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