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76633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10202888.X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H15/18 , C07H15/203 , C07H1/08 , A61P29/00 , A61K31/7034 , A61K31/7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该苯丙素类化合物为苯丙素化合物A至苯丙素化合物I中的任意一种,上述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经兴安升麻的根茎经醇类提取后的提取物进行多次分离后再经HPLC半制备所得,纯度较高。上述苯丙素类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可用于制备抗炎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04504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84030.1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1/7024 , A61P25/16 , A23L33/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藏红花色素类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涉及药物领域。研究发现,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藏红花色素类组合物可以显著的改善小鼠的运动障碍,提高小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同时能够提高小鼠脑纹状体中多巴胺(DA)的含量,并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由此说明,该藏红花色素类组合物对MPTP所致的帕金森症模型小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表明该组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帕金森症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04609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10062237.3
申请日:2012-03-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暨南大学
IPC: C07H17/07 , C07H1/08 , A61K31/7048 , A61P3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的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R1为式(II)、式(III)、式(IV)、式(V)、式(VI)、式(VII)、式(VIII)、式(IX)或式(X)所示,R2为氢、式(XI)、式(XII)、式(XIII)或式(XIV)所示。本发明从三白草科植物蕺菜属植物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中分离得到12个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其都为结构新颖的呋喃黄酮;运用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活性评价,发现本发明的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能有效地抑制单纯疱疹病毒,表明本发明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具有预防和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作用,可以在制备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中应用,具有良好的研究开发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304609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210062237.3
申请日:2012-03-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暨南大学
IPC: C07H17/07 , C07H1/08 , A61K31/7048 , A61P3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的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R1为式(II)、式(III)、式(IV)、式(V)、式(VI)、式(VII)、式(VIII)、式(IX)或式(X)所示,R2为氢、式(XI)、式(XII)、式(XIII)或式(XIV)所示。本发明从三白草科植物蕺菜属植物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中分离得到12个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其都为结构新颖的呋喃黄酮;运用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活性评价,发现本发明的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能有效地抑制单纯疱疹病毒,表明本发明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具有预防和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作用,可以在制备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中应用,具有良好的研究开发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45047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810884030.1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1/7024 , A61P25/16 , A23L33/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藏红花色素类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涉及药物领域。研究发现,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藏红花色素类组合物可以显著的改善小鼠的运动障碍,提高小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同时能够提高小鼠脑纹状体中多巴胺(DA)的含量,并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由此说明,该藏红花色素类组合物对MPTP所致的帕金森症模型小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表明该组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帕金森症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76633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202888.X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H15/18 , C07H15/203 , C07H1/08 , A61P29/00 , A61K31/7034 , A61K31/7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该苯丙素类化合物为苯丙素化合物A至苯丙素化合物I中的任意一种,上述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经兴安升麻的根茎经醇类提取后的提取物进行多次分离后再经HPLC半制备所得,纯度较高。上述苯丙素类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可用于制备抗炎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606316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10157206.4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C47/46 , C07C45/79 , C07C29/76 , C07C33/14 , C07D301/32 , C07D303/48 , A61P29/00 , A61K31/11 , A61K31/047 , A61K31/045 , A61K31/3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为化合物1~6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为益智仁的醇提取物进行多次分离后再经HPLC半制备所得,纯度较高。所述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可用于制备抗炎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6585530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497716.6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用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产氧的叶绿体复合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特别是慢性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叶绿体高效产氧体系,组分包含叶绿体、希尔反应液和氧化剂。该产氧体系为基于希尔反应组建得到的温和持续产氧体系。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产氧体系的高效产氧的叶绿体复合水凝胶,包括上述叶绿体高效产氧体系和天然多糖材料复合得到。本发明的叶绿体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其应用于患者伤口部位可通过光合作用自产生氧气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具有绿色、温和、高效的产氧效果;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中,如制备组织工程材料中,特别适用于制备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医用敷料。
-
公开(公告)号:CN11658553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0497716.6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用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产氧的叶绿体复合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特别是慢性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叶绿体高效产氧体系,组分包含叶绿体、希尔反应液和氧化剂。该产氧体系为基于希尔反应组建得到的温和持续产氧体系。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产氧体系的高效产氧的叶绿体复合水凝胶,包括上述叶绿体高效产氧体系和天然多糖材料复合得到。本发明的叶绿体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其应用于患者伤口部位可通过光合作用自产生氧气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具有绿色、温和、高效的(56)对比文件金智允等.Development of light-sensitive oxygen generation biomaterialsthrough alginate-choroplast transitpeptide conjugation.Hanyanguniversity.2021,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606316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157206.4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C47/46 , C07C45/79 , C07C29/76 , C07C33/14 , C07D301/32 , C07D303/48 , A61P29/00 , A61K31/11 , A61K31/047 , A61K31/045 , A61K31/3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为化合物1~6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为益智仁的醇提取物进行多次分离后再经HPLC半制备所得,纯度较高。所述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可用于制备抗炎药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