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公开(公告)号:CN1911747A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610141264.4

    申请日:2006-08-09

    Abstract: 本发明的金属制容器盖具备:有圆形顶面壁(7)和侧缘壁(9)的金属薄板制薄壳;以及设置于该薄壳内的合成树脂制衬垫,在侧缘壁(9)上具有螺纹形成区域,且在该螺纹形成用区域的上端部分上形成有环状槽(17),在侧缘壁(9)的比环状槽(17)靠上方的部分上,设置有包含在周向上延伸的缝隙的内压释放线(A),并且以通过该内压释放线(A)与环状槽(17)之间的方式设置有环状条形突起(30)。这种金属制容器盖能够有效地进行容器内压上升时的气体排出,且在向容器口径部的折边紧固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形成内压释放线(A)的部分的侧缘壁的变形。

    在处理时可以同瓶分开的铰链式盖

    公开(公告)号:CN1163220A

    公开(公告)日:1997-10-29

    申请号:CN97102820.6

    申请日:1997-0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47/0833

    Abstract: 一种铰链式盖,包括一个盖体、一个与盖体形成一体以盖住盖体和裙体外表面的外筒,及通过铰链连在外筒上端部分的上盖,裙部有多个沿轴向的槽缝以沿周向保持距离,裙部和外筒通过分割面分开但通过多个在分割面上或下端形成的可断裂桥形部分形成一体,裙部外表面与外筒内表面在至少盖体嵌装在口部状态下在分割面处紧密接触。盖有可靠密封结构并在用后便于从口部取下而不需工具。盖可通过一系列工序生产出来并可提供良好封装标记。

    金属制包装件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48208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710152261.5

    申请日:2007-0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41/045 B65D41/348 B65D2101/0023

    Abstract: 本发明的包装件是一种包括具有口部的金属制容器和安装于口部的带衬垫金属容器盖的包装件,容器盖的衬垫(17)具有从外周端起向下下降的外环(20)和在外环(20)内侧向下下降的内环(21),外环(20)内表面成沿铅垂方向笔直延伸的表面,在插入容器口部的开口端的状态下,一边从上方紧压容器盖,一边挤压成形从顶壁过渡到侧缘的角部,由此一来,外环内表面紧贴着形成于容器口部的开口端上的侧壁部外表面,并且在外环的内表面下端形成向内突出的内突部,内突部紧贴容器口部的下卷边部的外侧部分。在有效防止了在连接防盗圈的连片断裂之前发生密封破坏的同时,这种包装件还具有优良的再封盖性能。

    在处理时可以同瓶分开的铰链式盖

    公开(公告)号:CN1082925C

    公开(公告)日:2002-04-17

    申请号:CN97102820.6

    申请日:1997-0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47/0833

    Abstract: 一种铰链式盖,包括一个盖体、一个与盖体形成一体以盖住盖体和裙体外表面的外筒,及通过铰链连在外筒上端部分的上盖,裙部有多个沿轴向的槽缝以沿周向保持距离,裙部和外筒通过分割面分开但通过多个在分割面上或下端形成的可断裂桥形部分形成一体,裙部外表面与外筒内表面在至少盖体嵌装在口部状态下在分割面处紧密接触。盖有可靠密封结构并在用后便于从口部取下而不需工具。盖可通过一系列工序生产出来并可提供良好封装标记。

    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公开(公告)号:CN101670901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910172998.2

    申请日:2006-08-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41/348 B65D41/045 B65D51/1638

    Abstract: 本发明的金属制容器盖具备:有圆形顶面壁(7)和侧缘壁(9)的金属薄板制薄壳;以及设置于该薄壳内的合成树脂制衬垫,在侧缘壁(9)上具有螺纹形成区域,且在该螺纹形成区域的上端部分上形成有环状槽(17),在侧缘壁(9)的比环状槽(17)靠上方的部分上,设置有包含在周向上延伸的缝隙的内压释放线(A),并且以通过该内压释放线(A)与环状槽(17)之间的方式设置有环状条形突起(30)。这种金属制容器盖能够有效地进行容器内压上升时的气体排出,且在向容器口径部的折边紧固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形成内压释放线(A)的部分的侧缘壁的变形。

    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公开(公告)号:CN101670902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10172999.7

    申请日:2006-08-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41/348 B65D41/045 B65D51/1638

    Abstract: 本发明的金属制容器盖具备:有圆形顶面壁(7)和侧缘壁(9)的金属薄板制薄壳;以及设置于该薄壳内的合成树脂制衬垫,在侧缘壁(9)上具有螺纹形成区域,且在该螺纹形成区域的上端部分上形成有环状槽(17),在侧缘壁(9)的比环状槽(17)靠上方的部分上,设置有包含在周向上延伸的缝隙的内压释放线(A),并且以通过该内压释放线(A)与环状槽(17)之间的方式设置有环状条形突起(30)。这种金属制容器盖能够有效地进行容器内压上升时的气体排出,且在向容器口径部的折边紧固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形成内压释放线(A)的部分的侧缘壁的变形。

    塑料盖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991C

    公开(公告)日:2003-04-30

    申请号:CN99104046.5

    申请日:1999-03-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41/485 B65D2101/003 Y10S215/901

    Abstract: 本发明塑料盖通过撕开开启,它包括具有与容器口接合的密封部的顶板,从顶板垂直延伸的裙部和撕开部,撕开部围绕裙部布置并限定重新密封的上盖部和下开启部,其中在裙部的内表面上并在高于撕开部的位置处圆周间隔地形成与容器的颚部接合的经向向内的凸起,同时在低于撕开部的位置圆周间隔地形成其末端部与容器颚部接合的舌部,接合凸起和舌部至少交替地在大部分周边范围上形成。该塑料盖有良好的密封可靠性、易开启性和显著的捣固性,盖高度低而减少树脂的重量。

    塑料盖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31257A

    公开(公告)日:1999-10-13

    申请号:CN99104046.5

    申请日:1999-03-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41/485 B65D2101/003 Y10S215/901

    Abstract: 本发明塑料盖通过撕开开启,它包括具有与容器口接合的密封部的顶板,从顶板垂直延伸的裙部和撕开部,撕开部围绕裙部布置并限定重新密封的上盖部和下开启部,其中在裙部的内表面上并在高于撕开部的位置处圆周间隔地形成与容器的颚部接合的经向向内的凸起,同时在低于撕开部的位置圆周间隔地形成其末端部与容器颚部接合的舌部,接合凸起和舌部至少交替地在大部分周边范围上形成。该塑料盖有良好的密封可靠性、易开启性和显著的捣固性,盖高度低而减少树脂的重量。

    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公开(公告)号:CN101670902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910172999.7

    申请日:2006-08-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41/348 B65D41/045 B65D51/1638

    Abstract: 本发明的金属制容器盖具备:有圆形顶面壁(7)和侧缘壁(9)的金属薄板制薄壳;以及设置于该薄壳内的合成树脂制衬垫,在侧缘壁(9)上具有螺纹形成区域,且在该螺纹形成区域的上端部分上形成有环状槽(17),在侧缘壁(9)的比环状槽(17)靠上方的部分上,设置有包含在周向上延伸的缝隙的内压释放线(A),并且以通过该内压释放线(A)与环状槽(17)之间的方式设置有环状条形突起(30)。这种金属制容器盖能够有效地进行容器内压上升时的气体排出,且在向容器口径部的折边紧固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形成内压释放线(A)的部分的侧缘壁的变形。

    容器盖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64832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710163615.6

    申请日:2007-1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41/0485 B65D41/3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启闭性能和启闭操作手感都提高的容器盖。在容器盖的侧缘主体部的外周上形成有线条突起。突起包括高大的大突起和从周壁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小于大突起的小突起,主体部具有形成多个大突起的大突起区域和形成多个小突起的小突起区域,所述大突起区域和小突起区域交替配置在主体部的周向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