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92779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680069771.3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67 , H01M10/058
Abstract: 如果用于负极活性材料的硅材料的粒径小,则其大的表面积容易引起活性材料与电解质溶剂之间的副反应发生,并且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降低。为了改进循环特性,根据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是这样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具有:包含含有硅作为构成元素的材料和聚丙烯酸的负极;和含有氟代碳酸亚乙酯的电解质,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硅作为构成元素的材料的50%粒径为2μ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9155426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80029620.X
申请日:2017-05-23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4/134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67 , H01M10/05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循环特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设有:负极,包含含有超过25重量%硅合金的负极活性材料;和非水电解液,其含有大于10重量%的由LiN(SO2CnF2n+1)2(其中n表示0以上的整数)表示的化合物和10重量%以上的氟代碳酸亚乙酯(FEC)。
-
公开(公告)号:CN103081208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180042404.1
申请日:2011-08-18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9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7 , H01M10/05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621 , H01M10/052 , H01M10/0567 , H01M10/0569 , H01M10/0585 , H01M2004/027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其中使用高能量型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高容量和优异的热稳定性。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包含:具有相对布置的正极和负极的电极元件;电解液;以及容纳所述电极元件和所述电解液的外壳,其中所述负极包含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a)与能够吸留和放出锂离子的金属氧化物(b)的至少一种,并通过负极粘合剂粘合至负极集电体,并且所述电解液包含70~99体积%磷酸酯化合物和1~15体积%氟化碳酸酯化合物。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用电解液包含70至99体积%磷酸酯化合物和1至15体积%氟化碳酸酯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364957B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380029588.7
申请日:2013-05-29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2/02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67 , H01M10/05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4/405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4/622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 H01M10/0567 , H01M2004/027 , H01M2300/0025 , Y02T10/7011 , Y10T29/4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具有其中正极和负极彼此相向配置的电极元件、电解液和收容所述电极元件及所述电解液的外包装,其中所述负极是通过使用其中锂被掺杂进如下第一负极活性材料而得到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形成,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含有:能够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a)、能够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金属氧化物(b)、及能够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碳材料(c),且所述电解液含有由预定式表示的氟化醚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781959B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380058984.2
申请日:2013-10-28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H01M4/0445 , H01M4/0459 , H01M4/1391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作为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在性能方面是优异的,其包含当对进行至少一次充电后的硅氧化物进行硅的固态NMR(29Si‑DDMAS)测定时满足以下式1和式2的硅氧化物;(式1)0.42≤S1/(S1+S2+S3)≤0.55(式2)0.21≤S3/(S1+S2+S3)≤0.26,其中S1为归属于具有Si‑Si键且具有在0ppm~‑15ppm、‑55ppm、‑84ppm和‑88ppm处的峰的Si的一组信号的峰面积的总和,S2为归属于具有Si(OH)4‑n(OSi)n(n=3,4)结构且具有在‑100ppm和‑120ppm处的峰的Si的一组信号的峰面积的总和,S3为归属于具有Si(OLi)4‑n(OSi)n(n=0,1,2,3)结构且具有在‑66ppm、‑74ppm、‑85ppm和‑96ppm处的峰的Si的一组信号的峰面积的总和。
-
公开(公告)号:CN104781959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380058984.2
申请日:2013-10-28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H01M4/0445 , H01M4/0459 , H01M4/1391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H01M4/139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作为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在性能方面是优异的,其包含当对进行至少一次充电后的硅氧化物进行硅的固态NMR(29Si-DDMAS)测定时满足以下式1和式2的硅氧化物;(式1)0.42≤S1/(S1+S2+S3)≤0.55(式2)0.21≤S3/(S1+S2+S3)≤0.26,其中S1为归属于具有Si-Si键且具有在0ppm~-15ppm、-55ppm、-84ppm和-88ppm处的峰的Si的一组信号的峰面积的总和,S2为归属于具有Si(OH)4-n(OSi)n(n=3,4)结构且具有在-100ppm和-120ppm处的峰的Si的一组信号的峰面积的总和,S3为归属于具有Si(OLi)4-n(OSi)n(n=0,1,2,3)结构且具有在-66ppm、-74ppm、-85ppm和-96ppm处的峰的Si的一组信号的峰面积的总和。
-
公开(公告)号:CN10257690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80043505.6
申请日:2010-09-29
Applicant: 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9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364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4/622 , H01M10/0525 , H01M10/0569 , H01M10/0585 , H01M2300/0034 , H01M2300/0042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使用高能量型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能够长寿命运行。根据例示性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包含电极元件、电解液和外部包装体,在所述电极元件中正极和负极对置,且所述外部包装体将所述电极元件和所述电解液包围在其内部;其中通过利用负极粘合剂将负极活性材料粘合至负极集电体而形成所述负极,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含能够吸收和放出锂离子的碳材料(a)、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b)以及能够吸收和放出锂离子的金属氧化物(c);且其中所述电解液以10~75体积%的浓度包含难以产生二氧化碳的液体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00347902C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03812759.8
申请日:2003-06-06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9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 H01M2300/00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使用相对于Li具有4.5V以上的平均放电电位的正极活性物质,并且作为构成电解液的溶剂,使用组合了碳酸乙烯酯等高介电常数溶剂和碳酸二甲酯或碳酸甲乙酯的至少一种的溶剂。该二次电池在抑制伴随着循环产生的容量降低、高温下的可靠性的降低的同时,实现了高动作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11418105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1880076570.5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4/66 , H01M10/0566 , H01M10/0569 , H01M10/0585 , H01M4/134 , H01M4/38 , H01M4/505
Abstract: 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显示出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循环特性并且不易引起电解液的燃烧。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包含:电极混合物层,所述电极混合物层含有12~50重量%的电极粘合剂并且含有电极活性物质,所述电极活性物质含有中值粒径为1.2μm以下的具有硅的合金;和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含有60~99体积%的磷酸酯化合物、0~30体积%的氟化醚化合物和1~35体积%的氟化碳酸酯化合物,其中所述磷酸酯化合物和所述氟化醚化合物的总含量为65体积%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637389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880032881.1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9 , H01M4/38 , H01M4/48 , H01M10/052 , H01M10/056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电池特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根据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包含:负极,包含含有硅材料的负极活性材料;以及电解液,包含含有LiN(FSO2)2的支持盐和含有链状砜化合物、氟化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的电解液溶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