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2933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030980.0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IPC: G06F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散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散热装置具有散热器、第1罐以及泵单元。所述散热器对液体进行冷却,并沿第1方向延伸。所述第1罐与所述散热器连接,供所述液体通过。所述泵单元与所述第1罐连接,使从所述第1罐流入的所述液体循环。所述散热器具有供所述液体通过的管。所述管沿第1方向延伸。所述泵单元位于所述散热器的第1方向一侧。所述泵单元具有第1泵、第2泵以及流路部。所述第1泵送出所述液体并使所述液体循环。所述第2泵送出所述液体并使所述液体循环。所述流路部将从所述第1泵和所述第2泵送出的所述液体朝向所述泵单元的外部引导。
-
公开(公告)号:CN114449840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292256.0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送液装置和冷却单元。在送液装置中抑制泵的空转。本发明的送液装置(100)具有:第1外壳(110),其具有流路(116);以及泵(120)。位于比泵(120)靠上游侧的位置并与泵流入口(120p)相通的上游侧流路(116p)具有相对于泵流入口(120p)分别位于第1方向的一侧(+X方向)、第1方向的另一侧(‑X方向)、第2方向的一侧(+Y方向)、第2方向的另一侧(‑Y方向)、第3方向的一侧(+Z方向)、第3方向的另一侧(‑Z方向)的第1流路(116a)、第2流路(116b)、第3流路(116c)、第4流路(116d)、第5流路(116e)以及第6流路(116f)。
-
公开(公告)号:CN111386010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911358530.2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冷却装置,具备冷板、散热器、泵、第一箱以及第二箱。冷板具有第一制冷剂流路。散热器具有多个散热片和形成与第一制冷剂流路连通的第二制冷剂流路的多个管。泵使制冷剂循环。第一箱与多个管的一端连结。第二箱连结多个管的另一端和泵。散热器配置于冷板上。冷板具有底壁部、上壁部、侧壁部、内部空间、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底壁部的下表面与发热组件接触。上壁部覆盖底壁部的上表面。侧壁部连结底壁部的周部和上壁部的周部。内部空间由底壁部、上壁部以及侧壁部包围并形成第一制冷剂流路。流入口配置于第一制冷剂流路的一端侧。流出口配置于第二制冷剂流路的另一端侧。底壁部具有多个叶片,侧壁部的内周壁具有第一弯曲部。
-
公开(公告)号:CN11485703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113825.9
申请日:2022-01-30
Applicant: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IPC: F04D13/14 , F04D13/06 , F04D29/42 ,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泵装置和冷却装置。泵装置具有第一泵、第二泵以及外壳。第一泵和第二泵是离心泵。外壳具有供第一泵配置的第一泵室和供第二泵配置的第二泵室。第一泵室具有第一底面、第一侧面、第一流入口以及第一流出口。第一底面相对于第一泵的第一马达位于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一侧面与第一底面相连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流出口相对于第一侧面开口。第二泵室具有第二底面、第二侧面、第二流入口以及第二流出口。第二底面相对于第二泵的第二马达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二流入口相对于第二底面开口。外壳具有连接第一流出口和第二流入口的第一流路。第二底面位于比第一底面靠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036279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210201618.9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IPC: H01L23/367 , H01L23/40 , H01L23/473
Abstract: 散热装置和冷却单元。散热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散热器、与第一和第二散热器各自的第一方向一侧连接的第一罐以及与第一方向另一侧连接的第二罐。冷却液在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一罐以及第二罐的内部流动。第一罐具有使冷却液向第一冷却装置流出的罐侧第一流出口和供来自第一冷却装置的冷却液流入的罐侧第一流入口。第二罐具有使冷却液向第二冷却装置流出的罐侧第二流出口和供来自第二冷却装置的冷却液流入的罐侧第二流入口。在第一散热器中,从罐侧第一流入口流入的冷却液从第一方向一侧向第一方向另一侧流动并从罐侧第二流出口流出。在第二散热器中,从罐侧第二流入口流入的冷却液从第一方向另一侧向第一方向一侧流动并从罐侧第一流出口流出。
-
公开(公告)号:CN11651860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047955.1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其具有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第一泵部、第二泵部、分支部、第一流路部、第二流路部、汇合部以及连接部。上述分支部使制冷剂分流成两支。上述第一流路部连接上述第一冷却部和上述第一泵部,流通分流出的上述制冷剂的一方。上述第二流路部连接上述第二冷却部和上述第二泵部,流通分流出的上述制冷剂的另一方。上述汇合部使分别流过上述第一流路部及上述第二流路部的上述制冷剂汇合。上述连接部在上述分支部与上述汇合部之间将上述第一流路部和上述第二流路部流体地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503627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201618.9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IPC: H01L23/367 , H01L23/40 , H01L23/473
Abstract: 散热装置和冷却单元。散热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散热器、与第一和第二散热器各自的第一方向一侧连接的第一罐以及与第一方向另一侧连接的第二罐。冷却液在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一罐以及第二罐的内部流动。第一罐具有使冷却液向第一冷却装置流出的罐侧第一流出口和供来自第一冷却装置的冷却液流入的罐侧第一流入口。第二罐具有使冷却液向第二冷却装置流出的罐侧第二流出口和供来自第二冷却装置的冷却液流入的罐侧第二流入口。在第一散热器中,从罐侧第一流入口流入的冷却液从第一方向一侧向第一方向另一侧流动并从罐侧第二流出口流出。在第二散热器中,从罐侧第二流入口流入的冷却液从第一方向另一侧向第一方向一侧流动并从罐侧第一流出口流出。
-
公开(公告)号:CN216017519U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21654633.6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泵装置、冷却单元以及冷却系统。泵装置具有:流路,其供液体流动;第1泵,其配置在流路上;第2泵,其配置在流路上;第1泵下游流路,其位于流路中的第1泵的下游;第2泵下游流路,其位于流路中的第2泵的下游;连接流路,其与流路中的第1泵下游流路和第2泵下游流路连接;第1止回阀,其设置在第1泵下游流路上;以及第2止回阀,其设置在第2泵下游流路或连接流路上。
-
公开(公告)号:CN215935360U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21635954.1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IPC: H05K7/20
Abstract: 一种冷却单元,在多个部位实现适当的冷却效率。冷却单元具有:冷板,上述冷板与发热部件接触;外壳,上述外壳相对于冷板配置于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一壁部,上述第一壁部位于外壳与冷板之间;以及第二壁部,上述第二壁部将由外壳和第一壁部限定的板室分离成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一板室和第二板室。第一壁部具有:在第一板室中与冷板相对的第一通孔;以及在第二板室中与冷板相对的第二通孔。
-
公开(公告)号:CN211019743U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21718754.5
申请日:2019-10-14
Applicant: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冷却单元,其包括:冷板,在水平方向上展开;槽及泵,配置在所述冷板的与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的上侧;并且所述槽包括积存冷媒的槽室,所述泵包括泵室,所述泵室收容移送冷媒的旋转体,所述槽室的第一方向上端位于比所述泵室的第一方向上端更靠上侧的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单元,即使在冷却单元内的冷媒量减少的情况下,也会抑制空气进入至泵室内,从而抑制冷却单元的冷却效率的下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