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5355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710196900.1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PC: H02K11/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其利用树脂密封部件覆盖定子以及电路板,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时,能够抑制电路板向远离定子的方向翘曲。该马达具有:具有配置于转子与定子(6)之间的隔壁(11a)的隔壁部件(11);在隔壁(11a)的沿转子的轴向上的外侧固定于底部(11c)的电路板(4);以及覆盖定子(6)以及电路板(4)的树脂密封部件。定子铁芯(24)具有:形成为环状的外周环部(24a);以及从外周环部(24a)朝向转子的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凸极部。在树脂密封部件的外周面的Y1方向端形成有浇口痕迹(12a),电路板(4)的X方向的两端分别配置于比外周环部(24a)的内周面的X方向的每一个外侧端靠X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4812058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210116446.5
申请日:2022-02-07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向连接器插入口插入连接器的风门装置及冰箱。风门装置(1)具有:框架(2),其在与隔壁板(20)正交的框部(21)设置有开口部(210);挡板,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框架;驱动机构(6);以及壳体部件(3),其具备在与隔壁板之间构成配置驱动机构(6)的空间(30)的底板部(31)。在驱动机构(6)中,使前端朝向与隔壁板相反侧的连接器端子被保持在齿轮传动电动机上,在底板部(31)设置有使连接器端子朝向与隔壁板相反侧露出的连接器插入口(310)。因此,与连接器插入口在壳体部件(3)的侧面上的朝向隔壁板远离底板部(31)的位置开口的方式相比,容易向连接器插入口插入第一连接器(16)。
-
公开(公告)号:CN11481205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116446.5
申请日:2022-02-07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向连接器插入口插入连接器的风门装置及冰箱。风门装置(1)具有:框架(2),其在与隔壁板(20)正交的框部(21)设置有开口部(210);挡板,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框架;驱动机构(6);以及壳体部件(3),其具备在与隔壁板之间构成配置驱动机构(6)的空间(30)的底板部(31)。在驱动机构(6)中,使前端朝向与隔壁板相反侧的连接器端子被保持在齿轮传动电动机上,在底板部(31)设置有使连接器端子朝向与隔壁板相反侧露出的连接器插入口(310)。因此,与连接器插入口在壳体部件(3)的侧面上的朝向隔壁板远离底板部(31)的位置开口的方式相比,容易向连接器插入口插入第一连接器(16)。
-
公开(公告)号:CN11583341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1092541.8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PC: H02K1/12 , H02K1/2753 , F04D13/06
Abstract: 一种泵装置,在抑制磁体生锈的同时,容易确保磁体相对于保持部的位置精度。本发明的泵装置具有转子,该转子具有磁体和保持部,所述磁体通过嵌件成型而埋设于所述保持部,其中,所述磁体的轴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具有第一磁体孔,所述保持部的轴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磁体孔相连的第一保持部孔,在所述第一磁体孔和所述第一保持部孔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使所述第一磁体孔与外部隔绝的第一封闭部。
-
公开(公告)号:CN107453556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196900.1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PC: H02K11/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其利用树脂密封部件覆盖定子以及电路板,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时,能够抑制电路板向远离定子的方向翘曲。该马达具有:具有配置于转子与定子(6)之间的隔壁(11a)的隔壁部件(11);在隔壁(11a)的沿转子的轴向上的外侧固定于底部(11c)的电路板(4);以及覆盖定子(6)以及电路板(4)的树脂密封部件。定子铁芯(24)具有:形成为环状的外周环部(24a);以及从外周环部(24a)朝向转子的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凸极部。在树脂密封部件的外周面的Y1方向端形成有浇口痕迹(12a),电路板(4)的X方向的两端分别配置于比外周环部(24a)的内周面的X方向的每一个外侧端靠X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211693210U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20152639.2
申请日:2020-02-05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尼器及包括该阻尼器的铰链,容易避免因活塞与壳体之间产生大的缝隙而严重影响阻尼力的产生。阻尼器(360)具有壳体(364)和活塞(362),壳体(364)是树脂制的,且形成收纳有工作流体的流体室,活塞(362)具有以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流体室内的主体部(3624)以及一端侧与主体部连接而另一端侧从流体室突出的杆部(3621),在主体部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形成有凹槽(36242A),在凹槽(36242A)与壳体(364)的内周面之间夹设有能弹性变形的带切口的开口环(3623)。
-
公开(公告)号:CN216690740U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22876881.1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流体阻尼器和马桶,有助于抑制因旋转轴的磨损而在旋转轴与外壳之间产生不必要的流路或导致流路变大,提高耐久性。本实用新型的流体阻尼器包括:转子,其具有旋转轴和阀芯,旋转轴具有轴主体和从轴主体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阀芯支承于突起部;以及外壳,在其与旋转轴之间形成填充有流体且收纳阀芯的阻尼室,外壳的内表面从轴向的一侧与阀芯抵接,其中,旋转轴还具有扩展部,其从轴主体朝径向外侧突出,且在比突起部靠轴向上的一侧的位置处与突起部的轴向一端面连接,在轴向一端面处,突起部的外轮廓落在扩展部的外轮廓范围内,在扩展部的轴向上的整个范围内,扩展部比轴向一端面朝周向上的一侧突出,且比轴向一端面朝周向上的另一侧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206759258U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20317098.2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IPC: H02K11/3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其利用树脂密封部件覆盖定子以及电路板,在形成树脂密封部件时,能够抑制电路板向远离定子的方向翘曲。该马达具有:具有配置于转子与定子(6)之间的隔壁(11a)的隔壁部件(11);在隔壁(11a)的沿转子的轴向上的外侧固定于底部(11c)的电路板(4);以及覆盖定子(6)以及电路板(4)的树脂密封部件。定子铁芯(24)具有:形成为环状的外周环部(24a);以及从外周环部(24a)朝向转子的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凸极部。在树脂密封部件的外周面的Y1方向端形成有浇口痕迹(12a),电路板(4)的X方向的两端分别配置于比外周环部(24a)的内周面的X方向的每一个外侧端靠X方向的内侧的位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08667207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1711498674.9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齿轮传动电动机和开闭装置,能提高壳体中使用的壳体构件彼此的定位精度,并能加强壳体构件。在齿轮传动电动机(3)中,壳体(4)包括沿Z方向重叠配置的第一壳体构件(10)、第二壳体构件(20)和第三壳体构件(30)。末级的第四齿轮(44)配置于第一壳体构件与第二壳体构件之间,输出轮(5)配置于第二壳体构件与第三壳体构件之间。将第四齿轮支承成能旋转的支轴(440)的一端(440a)保持于第一壳体构件,另一端(440b)则在第二壳体构件的支承板部(25)与第三壳体构件的第三端板部(31)重叠的部分保持于第二壳体构件的由通孔形成的轴孔(258)和第三壳体构件的轴孔(318)。
-
公开(公告)号:CN10866720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711498674.9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齿轮传动电动机和开闭装置,能提高壳体中使用的壳体构件彼此的定位精度,并能加强壳体构件。在齿轮传动电动机(3)中,壳体(4)包括沿Z方向重叠配置的第一壳体构件(10)、第二壳体构件(20)和第三壳体构件(30)。末级的第四齿轮(44)配置于第一壳体构件与第二壳体构件之间,输出轮(5)配置于第二壳体构件与第三壳体构件之间。将第四齿轮支承成能旋转的支轴(440)的一端(440a)保持于第一壳体构件,另一端(440b)则在第二壳体构件的支承板部(25)与第三壳体构件的第三端板部(31)重叠的部分保持于第二壳体构件的由通孔形成的轴孔(258)和第三壳体构件的轴孔(318)。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