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性良好的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

    公开(公告)号:CN10527483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510282037.2

    申请日:2015-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散性良好的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在其制造工序中容易产生纤维彼此的缠绕,且不易开纤,因此,难以将羽绒和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均匀地混合,在棉絮的外观中可形成不均,品质容易变差。另外,进行洗涤等时缠绕进一步增加,产生异物感、厚度不均。另外,由于混合不均匀,对于吸湿发热带来的保温性等功能也有降低的倾向。本发明是基于该现状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分散性良好且可容易地与羽绒均匀混合的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所述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的卷曲率/卷曲数之比为0.60以下。

    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和含有该纤维的纤维结构物

    公开(公告)号:CN105556026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480051788.7

    申请日:2014-09-18

    Inventor: 藤本克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8/08 D01D5/22 D01D5/32 D01F11/06

    Abstract: 已知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具有高吸湿性能,在衣料领域、产业材料领域中利用。然而,该纤维具有吸湿性越高则蓬松度、形态稳定性变得越低的特性,因此存在难以兼顾高吸湿性能和梳理加工性、蓬松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由现有技术无法提供的、衣料/床上用品领域中兼具降低吸湿放热性、闷热感的吸湿性能和提高保温性的蓬松度,且梳理工序中可以得到良好的网的吸湿性纤维以及含有该纤维的纤维结构物。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具有交联结构和2~10mmol/g的羧基、卷曲率为7%以上为特征的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来达成。

    放湿冷却性纤维及含有该纤维的纤维结构物

    公开(公告)号:CN109580705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1811038572.3

    申请日:2018-0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放湿冷却性纤维及含有该纤维的纤维结构物。以往的放湿冷却效果小且不持续,因此有不易确实感觉到放湿冷却效果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放湿冷却效果大且能够持续的纤维及纤维结构物。一种放湿冷却性纤维,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评价方法求出的冷却温度(ΔT30)为1.5℃以上。评价方法:将纤维制成棉网,从该棉网切取2.5g,折叠成16cm×9cm的大小,作为测定试样。将该测定试样在气温35℃、相对湿度90%的气氛下放置16小时。接着,在测定试样的中央部插入电子温度计的传感器,移至气温20℃、相对湿度45%的气氛下,读取经过了30分钟时的电子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t30[℃])。由该结果通过下述式1求出ΔT30。[式1]ΔT30[℃]=20‑t30。

    棉絮以及含有该棉絮的被褥及衣类

    公开(公告)号:CN105297279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279695.6

    申请日:2015-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棉絮以及含有该棉絮的被褥及衣类。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在其制造工序中容易产生纤维彼此的缠绕,且不易开纤,因此,难以将羽绒和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均匀地混合,在棉絮的外观形成不均,品质容易变差。另外,进行洗涤等时缠绕进一步增加,产生异物感、厚度不均。另外,由于混合不均匀,对于吸湿发热带来的保温性等功能也有降低的倾向。本发明是基于该现状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异物感、厚度不均少且均匀地混合了羽绒和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的棉絮、以及使用了该棉絮的寝具及衣类。所述棉絮的特征在于,其含有羽绒及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棉絮中所含的捻棉的比例为5重量%以下,且每1g棉絮中所含的捻棉的个数为8个以下。

    放湿冷却性纤维及含有该纤维的纤维结构物

    公开(公告)号:CN109580705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038572.3

    申请日:2018-0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放湿冷却性纤维及含有该纤维的纤维结构物。以往的放湿冷却效果小且不持续,因此有不易确实感觉到放湿冷却效果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放湿冷却效果大且能够持续的纤维及纤维结构物。一种放湿冷却性纤维,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评价方法求出的冷却温度(ΔT30)为1.5℃以上。评价方法:将纤维制成棉网,从该棉网切取2.5g,折叠成16cm×9cm的大小,作为测定试样。将该测定试样在气温35℃、相对湿度90%的气氛下放置16小时。接着,在测定试样的中央部插入电子温度计的传感器,移至气温20℃、相对湿度45%的气氛下,读取经过了30分钟时的电子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t30[℃])。由该结果通过下述式1求出ΔT30。[式1]ΔT30[℃]=20-t30。

    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和含有该纤维的纤维结构物

    公开(公告)号:CN107237004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433714.5

    申请日:2014-09-18

    Inventor: 藤本克也

    Abstract: 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和含有该纤维的纤维结构物。已知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具有高吸湿性能,在衣料领域、产业材料领域中利用。然而,该纤维具有吸湿性越高则蓬松度、形态稳定性变得越低的特性,因此存在难以兼顾高吸湿性能和梳理加工性、蓬松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由现有技术无法提供的、衣料/床上用品领域中兼具降低吸湿放热性、闷热感的吸湿性能和提高保温性的蓬松度,且梳理工序中可以得到良好的网的吸湿性纤维以及含有该纤维的纤维结构物。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具有交联结构和2~10mmol/g的羧基、卷曲率为7%以上为特征的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来达成。

    棉絮以及含有该棉絮的被褥及衣类

    公开(公告)号:CN105297279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510279695.6

    申请日:2015-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棉絮以及含有该棉絮的被褥及衣类。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在其制造工序中容易产生纤维彼此的缠绕,且不易开纤,因此,难以将羽绒和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均匀地混合,在棉絮的外观形成不均,品质容易变差。另外,进行洗涤等时缠绕进一步增加,产生异物感、厚度不均。另外,由于混合不均匀,对于吸湿发热带来的保温性等功能也有降低的倾向。本发明是基于该现状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异物感、厚度不均少且均匀地混合了羽绒和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的棉絮、以及使用了该棉絮的寝具及衣类。所述棉絮的特征在于,其含有羽绒及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棉絮中所含的捻棉的比例为5重量%以下,且每1g棉絮中所含的捻棉的个数为8个以下。

    吸湿性粒状棉及含有该粒状棉的填充棉

    公开(公告)号:CN110446808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880019667.2

    申请日:2018-03-02

    Abstract: [课题]吸放湿性纤维的蓬松性、回弹性低,在向填充棉的发展的方面成为课题。已知有一些用于提高蓬松性的技术,但仅停留于确保初始的蓬松性,因吸湿、重复使用、经时等而蓬松性逐渐降低的倾向较大。本发明是鉴于该以往技术的现状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兼具吸湿性和持续蓬松性的吸湿性粒状棉以及含有该粒状棉的填充棉。[解决手段]一种吸湿性粒状棉,其特征在于,含有由表层部和中心部形成的吸湿性纤维,所述表层部由具有交联结构和羧基的聚合物形成,所述中心部由丙烯腈系聚合物形成,该吸湿性粒状棉的体积膨胀率为15%以上、且在20℃、相对湿度65%的环境下的吸湿率为4%以上,所述体积膨胀率表示相对于一定载荷下的体积的、去除载荷后的体积的膨胀度。

    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和含有该纤维的纤维结构物

    公开(公告)号:CN105556026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80051788.7

    申请日:2014-09-18

    Inventor: 藤本克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8/08 D01D5/22 D01D5/32 D01F11/06

    Abstract: 已知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具有高吸湿性能,在衣料领域、产业材料领域中利用。然而,该纤维具有吸湿性越高则蓬松度、形态稳定性变得越低的特性,因此存在难以兼顾高吸湿性能和梳理加工性、蓬松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由现有技术无法提供的、衣料/床上用品领域中兼具降低吸湿放热性、闷热感的吸湿性能和提高保温性的蓬松度,且梳理工序中可以得到良好的网的吸湿性纤维以及含有该纤维的纤维结构物。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具有交联结构和2~10mmol/g的羧基、卷曲率为7%以上为特征的交联丙烯酸酯系纤维来达成。

    吸湿性粒状棉及含有该粒状棉的填充棉

    公开(公告)号:CN110446808B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1880019667.2

    申请日:2018-03-02

    Abstract: [课题]吸放湿性纤维的蓬松性、回弹性低,在向填充棉的发展的方面成为课题。已知有一些用于提高蓬松性的技术,但仅停留于确保初始的蓬松性,因吸湿、重复使用、经时等而蓬松性逐渐降低的倾向较大。本发明是鉴于该以往技术的现状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兼具吸湿性和持续蓬松性的吸湿性粒状棉以及含有该粒状棉的填充棉。[解决手段]一种吸湿性粒状棉,其特征在于,含有由表层部和中心部形成的吸湿性纤维,所述表层部由具有交联结构和羧基的聚合物形成,所述中心部由丙烯腈系聚合物形成,该吸湿性粒状棉的体积膨胀率为15%以上、且在20℃、相对湿度65%的环境下的吸湿率为4%以上,所述体积膨胀率表示相对于一定载荷下的体积的、去除载荷后的体积的膨胀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