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
    1.
    发明授权
    弹簧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65056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0980151964.3

    申请日:2009-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2

    Abstract: 在弹簧(1)的主体部(10)中,第1角部(13)的主体部(10)侧的切线(U)相对于将主体部(10)的内周部和外周部连结的直线(H)具有规定的角度(θ1)。由此,在弹簧(1)中,第1角部(13)的载荷的垂直成分比将主体部的内周部和外周部以直线状连接的比较例的弹簧的垂直成分小。因而,能够减小在第1角部(13)在逆时针方向发生的弯曲力矩,所以能够减小在那里发生的应力。结果,能够抑制主体部(10)的接近于第1角部(13)的部分的局部变形。这样的效果在第2角部(14)中也同样能够得到。结果,不仅能够防止载荷特性中的滞后的发生,还能够使产生载荷增大。

    螺旋弹簧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779823B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780019635.8

    申请日:2017-03-30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螺旋弹簧(1a、1b),在线圈轴方向上的端部设置有对应部分(11),所述对应部分(11)的在线圈轴方向上互相相邻的多个线材整体的线圈轴方向上的大小(hs),相等于所述螺旋弹簧中的在线圈轴方向上互相相邻的线材彼此之间的线圈轴方向上的间隙的最大值(Sa),所述对应部分和与所述对应部分在线圈轴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12)之间的线圈轴方向上的间隙(Sb),小于所述螺旋弹簧的有效卷绕部(13)的导线束高度(h),在线圈轴方向上的所述端部中,从所述对应部分沿着围绕线圈轴横跨线材的末端部(w1)侧的部分、和在线圈轴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14)之间形成的线圈轴方向上的间隙(Sc),随着从所述对应部分沿着围绕线圈轴朝向线材的所述末端部侧逐渐变小。

    弹簧
    3.
    发明公开
    弹簧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65056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0980151964.3

    申请日:2009-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2

    Abstract: 在弹簧(1)的主体部(10)中,第1角部(13)的主体部(10)侧的切线(U)相对于将主体部(10)的内周部和外周部连结的直线(H)具有规定的角度(θ1)。由此,在弹簧(1)中,第1角部(13)的载荷的垂直成分比将主体部的内周部和外周部以直线状连接的比较例的弹簧的垂直成分小。因而,能够减小在第1角部(13)在逆时针方向发生的弯曲力矩,所以能够减小在那里发生的应力。结果,能够抑制主体部(10)的接近于第1角部(13)的部分的局部变形。这样的效果在第2角部(14)中也同样能够得到。结果,不仅能够防止载荷特性中的滞后的发生,还能够使产生载荷增大。

    弹簧
    4.
    发明公开
    弹簧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27258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980117087.8

    申请日:2009-0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2

    Abstract: 形成在具有图2所示的位置关系的主体部(10)和第1圆筒部(11)的边界部的第1角部(13)在外加负载时能够以角度(α)与来自第1部件(101)的推压力相对应地变化的方式弹性变形。在这种情况下,第1角部(13)一边使角度(α)变化一边向主体部(10)的外周部的外部侧(图中左侧)移动。形成在具有图中所示的位置关系的主体部(10)和第2圆筒部(12)的边界部的第2角部(14)具有与第1角部(13)相同的功能,在其弹性变形时,一边与来自第2部件(102)的推压力相对应地使角度(β)变化一边向主体部(10)的外周部的外部侧(图中右侧)移动。其结果,不必增加零件数量即能够防止产生负载特性的滞后,并且能够进行高度调整。

    螺旋弹簧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79823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780019635.8

    申请日:2017-03-30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螺旋弹簧(1a、1b),在线圈轴方向上的端部设置有对应部分(11),所述对应部分(11)的在线圈轴方向上互相相邻的多个线材整体的线圈轴方向上的大小(hs),相等于所述螺旋弹簧中的在线圈轴方向上互相相邻的线材彼此之间的线圈轴方向上的间隙的最大值(Sa),所述对应部分和与所述对应部分在线圈轴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12)之间的线圈轴方向上的间隙(Sb),小于所述螺旋弹簧的有效卷绕部(13)的导线束高度(h),在线圈轴方向上的所述端部中,从所述对应部分沿着围绕线圈轴横跨线材的末端部(w1)侧的部分、和在线圈轴方向上的内侧相邻的线材(14)之间形成的线圈轴方向上的间隙(Sc),随着从所述对应部分沿着围绕线圈轴朝向线材的所述末端部侧逐渐变小。

    弹簧
    6.
    发明授权
    弹簧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27258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0980117087.8

    申请日:2009-0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2

    Abstract: 形成在具有图2所示的位置关系的主体部(10)和第1圆筒部(11)的边界部的第1角部(13)在外加负载时能够以角度(α)与来自第1部件(101)的推压力相对应地变化的方式弹性变形。在这种情况下,第1角部(13)一边使角度(α)变化一边向主体部(10)的外周部的外部侧(图中左侧)移动。形成在具有图中所示的位置关系的主体部(10)和第2圆筒部(12)的边界部的第2角部(14)具有与第1角部(13)相同的功能,在其弹性变形时,一边与来自第2部件(102)的推压力相对应地使角度(β)变化一边向主体部(10)的外周部的外部侧(图中右侧)移动。其结果,不必增加零件数量即能够防止产生负载特性的滞后,并且能够进行高度调整。

    悬挂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92598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180025694.9

    申请日:2011-05-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在以往的缓冲器及橡胶部件中发生的问题的悬挂装置。悬挂装置(101)例如具备缓冲器(50)、悬挂弹簧(60)、上座(70)及弹簧(1)。弹簧(1)是配置在活塞部(51)的上端部与上座(70)的下表面之间、承受来自缓冲器(50)的载荷的弹性部件。在弹簧(1)中,由于在载荷特性中不发生滞后,所以能够使动态弹簧常数变小,由此能够抑制高频带及微振幅区域的振动的传递。另一方面,在弹簧(1)中,由于主体部(10)作为碟形弹簧部发挥功能,所以缓冲器(50)的轴线垂直方向的弹簧常数变大,能够使轴线垂直方向的刚性变大。结果,乘坐感觉变好,并且能够确保操纵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