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换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54898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980092538.0

    申请日:2019-02-21

    Abstract: 电力变换装置具有:电力变换电路,其将输入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或交流电力;树脂制的基座部件,其供电力变换电路载置;罩部件,其在与基座部件之间对电力变换电路进行收容;冷媒流路,其设置于基底部件的内部,使得用于对电力变换电路进行冷却的冷媒流通;以及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基底部件,对在冷媒流路内流通的冷媒的温度进行检测。该温度传感器具有至少包含热敏电阻在内的导电部件,导电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树脂壁包围。

    电力变换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30679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1980089702.2

    申请日:2019-02-18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具有:逆变器,其由多个电子部件构成;平滑电容器,其使得电力实现平滑化;壳体,其对逆变器及平滑电容器进行收容;以及第1导体部,其将平滑电容器和逆变器连接。壳体由如下部件构成:基座部,其由树脂材料形成,载置逆变器及平滑电容器;以及罩部,其以将逆变器及平滑电容器覆盖的方式安装于基座部。第1导体部在将平滑电容器和逆变器连接的中途与壳体的所述基座部接近或接触。

    电力变换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30679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80089702.2

    申请日:2019-02-18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具有:逆变器,其由多个电子部件构成;平滑电容器,其使得电力实现平滑化;壳体,其对逆变器及平滑电容器进行收容;以及第1导体部,其将平滑电容器和逆变器连接。壳体由如下部件构成:基座部,其由树脂材料形成,载置逆变器及平滑电容器;以及罩部,其以将逆变器及平滑电容器覆盖的方式安装于基座部。第1导体部在将平滑电容器和逆变器连接的中途与壳体的所述基座部接近或接触。

    电力变换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54898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1980092538.0

    申请日:2019-02-21

    Abstract: 电力变换装置具有:电力变换电路,其将输入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或交流电力;树脂制的基座部件,其供电力变换电路载置;罩部件,其在与基座部件之间对电力变换电路进行收容;冷媒流路,其设置于基底部件的内部,使得用于对电力变换电路进行冷却的冷媒流通;以及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基底部件,对在冷媒流路内流通的冷媒的温度进行检测。该温度传感器具有至少包含热敏电阻在内的导电部件,导电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树脂壁包围。

    电力转换单元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6252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1880094552.X

    申请日:2018-07-03

    Inventor: 熊仓晋

    Abstract: 电力转换单元具有:电力转换模块,其进行直流与交流的电力转换;第1母线,其与电力转换模块连接,进行电力的输入输出;框体,其收容电力转换模块;以及接线柱,其进行第1母线与连接于外部设备的第2母线的连接。接线柱以及框体的至少一部分成为一体而由树脂形成。

    电力转换单元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62525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1880094552.X

    申请日:2018-07-03

    Inventor: 熊仓晋

    Abstract: 电力转换单元具有:电力转换模块,其进行直流与交流的电力转换;第1母线,其与电力转换模块连接,进行电力的输入输出;框体,其收容电力转换模块;以及接线柱,其进行第1母线与连接于外部设备的第2母线的连接。接线柱以及框体的至少一部分成为一体而由树脂形成。

    汇流条单元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4392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80052174.4

    申请日:2017-07-19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绝缘性能并且提高绝缘保持件的耐久可靠性的汇流条单元。该汇流条单元包括:驱动侧汇流条(43U、43V、43W);以及驱动侧绝缘保持件(43H),其对并列地配置的驱动侧汇流条(43U、43V、43W)进行保持,并且使驱动侧汇流条(43U、43V、43W)之间绝缘。在该驱动侧汇流条单元(43)中,驱动侧绝缘保持件(43H)具有:模制部(431),其是围着驱动侧汇流条(43U、43V、43W)中的一根驱动侧汇流条(43U)的整周进行模制而成的;壁部(432),其设于相对于模制部(431)的侧面(431s)空开了间隙的位置,并使驱动侧汇流条(43U、43V、43W)之间绝缘;以及汇流条保持槽部(433),其将余下的驱动侧汇流条(43V、43W)保持于模制部(431)与壁部(432)之间。将壁部(432)的高度(H1)设定得低于由驱动侧汇流条(43U、43V、43W)的宽度定义的高度(H2)。

    汇流条单元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643927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780052174.4

    申请日:2017-07-19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绝缘性能并且提高绝缘保持件的耐久可靠性的汇流条单元。该汇流条单元包括:驱动侧汇流条(43U、43V、43W);以及驱动侧绝缘保持件(43H),其对并列地配置的驱动侧汇流条(43U、43V、43W)进行保持,并且使驱动侧汇流条(43U、43V、43W)之间绝缘。在该驱动侧汇流条单元(43)中,驱动侧绝缘保持件(43H)具有:模制部(431),其是围着驱动侧汇流条(43U、43V、43W)中的一根驱动侧汇流条(43U)的整周进行模制而成的;壁部(432),其设于相对于模制部(431)的侧面(431s)空开了间隙的位置,并使驱动侧汇流条(43U、43V、43W)之间绝缘;以及汇流条保持槽部(433),其将余下的驱动侧汇流条(43V、43W)保持于模制部(431)与壁部(432)之间。将壁部(432)的高度(H1)设定得低于由驱动侧汇流条(43U、43V、43W)的宽度定义的高度(H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