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1234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310263198.1
申请日:2023-03-17
申请人: 无锡零一未来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42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硅基负极材料包括用于包覆在硅基内核表面的人造SEI膜;或,依次包覆在硅基内核表面的碳包覆层和人造SEI膜;所述人造SEI膜的材料包括聚丙烯酸类高分子材料、导电材料和亲水性高分子辅助材料的组合。本发明中,通过选用特定的人造SEI膜对硅基材料包覆改性,使得硅基负极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导锂离子能力,能够有效抑制硅基材料的体积膨胀,有利于提高硅基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使得电池的循环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642237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211338309.2
申请日:2022-10-28
申请人: 无锡零一未来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38 , H01M4/134 , H01M10/05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钠离子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将钠离子正极材料、碳材料、导电聚合物单体和有机溶剂混合后,进行聚合反应,得钠离子复合正极材料。本发明采用原位聚合法对钠离子正极材料进行导电聚合物和碳材料的共包覆,此方法不会因额外引入新的界面而抑制钠离子的传输,并且通过原位聚合,使得导电聚合物和碳材料可以紧密地包覆钠离子正极材料,不仅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而且使得材料在空气中更加稳定;同时,本发明的整个制备过程都是低温进行,不会造成钠离子正极材料的分解。此外,该方法无需多次包覆工艺步骤,提高了复合效率。制备得到的钠离子复合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和倍率性能,适合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47243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69400.8
申请日:2024-05-09
申请人: 无锡零一未来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10/42 ,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10/0525
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正极补锂添加剂组合物、补锂正极极片及其用途。该正极补锂添加剂组合物包括:第一补锂添加剂和第二补锂添加剂,第一补锂添加剂包括Lix1My1Oz1,M包括Fe、Ni、Zr、Mo、Cu、Mn和Co中的至少一种,2≤x1≤8,1≤y1≤2,2≤z1≤5;第二补锂添加剂包括Li2O、Li2S、Li3N、Li2CO3和有机锂盐中的一种或多种。该正极补锂添加剂组合物中,两种补锂添加剂可以协同作用,使得补锂添加剂利用率高,补锂容量高,少量补锂材料就可以弥补SEI膜形成消耗的活性锂,且成本较低,与电解液的副反应较少,产气现象得到改善,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66173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1304597.X
申请日:2022-10-24
申请人: 无锡零一未来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4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补锂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补锂添加剂包括M和N掺杂的内核以及位于所述内核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的组成为M和N的复合氧化物;所述M为Al或与Ni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所述N为非金属元素;所述M和N掺杂的内核中M和N的摩尔比为(2‑7):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补锂添加剂,包括M和N掺杂的内核以及位于所述内核表面的包覆层。通过内核的复合掺杂和表面包覆,得到的补锂添加剂不仅可以实现补锂,而且可以抑制表面结构从层状相到岩盐相的不可逆相变,保证材料的容量不被衰减,同时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实现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热稳定和大倍率充放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54847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1305371.1
申请日:2022-10-24
申请人: 无锡零一未来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10/42 , H01M4/525 ,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25 , C01G53/00 , H01M4/04 , H01M4/13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补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补锂材料的化学式为:(Li2a+5bNiaFeb)O2a+4b·xLiNiO2,其中,0≤x≤0.1,0.5≤a<1,0<b≤0.5,且a+b=1;本发明所述补锂材料通过各个元素和元素含量的搭配,能够兼具高稳定性、高容量和低产气量的优势,不会在补锂过程中放出大量气体,能够克服常规补锂剂由于释放大量氧气或氧自由基,在高电压使用时对电解液的侵蚀作用,从而能最大程度上提升电池的容量、存储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9267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66391.7
申请日:2022-11-22
申请人: 无锡零一未来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包括基体内核以及位于基体内核表面的贫钠相保护层,所述基体内核的化学通式为NaMO2,其中,M包括Ni、Co、Mn、Fe、Cu、Ti或Sn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贫钠相保护层中的贫钠相结构包括Na‑O‑M和/或M‑O‑M。本发明提供的正极材料,保护层隔绝电解液的同时,还降低了正极材料的表面活性,提高了层状氧化物材料在与空气接触时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676915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51217.8
申请日:2022-10-31
申请人: 无锡零一未来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1G53/00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为NaxMO2,0<x≤1,M选自Ni、Co、Mn、Fe、Cu、Ti、Sn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钠源、M金属源与含碳材料混合,得到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烧结,得到所述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原料和工艺方法的设计和协同作用,对层状氧化物表面的氧分布进行调控,形成贫氧的稳定相,得到的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由内向外逐渐过渡的结构,具有优异的结构完整性、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能够有效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所述制备方法的工艺路线简单,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642237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38309.2
申请日:2022-10-28
申请人: 无锡零一未来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38 , H01M4/134 , H01M10/05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钠离子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将钠离子正极材料、碳材料、导电聚合物单体和有机溶剂混合后,进行聚合反应,得钠离子复合正极材料。本发明采用原位聚合法对钠离子正极材料进行导电聚合物和碳材料的共包覆,此方法不会因额外引入新的界面而抑制钠离子的传输,并且通过原位聚合,使得导电聚合物和碳材料可以紧密地包覆钠离子正极材料,不仅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而且使得材料在空气中更加稳定;同时,本发明的整个制备过程都是低温进行,不会造成钠离子正极材料的分解。此外,该方法无需多次包覆工艺步骤,提高了复合效率。制备得到的钠离子复合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和倍率性能,适合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626627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414990.4
申请日:2022-11-10
申请人: 无锡零一未来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1B25/455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 , H01M10/05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正极片及钠离子电池,所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含金属离子的第一混合溶液与第二混合溶液进行混合,混合前第二混合溶液调节pH至5‑7,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后得到所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Na3(VO)2‑x1‑y1‑z1Mnx1Fey1Mz1(PO4)2F,其中,0<x1+y1+z1≤2,0≤x1≤2,0≤y1≤2,0≤z1≤0.25;本发明制备方法将金属源配置成均质溶液,磷源、氟源和钠源也溶解在溶剂中,配制成均质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进行混合,搭配上调节pH的时机,能够得到特定的共沉淀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1560284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378675.0
申请日:2022-11-04
IPC分类号: H01M4/62 , H01M4/13 , H01M4/38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硅负极用复合粘结剂、硅负极极片及锂电池,至少包括A组份、B组份、C组份和D组份;其中,A组份为丙烯酸类多元共聚物,B组份为低Tg的丙烯酸树脂,C组份为碳纳米管,D组份为单宁酸;以重量份数计,A组份100份,B组份1‑30份,C组份1‑10份,D组份1‑50份。本发明提高了电极材料的柔性,剥离强度,降低了电池的电化学阻抗,延长了电池的循环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