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89875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710000815.3
申请日:2017-01-0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67/04 , B29B7/28 , C08L2205/025 , C08L2205/03 , C08L1/04
Abstract: 微晶纤维素改性聚(β‑羟基丁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对聚(β‑羟基丁酸酯)进行改性的技术领域。将聚已内酯、微晶纤维素和聚(β‑羟基丁酸酯)置于密炼机中,经熔融共混捏合塑化后,即得改性聚(β‑羟基丁酸酯)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聚已内酯作为增韧组分,利用微晶纤维素作为增强组分,经熔融共混捏合塑化可有效提高聚(β‑羟基丁酸酯)的韧性和强度,还能保证材料的完全生物可降解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89874B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710000813.4
申请日:2017-01-0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乙基纤维素改性聚(β‑羟基丁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对聚(β‑羟基丁酸酯)进行改性的技术领域。将聚已内酯、乙基纤维素和聚(β‑羟基丁酸酯)置于密炼机中,经熔融共混捏合塑化后,即得改性聚(β‑羟基丁酸酯)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聚已内酯作为增韧组分,利用乙基纤维素作为增强组分,经熔融共混捏合塑化可有效提高聚(β‑羟基丁酸酯)的韧性和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589875B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710000815.3
申请日:2017-01-0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微晶纤维素改性聚(β‑羟基丁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对聚(β‑羟基丁酸酯)进行改性的技术领域。将聚已内酯、微晶纤维素和聚(β‑羟基丁酸酯)置于密炼机中,经熔融共混捏合塑化后,即得改性聚(β‑羟基丁酸酯)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聚已内酯作为增韧组分,利用微晶纤维素作为增强组分,经熔融共混捏合塑化可有效提高聚(β‑羟基丁酸酯)的韧性和强度,还能保证材料的完全生物可降解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89874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710000813.4
申请日:2017-01-0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67/04 , B29B7/28 , C08L2205/025 , C08L2205/03 , C08L1/28
Abstract: 乙基纤维素改性聚(β‑羟基丁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对聚(β‑羟基丁酸酯)进行改性的技术领域。将聚已内酯、乙基纤维素和聚(β‑羟基丁酸酯)置于密炼机中,经熔融共混捏合塑化后,即得改性聚(β‑羟基丁酸酯)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聚已内酯作为增韧组分,利用乙基纤维素作为增强组分,经熔融共混捏合塑化可有效提高聚(β‑羟基丁酸酯)的韧性和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623216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104492.8
申请日:2016-02-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67/04 , C08L2201/06 , C08L1/28
Abstract: 一种改性的聚(β-羟基丁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对聚(β-羟基丁酸酯)改性技术领域,也涉及可降解塑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乙基纤维素(EC)作为分散相,采用合适的工艺与聚(β-羟基丁酸酯)(PHB)熔融共混,使EC均匀分散于生物可降解聚酯PHB基体中,制备出高性能绿色聚合物材料,在纤维素基复合材料中,EC影响基体聚合物的晶体形态和结晶速率,甚至改变不相容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界面性质,最后改变基体聚合物的最终性能,从而控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度和晶体形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