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64819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434686.5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镇江高新技术研究院 ,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K7/26 , B29B9/00 , B29B13/10 , B29C48/92 , B29C2948/9259 , B29C2948/92704 , B29C2948/92828 , B29C2948/92885 , B29C2948/92904 , C08K2201/003 , C08K2201/011 , C08K2201/014 , C08L23/12 , C08L7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管埃洛石‑硅藻土‑聚合物微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为微纳复合材料由经喷雾造粒的埃洛石‑硅藻土混合物与聚合物PP和PA6中任意一种粉体混合后通过高速粉碎制成埃洛石‑硅藻土‑聚合物微纳复合粉体再通过双螺杆挤压成型制得,制得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加了12‑16%,杨氏模量的相对弹性模量增加了38‑50%,弯曲强度增加了20‑46%,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30‑43%,洛氏硬度为提高了6‑12%。本发明不用表面改性,仅仅通过调节埃洛石和硅藻土不同比例实现了增强聚合物的性能;制备工艺简单,无环境污染,能够大批量生产,成本低;填充后的复合物机械性能得到全面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477418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05724.6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0M161/00 , C10M177/00 , C10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硼酸锌/Fe‑BDC纳米复合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得的润滑油添加剂摩擦性能、分散性能优异,同时抗氧化能力强,黏度大,本发明选用硼酸与硝酸锌合成硼酸锌颗粒与MOF合成液混合,最大程度的让硼酸锌颗粒负载在MOF表面,充分发挥二者本身的作用;同时本发明选用微波合成法,简单、便捷、迅速的,可以减少反应时间简化反应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11411010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269378.7
申请日:2020-04-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0M125/22 , C01G41/00 , B82Y30/00 , B82Y40/00 , C10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WS2纳米片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以碳酸氢铵为膨胀剂,将WS2粉末充分浸入碳酸氢铵溶液中,使小分子溶剂嵌入WS2的层状边缘,在微波加热作用下,碳酸氢铵溶液受热分解产生小分子气体迅速膨胀,无规则的剧烈运动将WS2片层初步剥离,再将WS2的浸润与微波膨胀反应重复多次,纳米片层的边缘分数不断增加,如此循环操作,得到了WS2纳米片前体;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的液相超声中进一步剥离;以磷酸为热处理溶剂,将上述产物与磷酸充分混合,在高压加热作用下,磷酸根的强配位能力破坏WS2纳米片层间的强共价键,使其断裂或处于断裂边缘,产物经过小分子乙醇溶剂的湿磨形成小尺寸的WS2纳米片,加入润滑脂中,制得的WS2纳米片基润滑脂具有优异的减摩性能和抗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457218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91633.9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B01D17/022 , B01J13/00
Abstract: 本文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静电纺丝/PVA复合水凝胶的油水分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PVA,PAN,PMMA溶液纺丝成为纤维膜,将改性的PVA水凝胶对纤维膜进行功能化修饰,经冷冻解冻后,交联的PVA水凝胶包覆在纤维米表面形成具有亲水疏油的可用于油水分离的静电纺丝/PVA水凝胶分离材料。本发明制备的油水分离材料,具有高强度,可快速的实现油水分离,尤其适用于高粘度油与水的混合物,实现油水的快速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292088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011406696.X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0M169/04 , C10N30/06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2D MOFs纳米片基润滑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液‑液界面合成法制备2D MOFs纳米片;利用研磨,搅拌或超声分散法制备2D MOFs纳米片基润滑剂。本发明克服了2D无机纳米材料在润滑剂中因为存在的先天分散性和稳定性不足难以实现工业应用,由有机化合物和金属离子或金属簇组成的2D MOFs具有天然的有机界面组成,同时具有2D无机纳米材料层间弱的分子力作用,能够不改性情况下实现分子尺寸的高度分散和稳定,同时具备减磨和抗磨功效。本发明采用的液/液界面为去离子水/基础油界面制备2D MOFs,合成条件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和质量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1141101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69378.7
申请日:2020-04-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0M125/22 , C01G41/00 , B82Y30/00 , B82Y40/00 , C10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WS2纳米片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以碳酸氢铵为膨胀剂,将WS2粉末充分浸入碳酸氢铵溶液中,使小分子溶剂嵌入WS2的层状边缘,在微波加热作用下,碳酸氢铵溶液受热分解产生小分子气体迅速膨胀,无规则的剧烈运动将WS2片层初步剥离,再将WS2的浸润与微波膨胀反应重复多次,纳米片层的边缘分数不断增加,如此循环操作,得到了WS2纳米片前体;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溶液的液相超声中进一步剥离;以磷酸为热处理溶剂,将上述产物与磷酸充分混合,在高压加热作用下,磷酸根的强配位能力破坏WS2纳米片层间的强共价键,使其断裂或处于断裂边缘,产物经过小分子乙醇溶剂的湿磨形成小尺寸的WS2纳米片,加入润滑脂中,制得的WS2纳米片基润滑脂具有优异的减摩性能和抗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320769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0608779.3
申请日:2018-06-1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接枝改性的HNTs及其方法和应用,其步骤为:将HNTs和0.1~0.5质量%的4-二甲基氨基吡啶置于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密封容器,将30~50质量%的氯乙酰氯缓缓加入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1~3质量%的三乙胺,冰浴处理一段时间,反应结束后,洗涤干燥;将上述产物加入20~40质量%的胺类有机化合物,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100~120℃下反应一段时间,洗涤干燥后即制得小分子有机胺改性HNTs。将改性的HNTs按照1-质量%填充聚合物PP、PA6和PTFE中任意一种,其拉伸强度提高25-40%,断裂伸长率增加10-30%,摩擦系数下降5-20%,磨损率下降80-99%。
-
公开(公告)号:CN105967167B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610325417.4
申请日:2016-05-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备一维碳纳米材料的方法,属于纳米碳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天然埃洛石纳米管为模板,以聚乙烯醇为碳源,如碳源通过与模板表面的羟基结合,附着于埃洛石纳米管表面,经高温碳化酸洗去除模板过程,则得到碳纳米管材料。如碳源填充进入模板管径内,并在管径内堆积,将管径填满,经高温碳化酸洗去除模板过程,则得到碳纳米棒材料。因此,本发明工艺制成的产品或为纳米管或为纳米棒或为纳米管和纳米棒的混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7090001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407003.0
申请日:2017-06-0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F5/04 , C10M125/02 , C10N3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F5/04 , C07B2200/11 , C10M125/02 , C10M2201/041 , C10M2201/14 , C10N2230/06
Abstract: 一种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涉及润滑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制备油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来改性氧化石墨烯,制得改性氧化石墨烯抗磨剂,解决了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在油中稳定性和分散性差的技术问题,克服了氧化石墨烯纳米片生物降解性弱的缺点,提高了氧化石墨烯在基础油中的润滑性能,制得的改性氧化石墨烯在基础润滑油中摩擦系数降低量最大可达40%~60%。
-
公开(公告)号:CN104248967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410272627.2
申请日:2014-06-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B01J2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相法多孔材料负载氮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多孔材料和氮源混合,其中氮源∶多孔材料的质量分数比为1‑5∶1,混合后的粉体放置到反应容器上部,反应容器下部放入钛源,反应容器密封后放入到烘箱中高温加热处理,取出冷却后,粉体放入马夫炉中高温焙烧,冷却取出后即得到多孔材材料负载氮掺杂二氧化钛材料。本发明克服传统的物理负载法和化学负载法存在的工艺费复杂、成本高、副产物多,污染严重、成本高等缺点。本发明负载率高、结合力强、负载颗粒细小均匀,同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产物和原料容易发生分离和污染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