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干湿循环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9428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210585042.0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干湿循环试验装置,包括循环过滤箱、支架、干燥盖板、给水器、控制开关及旋转电机;所述循环过滤箱安装在支架上方,支架中心预留孔洞,用于安装旋转电机;所述循环过滤箱底部设置筛孔板,筛孔板上设置有若干筛孔;所述筛孔板和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之间连接多个传动杆,旋转电机转动时,通过传动杆带动循环过滤箱转动;所述循环过滤箱内部布置多个防水隔板,防水隔板将循环过滤箱内部空间分为多个独立区域,以容纳多个试样;所述干燥盖板设置在循环过滤箱上方,将浸水后的试样烘干;所述给水器安装在支架上,用于向循环过滤箱注水;本发明使干湿循环试验实现自动化,多组试样同时进行实现试验批量化操作。

    一种自动化干湿循环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9428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85042.0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干湿循环试验装置,包括循环过滤箱、支架、干燥盖板、给水器、控制开关及旋转电机;所述循环过滤箱安装在支架上方,支架中心预留孔洞,用于安装旋转电机;所述循环过滤箱底部设置筛孔板,筛孔板上设置有若干筛孔;所述筛孔板和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之间连接多个传动杆,旋转电机转动时,通过传动杆带动循环过滤箱转动;所述循环过滤箱内部布置多个防水隔板,防水隔板将循环过滤箱内部空间分为多个独立区域,以容纳多个试样;所述干燥盖板设置在循环过滤箱上方,将浸水后的试样烘干;所述给水器安装在支架上,用于向循环过滤箱注水;本发明使干湿循环试验实现自动化,多组试样同时进行实现试验批量化操作。

    一种端面磨平夹具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98195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291703.3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面磨平夹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模座呈长方体,四角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上模座的下表面和下模座的上表面中心分别设有凹槽,凹槽关于夹具中心对称,形状一致。本发明底面和侧面垂直,提高端面磨平的质量,保证岩样的端面与轴线垂直;模具内侧具有凹槽便于对试样更好地固定,且保护端面侧边处磨平时不受损,尤其适用于较软岩石试样的磨平;夹具由多个部件组成,生产容易,安装简单,保存方便。

    一种室内模型桩竖向加荷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8979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11321506.1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模型桩竖向加荷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装置包括试验槽、支架、加压荷载施加装置和上拔荷载施加装置,所述试验槽内放置有模型桩与土体,加压荷载施加装置包括加压杠杆、压力传感器、第一加压装置,加压杠杆的一端被支架支撑、另一端连接第一加压装置,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加压杠杆的底部且位于模型桩的顶部;上拔荷载施加装置包括滑轮、钢绞线、滑轮固定杆和第二加压装置,滑轮固定杆设置在可移动立架与第二纵向支撑杆之间,滑轮设置在滑轮固定杆的侧面,钢绞线穿过滑轮且钢绞线的一端与模型桩顶部连接、另一端与位于滑轮下方的第二加压装置连接。加压荷载施加装置和上拔荷载施加装置分别可实现加压荷载试验和上拔荷载试验。

    一种软岩强度测试针贯入仪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0898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1910175404.7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软岩强度测试针贯入仪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岩土工程检测技术领域,结构上由针贯入仪、连接锁扣和三脚架连接组成,电磁线圈通电,在电磁场作用下使穿心锤向上位移积蓄势能,断电时穿心锤做自由落体运动,将势能转为动能,从而锤击贯入针进行对软岩的施压,通过电流的大小控制穿心锤的落距,使得仪器每次受力可以达到均衡,通过加入三脚架调平仪器,圆水准气泡观察,使得仪器在操作时调平性能进一步提高;实验成功率也进一步加大,加入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来代替传统贯入仪的人工计数方式,使得结果更为精准;通过外接设备来控制穿心锤的锤击次数、读取数据,智能化程度更高,采集数据也更为方便、精准。

    一种基于SNESIM、SISIM和SGSIM的滑坡浪涌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381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805210.3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NESIM、SISIM和SGSIM的滑坡浪涌评价方法,包括根据滑坡潜在滑带的位置,利用SNESIM构建含滑带分析模型;根据滑坡体地质勘探的钻孔柱状图及土石含量的百分比,利用SISIM构建含土石混合结构分析模型;根据滑坡体钻孔岩土芯的物理力学参数及其位置,利用SGSIM构建岩土力学参数随机场;构建滑坡地质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滑带位置、土石混合结构、力学参数三种影响因素的优先级;根据滑坡地质模型进行滑坡涌浪计算,得到坝前浪高平均值。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滑坡浪涌评价方法未充分考虑滑坡涌浪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导致无法更加客观正确地对滑坡浪涌进行评估的问题。

    一种制作圆柱体层状岩石模型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2640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0945005.7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作圆柱体层状岩石模型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模具、支撑架;支撑架由托板、支撑板、底座;托板正面上设有半圆形定位槽;托板下端与底座连接支撑板与底座相连;板背面沿高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条形凸起,条形凸起与支撑板卡合;模具包括模具筒、套筒,底盖,隔板;所述模具筒上设置有多个隔板缝;隔板缝插入隔板用来分层;底盖套接在模具筒底部;套筒上设有注浆缝,注浆缝长度方向平行于套筒轴向,且正对多个隔板缝。方法通过设置隔板可以一层一层地注入不同的类岩石材料,可实现不同岩层设置不同成分。

    一种软岩强度测试针贯入仪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08985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175404.7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软岩强度测试针贯入仪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岩土工程检测技术领域,结构上由针贯入仪、连接锁扣和三脚架连接组成,电磁线圈通电,在电磁场作用下使穿心锤向上位移积蓄势能,断电时穿心锤做自由落体运动,将势能转为动能,从而锤击贯入针进行对软岩的施压,通过电流的大小控制穿心锤的落距,使得仪器每次受力可以达到均衡,通过加入三脚架调平仪器,圆水准气泡观察,使得仪器在操作时调平性能进一步提高;实验成功率也进一步加大,加入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来代替传统贯入仪的人工计数方式,使得结果更为精准;通过外接设备来控制穿心锤的锤击次数、读取数据,智能化程度更高,采集数据也更为方便、精准。

    一种吸力锚及其使用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0024452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425261.6

    申请日:2025-04-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力锚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吸力锚包括锚筒、以及设于锚筒的土塞检测机构、破碎机构、抽取机构、和埋深检测机构;锚筒为顶部封闭底部开口的空腔结构;土塞检测机构设于锚筒内部用于检测锚筒内的土塞高度;破碎机构用于接收土塞检测机构的土塞高度信号,破碎锚筒内的土塞,将固体土塞转化为流体物质;抽取机构用于根据埋深检测机构的埋深信号,抽取锚筒内部的流体物质排出锚筒;埋深检测机构用于检测锚筒的埋深。本发明能够解决吸力锚土塞严重导致无法达到目标埋置深度,影响吸力锚抗拔承载力的问题。

    结构-土界面剪切特性试验仪和剪切特性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587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11847983.8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岩土试验仪器技术领域的结构‑土界面剪切特性试验仪和剪切特性获取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获取变温、承受动剪切情况下的结构‑土界面的剪切特性的问题。其包括:对第二直剪盒的固定、第一直剪盒通过滑动部件位移以模拟动剪切,温控装置模拟变温工况,通过传感器系统测定变温+动剪切下的界面孔压、界面剪切应力、试样体积变化;初始剪应力用于模拟静剪切,通过实际工况下的剪切频率控制伺服电机,以模拟动剪切,从而获得变温+动剪切下的结构‑土界面抗剪强度软化、热位移等特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