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寒地秋季水稻秸秆还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72595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911265337.4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地秋季水稻秸秆还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秸秆降解土著混合菌液:将水稻秸秆与稻田土壤混合;浇水,浸润秸秆,同时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10~15天后,采集腐烂的秸秆置于纤维素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混合菌母液;将混合菌母液加入到纤维素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获得混合菌液;秸秆还田腐解:将混合菌液喷洒在破碎、浸润后的秸秆表面,同时撒入有机肥,旋耕,浇水,即可。该方法腐解率提升240%~330%,养分释放率提升57%~210%,对秸秆资源化利用及提高稻田土壤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基于底泥合成人工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1310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0569954.9

    申请日:2015-09-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底泥合成人工土壤的方法。本发明包括底泥、蚯蚓粪、秸秆源碳调节剂、pH调节剂、缓冲剂、微量元素螯合物,其中底泥重量百分比85-95%、蚯蚓粪的重量百分比为5-15%,在一吨的以上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加入秸秆源碳调节剂为0.01-2000g、pH调节剂为0.01-1000g、缓冲剂为0.01-1000g、微量元素螯合物为0.01-500g。本发明克服了基质产品的稳定性相对较差的缺陷。本发明利用底泥生产的人工土壤能够有效克服基质性质不够稳定、植物安全性低、环境污染风险大的瓶颈,通过原料配比与发酵,使人工土壤的应用效果始终保持优良,使人工土壤具有成熟土壤相似的容重,能够较好的固定植物的根系,增加人工土壤的持水透气性,协调好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肥、气、热等环境因子。

    一种提取蚯蚓活性粗脂肪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6148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65302.9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蚯蚓活性粗脂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蚯蚓清肠;(2)蚯蚓自溶酶解;(3)蚯蚓冻干;(4)蚯蚓脂肪提取。通过本发明,采用“酶解+低温干燥+有机萃取”的技术方法,提取蚯蚓体中的活性脂肪,为后续蚯蚓脂肪产品的深加工提供原料。目前,市场对蚯蚓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活性酶,忽视对脂肪的开发利用。本专利市场实施可能性大,预期经济效益显著。

    一种基于藻泥合成人工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98568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510569952.X

    申请日:2015-09-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藻泥合成工土壤的方法。本发明包括藻泥、粉煤灰、秸秆、pH调节剂、缓冲剂、螯合物、微生物制剂,其中藻泥的质量百分比5‑10%、粉煤灰的质量百分比为80‑90%、秸秆的质量百分比为5‑10%、在一吨的藻泥、粉煤灰、秸秆的混合物中加入pH调节剂0.01‑1000g、缓冲剂0.01‑1000g、螯合物0.01‑500g、微生物制剂0.05‑500g。本发明克服了蓝藻脱水浓缩效率低、脱毒工艺复杂、资源化利用率低等缺陷。本发明利用粉煤灰与蓝藻混合、研磨,使蓝藻水分迅速进入粉煤灰,然后进行露天陈化、稳定化。蓝藻中的大量有机物发生腐殖化作用,促进人工土团粒结构形成,部分有机物发生矿质化作用,分解释放多种养分,且利用藻泥生产人工土的做法经济性更好、可操作性更强。

    一种将生活污泥制成堆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51153A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710417353.5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将生活污泥制成堆肥的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先将农用保水剂与生活污泥混合,取得含水率为50%~60%的低含水污泥,再将低含水污泥与混合碳剂、起爆剂混合,置于50℃环境下好氧发酵,取得堆肥。通过本发明工艺,能将生活污泥的含水率由大于80%降低到50~60%,满足生活污泥好氧发酵。好氧发酵工艺得到的堆肥产品呈褐色,手感疏松,颗粒均匀,无蚊蝇和恶臭。

    一种寒地秋季水稻秸秆还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7259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65337.4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地秋季水稻秸秆还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秸秆降解土著混合菌液:将水稻秸秆与稻田土壤混合;浇水,浸润秸秆,同时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10~15天后,采集腐烂的秸秆置于纤维素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混合菌母液;将混合菌母液加入到纤维素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获得混合菌液;秸秆还田腐解:将混合菌液喷洒在破碎、浸润后的秸秆表面,同时撒入有机肥,旋耕,浇水,即可。该方法腐解率提升240%~330%,养分释放率提升57%~210%,对秸秆资源化利用及提高稻田土壤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基于藻泥合成人工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98568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569952.X

    申请日:2015-09-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藻泥合成工土壤的方法。本发明包括藻泥、粉煤灰、秸秆、pH调节剂、缓冲剂、螯合物、微生物制剂,其中藻泥的质量百分比5-10%、粉煤灰的质量百分比为80-90%、秸秆的质量百分比为5-10%、在一吨的藻泥、粉煤灰、秸秆的混合物中加入pH调节剂0.01-1000g、缓冲剂0.01-1000g、螯合物0.01-500g、微生物制剂0.05-500g。本发明克服了蓝藻脱水浓缩效率低、脱毒工艺复杂、资源化利用率低等缺陷。本发明利用粉煤灰与蓝藻混合、研磨,使蓝藻水分迅速进入粉煤灰,然后进行露天陈化、稳定化。蓝藻中的大量有机物发生腐殖化作用,促进人工土团粒结构形成,部分有机物发生矿质化作用,分解释放多种养分,且利用藻泥生产人工土的做法经济性更好、可操作性更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