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53125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359881.6
申请日:2024-09-27
IPC: C09K8/58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油田化学试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生纳米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仿生纳米驱油剂的颗粒为核壳结构,核心为纳米刚性核,外壳包括内壳结构以及覆盖在所述内壳结构的外壳结构,所述内壳结构为有机弹性体,所述外壳结构为有机分子链,所述有机分子链包括长脂肪链,所述长脂肪链的碳原子数量≥8;所述有机分子链的基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羟基、疏水基、酰胺基、羧基和磺酸基;该仿生纳米驱油剂可以利用外壳有机分子链实现相互缔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在岩石水窜孔道内滞留并降低孔道内的水相渗透率,以实现仿生纳米驱油剂对水相流度的调控,进而可以通过该仿生纳米驱油剂扩大水相的波及效率,以最终提高低渗油藏内原油的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5312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59881.6
申请日:2024-09-27
IPC: C09K8/58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油田化学试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生纳米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仿生纳米驱油剂的颗粒为核壳结构,核心为纳米刚性核,外壳包括内壳结构以及覆盖在所述内壳结构的外壳结构,所述内壳结构为有机弹性体,所述外壳结构为有机分子链,所述有机分子链包括长脂肪链,所述长脂肪链的碳原子数量≥8;所述有机分子链的基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羟基、疏水基、酰胺基、羧基和磺酸基;该仿生纳米驱油剂可以利用外壳有机分子链实现相互缔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在岩石水窜孔道内滞留并降低孔道内的水相渗透率,以实现仿生纳米驱油剂对水相流度的调控,进而可以通过该仿生纳米驱油剂扩大水相的波及效率,以最终提高低渗油藏内原油的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3159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85435.9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2驱油封窜与原位固化一体化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油田化学技术领域。该体系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分制成:0.05%~0.10%起泡剂、0.1%~0.5%起泡增效剂、0.1%~0.8%稳定剂、0.15%~0.30%一阶固化剂A、0.25%~0.35%一阶固化剂B、1.0%~2.0%二阶固化剂,其余为水。所述一阶固化剂A为间苯二酚或对苯二酚;一阶固化剂B为乌洛托品;二阶固化剂为氯化胆碱类深共晶溶剂。本发明的CO2驱油封窜与原位固化一体化体系采用独特的二阶固化机制,在抑制CO2窜流同时依靠稳定剂与一阶固化剂交联形成泡沫凝胶实现一阶固化,随后在二阶固化剂的离子交换作用下,促进碳酸钙微晶形成,加速矿化封窜速率,形成最终固化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243524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667521.6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形套管液体桥塞承压测试装置、应用方法以及介质,包括:支架平台上设有支撑架、长方形凹槽以及伸缩架,支撑架设置在支架平台的中部,长方形凹槽设置在支撑架的两侧,伸缩架设置在长方形凹槽的外侧;配液平台和测试平台构成一体化的立方体结构;薄壁长圆环安置于支撑架上;固定件基于长方形凹槽设置在薄壁长圆环的非圆面两侧并通过固定杆连接以及固定,固定件上设有转动杆,转动杆上设有挤压板。本发明属于压力测试领域。本发明可以合理检测液体桥塞在变形套管中的真实承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24352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667521.6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形套管液体桥塞承压测试装置、应用方法以及介质,包括:支架平台上设有支撑架、长方形凹槽以及伸缩架,支撑架设置在支架平台的中部,长方形凹槽设置在支撑架的两侧,伸缩架设置在长方形凹槽的外侧;配液平台和测试平台构成一体化的立方体结构;薄壁长圆环安置于支撑架上;固定件基于长方形凹槽设置在薄壁长圆环的非圆面两侧并通过固定杆连接以及固定,固定件上设有转动杆,转动杆上设有挤压板。本发明属于压力测试领域。本发明可以合理检测液体桥塞在变形套管中的真实承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34371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663187.9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油田驱油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广谱高活性的改性剂、纳米片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改性剂包括第一改性剂和第二改性剂,第一改性剂具有如式1所示的分子结构, ,式1;第二改性剂具有如式2所示的分子结构, ,式2;通过引入具有不同程度油水亲和性能的两种改性剂,可以对纳米片驱油剂中纳米片的亲油和亲水性能进行精细化调整,使得改性后的驱油剂能够在不同地层条件中都可以表现出良好的界面活性及驱油效果,并且在不同矿化度水中都可以表现出良好的分散性及界面活性,可以解决纳米片驱油剂在地层中会发生孔隙堵塞及储层伤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91533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558735.0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2响应单循环离子液体体系进行油相分离或含油固废清洗的方法,采用正庚酸和聚醚胺反应制成一种具有CO2响应的离子液体,将离子液体与水混合,得到离子液体浓度为0.5‑10wt%的离子液体/水开关溶剂体系,通入CO2,20‑30min后得到混合开关溶剂体系;使用混合开关溶剂体系对油相进行分离或者对含油固废进行清洗,清洗后得到的液体混合物中通入氮气,实现离子液体/水开关溶剂体系的再生和油相的回收;再生的离子液体/水开关溶剂用于循环使用。本发明的方法使用CO2开关离子液体体系实现油相分离与含油固废清洗,萃取分离均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条件温和,开关离子液体体系可以进行循环重复利用,降低了处理成本,实现对油相和含油固废的经济绿色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56386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1030234.7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C09K8/68 , C09K8/80 , C09K8/88 , E21B43/26 , E21B43/2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固液三相压裂液体系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油气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压裂液体系,包括以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0.05~2份、支撑剂1~70份、气相0.01~10份、起泡剂0.001~5份、溶剂100份,其中,支撑剂为具有表面疏水性的疏水类支撑剂;所述溶剂为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压裂液体系的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固液三相压裂液体系,采用气固液三相相互作用力来增加气固液三相压裂液体系对支撑剂的携带能力,得到携砂能力强、对储层伤害小的气固液三相压裂液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3552062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29091.X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1N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岩石裂缝面三维形貌表征的缝面摩擦系数计算方法,包括根据粗糙裂缝面岩样制备实验测试样品,并测量实验测试样品的基础摩擦系数;对粗糙裂缝面岩样的裂缝面进行三维扫描,并绘制岩样裂缝面微凸体倾角分布曲线;确定该粗糙裂缝面岩样的裂缝面最大微凸体倾角θmax,取裂缝面最大微凸体倾角θmax的70%所对应倾角的值定为临界倾角θcr的值;计算得到表征粗糙裂缝面摩擦阻力的微凸体倾角平均值θavg;计算得到粗糙裂缝面摩擦系数μtotal。相比现有岩石摩擦系数测试方法,本发明方法无需开展破坏性实验,能够可靠计算岩石天然裂缝粗糙面的摩擦系数,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872505B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911218058.2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C09K8/5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多孔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体系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驱油体系包括有机多孔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表面活性剂均匀溶解在水中形成表面活性剂溶液;根据配比将有机多孔纳米颗粒加入所述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然后进行超声分散,得到所述有机多孔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体系。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通过有机多孔纳米颗粒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可以同时实现减少表面活性剂吸附损失及增效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两种作用;此外,该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温抗盐能力,能在低矿化度至高矿化度的宽矿化度、低温至高温的宽温度条件下的油田环境中作为驱油剂提高原油采收率,应用前景广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