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41950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637785.9
申请日:2013-11-29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C08F220/56 , C08F220/58 , C08F220/18 , C08F220/06 , C09K8/5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阴离子型疏水缔合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该阴离子型疏水缔合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是首先制备疏水单体-丙烯酸正辛酯。然后,将其与阴离子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酸及丙烯酰胺合成阴离子型疏水缔合部分水解聚丙酰胺。该阴离子型疏水缔合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可用作三次采油过程中的驱油剂。较现有聚丙烯酰胺及疏水缔合聚合物,本发明阴离子型疏水缔合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具有更好的耐温、抗盐以及抗剪切性能,可以作为三次采油驱油剂使用以提高原油采收率,特别是在高温高盐条件下其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3306648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68263.6
申请日:2013-06-28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稠油泡沫驱的方法,属于稠油的采收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气/液比为1:1~1.5:1的起泡体系注入到注气井井底,其中起泡体系包括空气和有效浓度≥0.06%的起泡剂;起泡体系在井底形成泡沫,泡沫进入到油层孔隙空间内渗流。本发明通过泡沫在遇油破灭后,仍然具有较高的粘度,远高于地层条件下原油的粘度,使得满足驱油体系在进入目的油层后,满足流度控制的作用,防止驱油体系的气窜问题的同时,通过稠油泡沫驱来满足油层提高波及效率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稠油的采收率;另外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将可燃气体控制在爆炸范围以外,或者控制氧含量低于临界氧含量的最低值即安全氧含量,避免发生爆炸。
-
公开(公告)号:CN11677130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922522.6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储层岩石表面疏油化改性方法,属于油气田储层改造领域,用于降低储层岩石表面与原油的亲和性,提高气驱采油的采收率。本发明的储层岩石表面疏油化的改性方法为:将含氟的烷氧基硅烷注入储层岩石中,促使硅烷与储层岩石的表面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在储层岩石表面形成稳定的疏油性分子层,从而使岩石表面疏油化。改性后的储层岩石表面的疏油性能够使岩石表面与原油的亲和性降低,使原油在被驱替时更容易从岩石表面剥离,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广泛适用于油气藏储层的改造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06363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114198.5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C08F292/00 , C08F220/06 , C08F220/56 , C09K8/0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负电型氧化石墨烯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负电型氧化石墨烯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制备方法为:通过酰胺缩合反应在氧化石墨烯表面接枝氨基,获得表面含有氨基的氧化石墨烯;并通过表面氨基与4,4'‑偶氮双(4‑氰基戊酸)引发剂中的羧基的偶联反应获得表面含有引发剂的氧化石墨烯,最后通过不带电的丙烯酰胺类单体和带负电的丙烯酸类单体在表面含有引发剂的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共聚合反应,制备获得表面带有负电荷的氧化石墨烯材料,即为负电型氧化石墨烯基钻井液降滤失剂。所制备的负电型氧化石墨烯基钻井液降滤失剂添加到钻井液中后,能够显著降低钻井液的滤失速率,对改善钻井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589408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72717.9
申请日:2013-11-18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8/5045 , C09K8/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耐高温高盐的调堵体系及应用该体系进行调堵的方法,由A、B溶液组成,A溶液:包含有钛离子和钾离子的溶液;B溶液:包含有硫离子的溶液。向油井的微孔中交替注入A、B溶液,形成钛盐晶须,从而实现调堵。本调堵体系的有益效果:组分A、B溶液粘度低,注入性理想,设备及工艺要求低,形成的钛盐晶须为单晶体,耐压强度极高,抗压强度大,可满足油田小处理半径调堵的应用要求,且不受油层温度、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调堵效果有效期长。最终填充的晶须颗粒大小,以实际孔隙喉道大小和形状为模型自然调整颗粒粒径,克服颗粒必须与孔喉直径匹配的难题。在实际孔隙喉道大小和形状中自然形成的固体晶须,仍具一定渗透性,堵而不死。
-
公开(公告)号:CN109856329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061130.9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砂对起泡剂吸附量的测定方法,测定方法包括起泡剂起泡前后浓度差的确定、油砂吸附以及吸附量计算等步骤;其中起泡剂起泡前后浓度差的确定是为了确定实验材料以及操作过程对起泡剂浓度造成的损失,油砂吸附是将油砂浸入起泡后的起泡剂中,并测定油砂吸附后起泡剂的浓度,吸附量计算是根据前面测定的试验数据,通过特定的公式计算油砂对起泡剂的吸附量。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可以实现准确测定油砂对起泡剂的吸附量从而对起泡剂的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856326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028204.9
申请日:2019-01-11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泡沫评价装置,包括填砂管、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气体流量计和气瓶;填砂管包括透明管、管盖和底座;管盖和底座分别套设于透明管的顶部和底部;管盖和底座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导气管相配合的通气孔,所述底座上的通气孔、第一导气管、气体流量计、第二导气管和气瓶依次连接。本发明将不同粒径的颗粒填入到透明管中,由此来模拟地层环境,注入起泡剂,以一定流速的气体通过透明管并生成泡沫,可以直观的观察泡沫的生成及破灭过程,进而进行泡沫稳定性评价与研究,为研究地层环境中的泡沫性能提供了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3344525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68087.6
申请日:2013-08-02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1N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在孔隙介质中有效粘度的测定方法及设备,属于泡沫粘度的测定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泡沫在孔隙介质中有效粘度的测定设备,包括由填砂管形成的填砂模型,所述填砂模型上设有若干压力表,所述填砂模型的入口通过六通阀分别连接高压气瓶、泡沫体系以及废液瓶,所述泡沫体系上连接恒速平流泵,所述恒速平流泵上连接煤油瓶,所述填砂模型的出口连接回油阀,所述回油阀连接到量筒。本发明的泡沫在孔隙介质中有效粘度的测定方法及设备,通过检测填砂管上的压力分布,并通过压力变化体现出泡沫在孔隙介质中封堵能力的大小、泡沫的渗流特征及规律,从而检测出泡沫在填砂管各处的有效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61401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47123.6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酸盐岩储层岩石表面疏水化改性方法,属于油气田储层改造领域,用于解决碳酸盐岩储层在酸化过程中,由于井段长、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严重等引起的酸液在储层中的波及距离小、控制布酸难度大等问题,进而改善储层酸化改造效果。碳酸盐岩储层岩石表面疏水化改性方法为:配制有机酸(或有机酸盐)与水的混合液并注入碳酸盐岩储层岩石中,促使有机酸(或有机酸盐)与储层岩石的表面物质发生反应,并在储层岩石表面形成稳定的疏水性沉淀,使岩石表面疏水化。改性后的储层岩石表面的疏水性能够使岩石表面与水基酸液隔离,实现防酸腐蚀的目的。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广泛适用于碳酸盐岩型油气藏的储层改造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0761759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0905093.5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洞型底水油藏泡沫驱油效果的试验装置,包括裂缝模型、与裂缝模型连接的驱替系统可以实现裂缝与基质分流、操作简便、模拟程度高、模型可重复利用。可以实现裂缝与基质分流、操作简便、模拟程度高、模型可重复利用,适用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物理模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