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脉冲免疫的隐蔽式网络攻击主动防御模型及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06566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710021573.6

    申请日:2017-0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3/1441 H04L63/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脉冲免疫的隐蔽式网络攻击主动防御模型及构建方法,通过移动互联网自身的局限性、漏洞、安全隐患等问题,拟引入传染病学理论及脉冲微分方程模型理论,建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基于脉冲免疫作用的隐蔽式网络攻击主动防御模型,提出针对隐蔽式网络攻击防御的脉冲免疫策略,有效防御可能存在隐蔽式网络攻击的发生,从而提高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安全性和可控可管性等问题;建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基于脉冲免疫作用的隐蔽式网络攻击主动防御模型,有效防止可能存在的隐蔽式网络攻击的发生;从而提高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安全性和可控可管性。

    能抵抗截获重发、中间人和纠缠攻击的量子秘密共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8565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212289.7

    申请日:2017-04-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能抵抗截获重发、中间人和纠缠攻击的量子秘密共享方法,利用五粒子GHZ态在X基下具有相互关联的特殊性质,设计的一种秘密共享协议。该协议将秘密信息拆分为4份并交给4个参与者保管,当4个参与者都参与的时候才能够解开秘密信息。经过分析,证明了协议的可行性。而安全性分析表明本协议能抵御截获重发攻击,中间人攻击和纠缠攻击。同时对参与者的信任问题进行了分析,表明了协议是安全的。

    一种基于行为评判的隐蔽式网络攻击主动发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06567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710021802.4

    申请日:2017-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行为评判的隐蔽式网络攻击主动发现方法,包括:采用模糊聚类算法对通过“移动用户行为可信评判”结果“不可信”的移动用户依据其行为特征进行分类;针对各移动用户行为特征定义为相应的攻击行为因子,建立移动用户相应的攻击行为度量指标,采用基于模糊聚类的隐蔽式网络攻击行为深度挖掘算法;计算“不可信”移动用户的攻击行为因子,判定“不可信”移动用户是否存在某种攻击;如果该“不可信”移动用户有攻击行为,则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本发明解决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安全应用的低可控性与安全需求之间的矛盾;本发明提前阻止可能发生的隐蔽式网络攻击,为构建安全可信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环境奠定理论基础。

    能抵抗截获重发、中间人和纠缠攻击的量子秘密共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85659B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710212289.7

    申请日:2017-04-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能抵抗截获重发、中间人和纠缠攻击的量子秘密共享方法,利用五粒子GHZ态在X基下具有相互关联的特殊性质,设计的一种秘密共享协议。该协议将秘密信息拆分为4份并交给4个参与者保管,当4个参与者都参与的时候才能够解开秘密信息。经过分析,证明了协议的可行性。而安全性分析表明本协议能抵御截获重发攻击,中间人攻击和纠缠攻击。同时对参与者的信任问题进行了分析,表明了协议是安全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