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4432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293715.0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质资源保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松材线虫病抗性分级马尾松特异种质高效保存方法,本发明针对速生、高产马尾松优良林分对松材线虫病抗性进行野外调查初步分级后,结合不同的复配剂对相应苗木进行壮苗培育,接种线虫后以发病率的30%为基准对苗木进行进一步的精准分级,获得感病种质和抗病种质,然后对这两种种质的保存结合组培方案进行优化,主要表现在:优化基质对苗木进行圃地保存、优化组织培养配方与周期进行离体保存及复壮培养,精准地实现了对马尾松不同类型特异种质的保存,经过优化,课题组得出了针对抗病种质和感病种质两种种质的不同保存方案,实现了对马尾松速生、高产抗病及感病特异种质的精准分级与高效保存。
-
公开(公告)号:CN110506517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910617243.2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G2/10 , A01G17/00 , A01G24/25 , A01G24/10 , A01N43/647 , A01N37/10 , A01N43/38 , A01N59/26 , A01N59/14 , A01P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方松扦插苗林下规模繁育的方法,包括林分选择、林分清理、苗床准备与消毒、基质准备、穗条扦插和扦插后管理工序,选择种植时间3~4年以上,郁闭度0.5~0.9的针叶林、阔叶林或者混交林林分,根据苗木培育数量和规模在林分内确定所需面积并进行林分的清理,统一在林地上按照行或者列的方向平整地面作为苗床,对树干、枝叶及地面进行喷雾杀虫灭菌;选择南方松的新抽插穗,在生根剂中浸泡处理后,直接插入装有育苗基质的育苗袋中,边扦插边搭建拱棚,进行扦插后的管理;最后将苗木移入有遮阳网的炼苗圃进行常规管理,苗木规格达到标准后即可出圃。本发明不受季节、气温和场所限制,延长了南方松的有效扦插时间,降低了南方松扦插苗规模培育投资成本,提高了南方松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扦插苗培育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494524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710795805.3
申请日:2017-09-06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N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的冷冻保存方法,包括组织采集、分散处理、添加抗冻剂和分装与冷冻工序,采集外围粘性大、透明性好的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作为保存材料,将其放入装有基础液的无菌锥形瓶中进行分散处理,再添加抗冻剂,将组织液分装于冻存管中分步降温冷冻,最后置于‑196℃液氮中进行冷冻保存。通过本发明技术,冷冻保存后的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在解冻4‑5周后即能恢复正常生长,且胚性愈伤增殖快、活力旺盛,体胚培养周期明显缩短,效果显著,实现了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有效促进了马尾松体胚育苗产业化技术体系的形成,对推进马尾松优良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及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的育苗进程意义重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55433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910014852.9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C12N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尾松原生质体制备方法,选用组培继代培养良好的马尾松悬浮胚性细胞为材料,经过离心沉降进行细胞分离,以纤维素酶、果胶酶、离析酶为分解酶进行细胞酶解,再经过清洗、纯化过程,获得了产量高、活力强的马尾松纯净原生质体。本发明操作方法简单,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马尾松原生质体制备的方法,为今后开展马尾松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细胞膜结构功能分析和转基因技术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8967195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891292.0
申请日:2018-08-07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尾松组培继代芽增殖与复壮的培养方法,包括继代芽选择、腋芽诱导和复壮培养的工序,选取经常规消毒、接种与继代培养的马尾松继代单芽转接到装有固体培养基Ⅰ的继代瓶中进行腋芽诱导,然后采用双层双相培养方式,在原继代瓶中加入液体培养基Ⅱ进行继代芽的复壮培养,获得生长活力旺盛的马尾松继代丛芽。本发明不仅简化了传统马尾松组培继代培养中的转接步骤,还获得了继代增殖系数高、芽苗活力旺盛、不易老化的马尾松继代芽,实现马尾松优良种质规模化离体组培快繁与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724252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610117556.8
申请日:2016-03-02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邓恩桉组培苗生根方法,包括壮苗培养、不定根诱导、不定根伸长和苗木移栽的工序,将邓恩桉组培继代丛芽转接到培养基Ⅰ中进行壮苗培养,然后采用两步生根法,将获得的继代芽依次接种于培养基Ⅱ和培养基Ⅲ中获取生根的再生植株,最后移栽至育苗基质中培育,获得邓恩桉组培生根苗。本发明基于邓恩桉生根困难机理,在培养基中附加促根性的多元酚,使培养基更科学,更易促使邓恩桉生根,效果显著;使用该方法的邓恩桉组培苗的生根率达93.2%,移栽成活率为94.0%,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并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7494524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795805.3
申请日:2017-09-06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N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的冷冻保存方法,包括组织采集、分散处理、添加抗冻剂和分装与冷冻工序,采集外围粘性大、透明性好的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作为保存材料,将其放入装有基础液的无菌锥形瓶中进行分散处理,再添加抗冻剂,将组织液分装于冻存管中分步降温冷冻,最后置于-196℃液氮中进行冷冻保存。通过本发明技术,冷冻保存后的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在解冻4-5周后即能恢复正常生长,且胚性愈伤增殖快、活力旺盛,体胚培养周期明显缩短,效果显著,实现了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有效促进了马尾松体胚育苗产业化技术体系的形成,对推进马尾松优良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及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的育苗进程意义重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904542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510289044.5
申请日:2015-06-01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G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马尾松组培苗营建采穗圃的方法,包括圃地选择与整地、苗木准备与定植、定植后当年管理和采穗圃管理工序,选择圃地后整地备用,将萌发后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马尾松组培苗定植于苗床,定植后当年进行水肥管理,然后对采穗圃进行施肥、病虫害防治管理,获得生长健壮、活力旺盛、粗细均匀,且极易扦插成活的穗条。本发明克服了现有马尾松组培育苗成本偏高,而扦插快繁中采穗母株复壮功能较差、穗条生理老化较快、活力不高,较难扦插成活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母株培育周期短、扦插成活率高的利用马尾松组培苗营建采穗圃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052742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502243.X
申请日:2015-08-14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繁育马尾松优良群体无性化组培苗的方法,包括体胚萌发、体胚苗伸长、增殖培养、丛芽伸长和生根培养的工序,将发育成熟的马尾松体细胞胚置于萌发培养基,萌发成芽苗后转入伸长培养基进行培养,待芽苗伸长后,切掉根系转入增殖培养基进行丛芽诱导,将诱导丛芽转入伸长培养基进行伸长,待芽苗达2-3cm高时,将芽苗单个切下置于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处理,获得马尾松优良群体组培生根苗。本发明的高效繁育马尾松优良群体无性化组培苗的方法,能迅速、高效地获取大量优质马尾松优良组培苗,有效解决了体胚发生中体胚苗根系较弱、生长差以及器官发生中芽苗增殖率低、繁殖周期长等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548699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93867.8
申请日:2013-11-22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脂松树茎段组培芽诱导和增殖培养的方法,将高脂松树嫩枝茎段灭菌消毒后,接入初代培养基中,在温度7-10℃暗培养5-7d,温度20-25℃培养50-60d形成初代芽;将初代芽转入增殖培养基内,温度17-20℃培养5-7d后,温度20-25℃培养15-20d形成增殖芽丛,芽丛转入伸长培养基中,温度17-20℃培养5-7d,温度20-25℃培养18-22d,芽增殖和伸长交替培养。该方法能有效遏制继代芽的褐化,使芽健康增殖,平均增殖系数6.95以上,芽伸长快,并且长势良好,经过多代培养增殖系数稳定,达到继代芽快速扩繁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