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羚牛饲料和秦岭羚牛的繁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04059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0012071.8

    申请日:2022-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秦岭羚牛饲料和秦岭羚牛的繁育方法,以质量份计,所述秦岭羚牛饲料的原料组分包括2.5份‑5.5份榕树叶、11份‑16份象草、1份‑2份干苜蓿草、0.3份‑0.8份苹果、0.3份‑0.8份胡萝卜、0.3份‑0.8份梨、0.5份‑1.5份番薯、0.5份‑1.5份小牛料和1份‑3份杨柳青。本发明将适量的合适种类的草/叶、果蔬和小牛料混合,形成特定的饲料配方,满足秦岭羚牛所需营养,用该饲料配方饲喂繁育期的秦岭羚牛,能够提升秦岭羚牛怀孕率,增加秦岭羚牛群体中怀孕的雌性个体的数量。母牛所产幼仔的成活率也得到了提升。能在场地面积受限的情况下通过较少的饲料量提供足量营养,保证羚牛繁殖期营养需求。

    秦岭羚牛饲料和秦岭羚牛的繁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0405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012071.8

    申请日:2022-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秦岭羚牛饲料和秦岭羚牛的繁育方法,以质量份计,所述秦岭羚牛饲料的原料组分包括2.5份‑5.5份榕树叶、11份‑16份象草、1份‑2份干苜蓿草、0.3份‑0.8份苹果、0.3份‑0.8份胡萝卜、0.3份‑0.8份梨、0.5份‑1.5份番薯、0.5份‑1.5份小牛料和1份‑3份杨柳青。本发明将适量的合适种类的草/叶、果蔬和小牛料混合,形成特定的饲料配方,满足秦岭羚牛所需营养,用该饲料配方饲喂繁育期的秦岭羚牛,能够提升秦岭羚牛怀孕率,增加秦岭羚牛群体中怀孕的雌性个体的数量。母牛所产幼仔的成活率也得到了提升。能在场地面积受限的情况下通过较少的饲料量提供足量营养,保证羚牛繁殖期营养需求。

    东部灰大袋鼠的饲料及其应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6821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03811.3

    申请日:2023-02-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适应于东部灰大袋鼠的饲料,该饲料的原料组分包含油麦菜、玉米、胡萝卜、包心菜、豆角、苹果、地瓜以及杨柳青精饲料、小牛料、细叶榕、象草、其他草类和营养添加剂,能满足东部灰大袋鼠的营养需求,适用于东部灰大袋鼠的人工保育,利于东部灰大袋鼠健康成长,饲料中的精料与水果比例、细化薄片和悬挂喂食方法都能有效避免动物出现齿槽炎,其中水果蔬菜的比例和饲喂的时间安排能够有效降低胃肠道疾病发生率,提高了东部灰大袋鼠在人工保护下的健康指数。

    一种检测4型鹦鹉博尔纳病毒N基因的引物对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02854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33507.X

    申请日:2024-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4型鹦鹉博尔纳病毒N基因的引物对及其应用,涉及生物学检测与疾病技术领域,该引物对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引物对在制备检测4型鹦鹉博尔纳病毒的试剂或试剂盒中的应用、包括该引物对的试剂盒以及使用该试剂盒检测4型鹦鹉博尔纳病毒的方法。使用本发明引物对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不需要昂贵仪器设备、检测时间短和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优势,解决了目前4型鹦鹉博尔纳病毒检测方法均需要笨重或昂贵的仪器设备、检测时间长、对于检测人员的要求高、需进行专业培训、仅能适于实验室的辅助诊断和无法推广应用等问题。

    一种检测4型鹦鹉博尔纳病毒N基因的引物对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02854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433507.X

    申请日:2024-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4型鹦鹉博尔纳病毒N基因的引物对及其应用,涉及生物学检测与疾病技术领域,该引物对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引物对在制备检测4型鹦鹉博尔纳病毒的试剂或试剂盒中的应用、包括该引物对的试剂盒以及使用该试剂盒检测4型鹦鹉博尔纳病毒的方法。使用本发明引物对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不需要昂贵仪器设备、检测时间短和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优势,解决了目前4型鹦鹉博尔纳病毒检测方法均需要笨重或昂贵的仪器设备、检测时间长、对于检测人员的要求高、需进行专业培训、仅能适于实验室的辅助诊断和无法推广应用等问题。

    鹤鸵馆舍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741553U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20317666.4

    申请日:2023-02-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鹤鸵馆舍,包括馆舍和动物门,沿馆舍的第一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隔墙,隔墙将馆舍分割成若干单舍,每个单舍住一只鹤鸵,每个隔墙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动物门,动物门之间有隔离距离,防止两只鹤鸵分别穿过动物门时距离太近发生打架。需要串笼或合笼时,通过隔墙上设置的两个动物门即可完成无接触操作,也就是不接触鹤鸵进行操作;控制两个动物门同时打开,再引导相邻两个单舍中的鹤鸵同时穿过动物门进入对方的单舍,即可实现鹤鸵互不接触且无人接触换笼;打开一个动物门,引导一只鹤鸵进入另一只鹤鸵所在的单舍,即可实现鹤鸵无人接触合笼,能够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且不伤害到鹤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