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酰基腙-环丙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35844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076957.6

    申请日:2020-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N‑酰基腙‑环丙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N‑酰基腙‑环丙沙星杂合体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本发明通过在环丙沙星C‑7位哌嗪基的氮原子上引入抗菌药效团N‑酰基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结构的N‑酰基腙‑环丙沙星杂合体,其制备方法为:以氯乙酸乙酯或溴乙酸乙酯和环丙沙星为原料,取代反应得到前体化合物,前体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合肼反应得到N‑酰肼‑环丙沙星中间体(I),中间体(I)与醛反应,制得N‑酰基腙‑环丙沙星杂合体(II)。该类杂合体呈现出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抗菌候选化合物。

    1,2,4-三唑-诺氟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358466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1076967.X

    申请日:2020-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1,2,4‑三唑‑诺氟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1,2,4‑三唑‑诺氟沙星杂合体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本发明通过在诺氟沙星C‑7位哌嗪基的氮原子上引入抗菌药效团1,2,4‑三唑,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结构的1,2,4‑三唑‑诺氟沙星杂合体,其制备方法为:以酰肼和异硫氰酸酯为原料,加成反应得到前体化合物,前体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闭环反应得到1,2,4‑三唑中间体(I),中间体(I)与诺氟沙星反应,制得1,2,4‑三唑‑诺氟沙星杂合体(II)。该类杂合体呈现出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抗菌候选化合物。

    1,3,4-恶二唑-诺氟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645940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531505.2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3,4‑恶二唑‑诺氟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1,3,4‑恶二唑‑诺氟沙星杂合体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本发明通过在诺氟沙星C‑7位哌嗪基的氮原子上引入抗菌药效团中间体(I),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结构的1,3,4‑恶二唑‑诺氟沙星杂合体,其制备方法为:以酰肼类化合物和氯乙酰氯为原料,消去反应得到前体化合物,前体化合物在三氯氧磷存在条件下,闭环反应得到中间体(I),中间体(I)与诺氟沙星反应,制得1,3,4‑恶二唑‑诺氟沙星杂合体(II)。该类杂合体呈现出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抗菌候选化合物。

    1,3,4-恶二唑-2(3H)-硫酮-诺氟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592339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527643.3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3,4‑恶二唑‑2(3H)‑硫酮‑诺氟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1,3,4‑恶二唑‑2(3H)‑硫酮‑诺氟沙星杂合体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本发明通过在诺氟沙星C‑7位哌嗪基的氮原子上引入抗菌药效团中间体(I),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结构的1,3,4‑恶二唑‑2(3H)‑硫酮‑诺氟沙星杂合体,其制备方法为:以酰肼类化合物和二硫化碳为原料,消去成环反应得到中间体(I),中间体(I)与诺氟沙星反应,制得1,3,4‑恶二唑‑2(3H)‑硫酮‑诺氟沙星杂合体。该类杂合体呈现出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抗菌候选化合物。

    N-酰基腙-环丙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358445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076957.6

    申请日:2020-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N‑酰基腙‑环丙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N‑酰基腙‑环丙沙星杂合体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本发明通过在环丙沙星C‑7位哌嗪基的氮原子上引入抗菌药效团N‑酰基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结构的N‑酰基腙‑环丙沙星杂合体,其制备方法为:以氯乙酸乙酯或溴乙酸乙酯和环丙沙星为原料,取代反应得到前体化合物,前体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合肼反应得到N‑酰肼‑环丙沙星中间体(I),中间体(I)与醛反应,制得N‑酰基腙‑环丙沙星杂合体(II)。该类杂合体呈现出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抗菌候选化合物。

    1,2,4-三唑-诺氟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358466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076967.X

    申请日:2020-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1,2,4‑三唑‑诺氟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1,2,4‑三唑‑诺氟沙星杂合体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本发明通过在诺氟沙星C‑7位哌嗪基的氮原子上引入抗菌药效团1,2,4‑三唑,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结构的1,2,4‑三唑‑诺氟沙星杂合体,其制备方法为:以酰肼和异硫氰酸酯为原料,加成反应得到前体化合物,前体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闭环反应得到1,2,4‑三唑中间体(I),中间体(I)与诺氟沙星反应,制得1,2,4‑三唑‑诺氟沙星杂合体(II)。该类杂合体呈现出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抗菌候选化合物。

    1,3,4-恶二唑-2(3H)-硫酮-诺氟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592339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1527643.3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3,4‑恶二唑‑2(3H)‑硫酮‑诺氟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1,3,4‑恶二唑‑2(3H)‑硫酮‑诺氟沙星杂合体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本发明通过在诺氟沙星C‑7位哌嗪基的氮原子上引入抗菌药效团中间体(I),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结构的1,3,4‑恶二唑‑2(3H)‑硫酮‑诺氟沙星杂合体,其制备方法为:以酰肼类化合物和二硫化碳为原料,消去成环反应得到中间体(I),中间体(I)与诺氟沙星反应,制得1,3,4‑恶二唑‑2(3H)‑硫酮‑诺氟沙星杂合体。该类杂合体呈现出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抗菌候选化合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