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小动物入侵配电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0676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1001178.X

    申请日:2020-09-2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防小动物入侵配电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门禁模块、检测模块、电击模块和通讯模块,电击模块包括电击网,通过检测模块监控或检测到有活动物体入侵配电房给电击模块和通讯模块发送电信号,电击模块根据检测模块传送的电信号控制电击网带电,一旦活动物体碰到电击网则会被电击,使配电房内的电气设备得到保护,该防小动物入侵配电房装置能够避免小动物入侵配电房,保护配电房的效果好;同时,通讯模块根据检测模块传送的电信号以短信方式告知配电房的运维人员有活动物体入侵配电房,避免运维人员无法知晓配电房遭受到活动物体入侵信息,不能及时对配电房进行维修导致配电房故障现象的发生。

    三相不平衡自适应换相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01878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884039.X

    申请日:2020-0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配电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相不平衡自适应换相系统。通过采集模块采集电网系统中三相支路上各相的电流信息。主控模块根据所述电流信息获取系统的三相不平衡度,并当所述三相不平衡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判断需要进行调相处理。主控模块对各相的电路信息进行对比,判断出三相中的过载相。电流过零检测模块检测三相的电流过零点,在过载相的电流过零时主控模块输出相应的换相控制信号。自动换相模块根据换相控制信号完成自动换相过程。操作人员可借助指示模块直观地看到系统是否需要调相,以及调相需要的各类电气信息。由于电力黑匣子的存在,使得本发明在停电或者自动调相系统故障等情况时依然可以使用,扩大本发明的使用范围。

    三相不平衡自动换相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01878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883418.7

    申请日:2020-0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配电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相不平衡自动换相系统。通过采集模块采集电网系统中三相支路上各相的电流信息,主控模块根据所述电流信息获取系统的三相不平衡度,并当所述三相不平衡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判断需要进行换相处理。主控模块对各相的电路信息进行对比,判断出三相中的过载相。电流过零检测模块检测三相的电流过零点,在过载相的电流过零时主控模块输出相应的换相控制信号。自动换相模块根据换相控制信号完成自动换相过程。运行人员可借助三相不平衡自动换相系统实现在末端负荷不停电的情况下完成自动换相,从根本上解决了末端负荷的三相不平衡问题,避免了人工换相繁琐的工序,极大地提高换相效率和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电网数据模型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52064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450619.6

    申请日:2024-04-1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网数据模型优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定义物模型标准并基于所述物模型标准构建智能传感终端的物模型;基于数据参数信息构建数据模型,数据参数信息包括设备台账、技术参数和量测参数;定义设备与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信息,定义物联网平台的服务接口和数据访问方式并构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物模型和数据模型生成设备对应的配置文件并构建设备的自动注册机制;测试、检验并优化物模型直至满足预设的终端需求。采用本方法建立一个统一、高效且可扩展的电网数据模型,实现配网物联网智能传感终端的有效管理和数据融合,进而促进电网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配电系统、配电电缆及中间接头

    公开(公告)号:CN11203901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63620.3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系统、配电电缆及中间接头,中间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及设有第一通孔的弹性密封件,接头本体设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的内壁设有安装槽及与安装槽连通的填充槽,弹性密封件对应安装槽设置,且弹性密封件至少有部分凸出安装槽设置,使弹性密封件有部分能够进入填充槽内。在挤压力与摩擦力的作用下,使得弹性密封件变形,使得弹性密封件的一部分进入填充槽内,从而增大了弹性密封件与电缆的接触面积,也使得电缆的外壁与弹性密封件配合的更加紧密,从而能够防止水进入连接通孔内,进而能够避免电缆的线芯与水接触,能够避免出现接地或短路的问题,保证电缆能够安全可靠的工作,不会出现安全事故或造成经济损失。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