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式蒸发器的下送风模块化机房空调及空调模组

    公开(公告)号:CN111561740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515213.3

    申请日:2020-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倾斜式蒸发器的下送风模块化机房空调,包括:框架、柜板、风机、压缩机和蒸发器,柜板依次连接围合成一个空仓,蒸发器为平板型换热器并朝向水平方向倾斜,将空仓分为上部进风区和下部出风区,压缩机设置于下部出风区内;第一电控箱,设置于蒸发器和框架之间围合的区域内前端面。通过设置将风机、电控组件、压缩机和蒸发器等器件全部设置于同一空仓内,并利用蒸发器分隔出的空间,妥善布置各部件,不仅大大简化了管路设计和制冷剂管路跨仓连接和安装固定的问题,同时由于减少了单独的压缩机仓或电控仓,机组宽度整体尺寸减小,占地面积更小,同等的单位占地面积可以实现更高的换热效率。

    倾斜式蒸发器的上送风模块化机房空调及空调模组

    公开(公告)号:CN111561739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515212.9

    申请日:2020-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倾斜式蒸发器的上送风模块化机房空调,包括:所述上部出风区前端面设有用于容纳电控组件的第一电控箱,所述第一电控箱分别与所述导风圈、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框架连接以密封所述上部出风区,所述第一电控箱避让所述风机的竖直投影设置。通过设置将风机、电控组件、压缩机和蒸发器等器件全部设置于同一空仓内,并利用蒸发器分隔出的空间,妥善布置各部件,不仅大大简化了管路设计和制冷剂管路跨仓连接和安装固定的问题,同时由于减少了单独的压缩机仓或电控仓,机组宽度整体尺寸减小,占地面积更小,同等的单位占地面积可以实现更高的换热效率。

    上送风模块化机房空调及机房空调模组

    公开(公告)号:CN111561738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514845.8

    申请日:2020-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送风模块化机房空调,包括:框架、风机、压缩机和蒸发器,蒸发器将框架内分隔成上部出风区和下部进风区,所述上部出风区前端面设有用于容纳电控组件的第一电控箱,所述第一电控箱分别与所述导风隔板、所述蒸发器连接以围成所述上部出风区。本发明上送风模块化机房空调,通过设置将风机、电控组件、压缩机和蒸发器等器件全部设置于同一腔室内,简化了管路设计和制冷剂管路跨仓连接安装固定的问题,同时由于减少了单独的压缩机仓或电控仓,机组宽度整体尺寸减小,同等的单位占地面积可以实现更高的换热效率。

    一种变频制冷剂泵入口防汽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21172B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1710469044.2

    申请日:2017-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汽蚀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频制冷剂泵入口防汽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制冷剂泵、储液器、冷凝器、风机、制冷剂温度传感器、制冷剂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冷凝器的输出端与储液器的输入端连接,储液器的输出端与制冷剂泵的输入端连接,制冷剂温度传感器和制冷剂压力传感器均安装在制冷剂泵的入口管路,液位传感器与储液器连接,风机与冷凝器连接;制冷剂泵、风机、制冷剂温度传感器、制冷剂压力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该防汽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大幅减少储液器的设计容量和制冷剂充注量,同时无需把储液器设计在距离制冷剂泵入口较高的位置,且该系统结构紧凑、成本低、运行可靠。

    一种定频制冷剂泵入口防汽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21171B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1710468943.0

    申请日:2017-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汽蚀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频制冷剂泵入口防汽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制冷剂泵、储液器、冷凝器、风机、制冷剂温度传感器、制冷剂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电动二通调节阀和控制器;冷凝器的输出端与储液器的输入端连接,储液器的输出端与制冷剂泵的输入端连接,制冷剂温度传感器和制冷剂压力传感器均安装在制冷剂泵的入口管路,电动二通调节阀设置在制冷剂泵的出口管路,液位传感器与储液器连接,风机与冷凝器连接。该防汽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大幅减少储液器的设计容量和制冷剂充注量,同时无需把储液器设计在距离制冷剂泵入口较高的位置,且该系统结构紧凑、成本低、运行可靠。

    多模式循环多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1081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070403.8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模式循环多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本多联系统具有热管模式、低速泵模式、高速泵模式和压缩制冷模式这四种可切换循环模式;本多联系统包括压缩机、与压缩机并联的电磁阀、冷凝器和制冷输出末端,压缩机具有压缩功能和泵功能,在不同转速下可实现压缩功能或泵功能;本控制方法包括:设定四种模式对应的运行条件,运行条件为自然冷源情况;获取实际的自然冷源情况,并与设定的运行条件对比;依据对比结果,选定多联系统的运行模式,并控制使该多联系统按照选定的运行模式运行,达到了多种模式循环以充分利用自然冷源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同时各器件不需要频繁启停,使器件故障率更低,器件的使用寿命更长的目的。

    一种基于温差计算制冷剂泵能力的自然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50719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1711319800.X

    申请日:2017-12-12

    Abstract: 一种基于温差计算制冷剂泵能力的自然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压缩机制冷装置、制冷剂泵冷却装置、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室外风机、室内风机和控制器,压缩机制冷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压缩机系统蒸发器和压缩机系统冷凝器,制冷剂泵冷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制冷剂泵、制冷剂泵系统蒸发器和制冷剂泵系统冷凝器,压缩机、制冷剂泵、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外风机、室内风机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受控制器控制,可更准确地判断制冷剂泵投入的时机,室内温度控制更稳定,系统运行更安全可靠。

    一种基于温度区间计算制冷剂泵能力的自然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17698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711318107.0

    申请日:2017-12-12

    Abstract: 一种基于温度区间计算制冷剂泵能力的自然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包括压缩机、制冷剂泵、压缩机系统蒸发器、液管电磁阀、压缩机系统冷凝器、气管电磁阀、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室外风机、室内风机、控制器和电子膨胀阀,压缩机、压缩机系统冷凝器、制冷剂泵、液管电磁阀、压缩机系统蒸发器依次相连接,压缩机、制冷剂泵、液管电磁阀、气管电磁阀、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室外风机、室内风机和电子膨胀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受其控制,结合不同的制冷需求区间判断条件,可更准确地判断制冷剂泵投入的时机,使得制冷剂泵冷却能力和实际制冷负荷保持一致,解决现有制冷剂泵控制技术的不足,可使得室内温度控制更稳定,系统运行更安全可靠。

    一种基于温差计算制冷剂泵能力的自然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50719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319800.X

    申请日:2017-12-12

    Abstract: 一种基于温差计算制冷剂泵能力的自然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压缩机制冷装置、制冷剂泵冷却装置、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室外风机、室内风机和控制器,压缩机制冷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压缩机系统蒸发器和压缩机系统冷凝器,制冷剂泵冷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制冷剂泵、制冷剂泵系统蒸发器和制冷剂泵系统冷凝器,压缩机、制冷剂泵、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外风机、室内风机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受控制器控制,可更准确地判断制冷剂泵投入的时机,室内温度控制更稳定,系统运行更安全可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