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灭弧室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29924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10084690.X

    申请日:2011-04-02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灭弧室结构,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包括灭弧室本体和消游离装置,灭弧室本体包括一对彼此对置的侧板、一组彼此并行且间隔定位于一对侧板之间的灭弧栅片和设置于灭弧室本体的开口处的并且与一对侧板顶端固定的一支架,支架具有容腔,容腔对应于灭弧室本体的开口处的上部,消游离装置设置在容腔内,特点是:所述的消游离装置包括金属纤维毡和透气绝缘板,透气绝缘板位于容腔的底部,金属纤维毡铺叠在透气绝缘板的上部。优点:开创性地将公知的用于液体过滤的毡用作断路器灭弧室的消游离装置,经实验表明具有明显优于已有技术中的金属网板、金属丝网和多孔金属泡沫等对消游离气的理想效果,并且不论是制作还是安装均十分简单。

    一种断路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21564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111497516.8

    申请日:2021-12-09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灭弧室,消游离组件,壳体内设有容腔,灭弧室与消游离组件放置在容腔内,灭弧室中的高温气体经过消游离组件排放到壳体外部,灭弧室包括阵列的一组灭弧栅片,特点:消游离组件设置在阵列的一组灭弧栅片的一端,使得所述的消游离组件与阵列的一组灭弧栅片中的每一片灭弧栅片的距离从阵列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递增。优点:其能将内部的高温气体有效排出断路器外部,不会导致消游离组件与进线端导电排短接,不会影响动触头与进线端导电排之间的爬电距离,不会造成灭弧栅片中的栅片短路,同时保证了断路器内部结构的紧凑性。

    一种断路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2156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97516.8

    申请日:2021-12-09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灭弧室,消游离组件,壳体内设有容腔,灭弧室与消游离组件放置在容腔内,灭弧室中的高温气体经过消游离组件排放到壳体外部,灭弧室包括阵列的一组灭弧栅片,特点:消游离组件设置在阵列的一组灭弧栅片的一端,使得所述的消游离组件与阵列的一组灭弧栅片中的每一片灭弧栅片的距离从阵列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递增。优点:其能将内部的高温气体有效排出断路器外部,不会导致消游离组件与进线端导电排短接,不会影响动触头与进线端导电排之间的爬电距离,不会造成灭弧栅片中的栅片短路,同时保证了断路器内部结构的紧凑性。

    断路器灭弧室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29924A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110084690.X

    申请日:2011-04-02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灭弧室结构,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包括灭弧室本体和消游离装置,灭弧室本体包括一对彼此对置的侧板、一组彼此并行且间隔定位于一对侧板之间的灭弧栅片和设置于灭弧室本体的开口处的并且与一对侧板顶端固定的一支架,支架具有容腔,容腔对应于灭弧室本体的开口处的上部,消游离装置设置在容腔内,特点是:所述的消游离装置包括金属纤维毡和透气绝缘板,透气绝缘板位于容腔的底部,金属纤维毡铺叠在透气绝缘板的上部。优点:开创性地将公知的用于液体过滤的毡用作断路器灭弧室的消游离装置,经实验表明具有明显优于已有技术中的金属网板、金属丝网和多孔金属泡沫等对消游离气的理想效果,并且不论是制作还是安装均十分简单。

    一种断路器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182256U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21161381.9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断路器。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形成于外壳内部的多个腔体,所述多个腔体包括用于安装灭弧室的灭弧腔、用于安装脱扣部件的脱扣腔以及用于安装附件的附件腔;所述的灭弧腔与脱扣腔之间设置有将两者分隔开的消游离装置和/或所述的灭弧腔与附件腔之间设置有将两者分隔开的消游离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断路器内部空间分隔为脱扣腔、以及用于安装附件的附件腔等,并以消游离装置将安装灭弧室的灭弧腔与脱扣腔、附件腔等分隔开,从而可有效消除断路器分断过程中高温金属离子对脱扣部件及其它机构部分的污染,提高断路器绝缘水平,有效防止断路器相间击穿。

    一种断路器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624173U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23087652.8

    申请日:2021-12-09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灭弧室,消游离组件,壳体内设有容腔,灭弧室与消游离组件放置在容腔内,灭弧室中的高温气体经过消游离组件排放到壳体外部,灭弧室包括阵列的一组灭弧栅片,特点:消游离组件设置在阵列的一组灭弧栅片的一端,使得所述的消游离组件与阵列的一组灭弧栅片中的每一片灭弧栅片的距离从阵列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递增。优点:其能将内部的高温气体有效排出断路器外部,不会导致消游离组件与进线端导电排短接,不会影响动触头与进线端导电排之间的爬电距离,不会造成灭弧栅片中的栅片短路,同时保证了断路器内部结构的紧凑性。

    一种断路器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731529U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22181916.X

    申请日:2021-09-09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外壳、灭弧室、操作机构、脱扣机构以及触头机构,所述的外壳上固定有第一接线端子以及与第一接线端子高度一致的第二接线端子,以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对应的高度位置为分界,外壳内构成有上部容腔和下部容腔,所述灭弧室设置在下部容腔内,在所述的下部容腔内,对应第一接线端子或第二接线端子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与灭弧室的出气口相通而与外界隔绝的腔室。优点:能充分利用断路器外壳内空间,防止了断路器分断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气体的喷出,消除了对外部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零飞弧。

    一种消游离装置及配备有该消游离装置的断路器

    公开(公告)号:CN216145577U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22181920.6

    申请日:2021-09-09

    Abstract: 一种消游离装置及配备有该消游离装置的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消游离装置内部构成有中空的腔体,腔体的一端具有一与灭弧室的出气口相接合的入口、另一端具有一与外界相通的出口,特点是:在该腔体内从入口至出口方向依次相邻的设置有由至少一片带孔板构成的第一过滤件、储气室、由多层大孔径丝网板叠置构成的第二过滤件、由多层小孔径丝网板叠置构成的第三过滤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配备有该消游离装置的断路器。优点:能够在高温游离气体喷出断路器排放到外界环境之前先进行消游离处理,可降低高温游离气体的温度,并过滤其中金属粒子,避免相间击穿和对地击穿,保障塑壳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一种开关的操作机构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527494U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22241474.3

    申请日:2021-09-16

    Abstract: 一种开关的操作机构,属于开关电器技术领域。包括手柄组件、肘节连杆、主弹簧和转轴,所述肘节连杆由彼此铰接的上连杆以及下连杆构成,主弹簧挂置在手柄组件和肘节连杆之间,下连杆与转轴铰接,驱动手柄组件在分闸与合闸之间动作,从而由转轴带动触头分离或闭合,在所述触头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上连杆与下连杆之间的夹角为178.5~181.5°。优点:使开关在分闸过程中,操作机构四连杆开始运动后,主弹簧对操作机构四连杆的作用力矩始终为分闸方向,避免分闸过程中操作机构出现减速运动,得以保障理想的分闸速度。

    一种断路器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183623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1633461.4

    申请日:2021-07-19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包括触头系统和操作机构,触头系统包括静触头、主轴以及动触头,操作机构包括手柄组件、肘节联动机构及弹簧,由肘节联动机构与主轴的连接将操作机构的驱动力传递给触头系统;一在动触头与静触头熔焊时用于阻止手柄组件向分闸位置操作的阻止机构,阻止机构设在主轴与手柄组件之间,当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时,主轴将阻止机构锁定,使得阻止机构上的阻挡部位于手柄组件上的止挡件的运动轨迹上,阻止手柄组件向分闸位置运动;当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时,主轴解除对阻止机构的锁定,阻止机构转动,阻挡部运动至止挡件的运动轨迹外,允许手柄组件向分闸位置运动。防止误导指示及引发触电事故,降低对制动臂和主轴之间配合的强度设计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