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10059B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0580052098.4
申请日:2005-11-18
Applicant: 山德霓股份公司
Abstract: 一种尤其适用于织袜机等的选择装置的磁致动器,包括:主磁体(2),所述主磁体(2)具有并排设置并由一不连续区(8、9)隔开的至少两个磁极(4、5、6、7);以及选择电磁体(3a、3b),所述选择电磁体(3a、3b)设有与所述不连续区(8,9)对齐设置并相对于不连续区沿侧向间隔开的至少一个磁极(11a、11b、12b)。所述选择电磁体(3a、3b)可励磁以产生或消除或减小在选择电磁体(3a、3b)的所述磁极(11a、11b、12b)处的所述磁吸引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939473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0980103804.1
申请日:2009-01-23
Applicant: 山德霓股份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B35/04
Abstract: 一种针包括针杆(2)、钩状头部(3)和针舌(4),所述头部(3)设置在所述针杆(2)的纵向端或上端,所述针舌(4)在靠近所述头部(3)处铰接至所述针杆(2)从而可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头部,所述针包括至少一个薄片(6a、6b),所述薄片连接至所述针杆(2)且在所述针杆(2)的相反两侧面(7a、7b)中的每一侧面上、在所述针舌(4)下方具有部分(8a、8b),所述部分可从不工作位置弹性弯曲至工作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对装配在所述针杆(2)上、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处的针织环(9)进行加宽,并且相邻针的头部(3)可插入在处于所述工作位置的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与所述针杆(2)的对应侧面(7a、7b)之间所包含的空间中,以借助所述相邻针(1b)拾取所述针织环(9),所述薄片(6a、6b)至少以其指向所述头部(3)的端部搁置抵靠在所述针杆(2)的对应侧面(7a、7b)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926117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33192.6
申请日:2006-06-13
Applicant: 山德霓股份公司
IPC: D04B9/42
Abstract: 一种用圆织机、尤其是高细度圆织机编织制品的方法,该圆织机具有能在两个方向致动旋转的针筒。所述制品(1)的至少一个区域(A,B,C,D)用织针相邻的织针组通过减少所述织针组中至少一倍的活动织针的方式编织,减少织针的方式是通过将所述织针组的特定织针形成的最后编织线圈输送到所述织针组中的相邻织针实现的,这样在由保持活动的织针编织至少一部分的随后线圈横列期间,所述特定织针不再编织,同时所述制品的区域(A,B,C,D)是通过在一个方向致动针筒绕着其轴旋转编织的连续线圈横列与通过在相反的方向中致动针筒绕着其轴旋转编织的部分线圈横列相交替而获得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080523A
公开(公告)日:2007-11-28
申请号:CN200580043571.2
申请日:2005-12-12
Applicant: 山德霓股份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连接由具有两个针床的圆型袜类针织机或类似的针织机中的针床的至少两组相互隔开的针所制造的针织品部分的方法,包括:借助设置在第一针床(1)的第一部分(A)中的第一组针(11、12、13)来制造至少一个第一针织品部分(2);借助设置在第一针床(1)的第二部分(B)中的第二组针(14、15、16)来制造至少一个第二针织品部分(3),第二部分(B)围绕第一针床(1)的轴线(1a)与第一部分(A)成角度地隔开;将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至少一个针织行转移至第二组针(14、15、16)的至少部分针。借助设置在第二针床(4)中的接合部件(41、42、43)并且借助第二针床(4)相对于第一针床(1)围绕其轴线(1a)的角度偏移来实施该转移步骤。然后,致动第二组针(14、15、16)的针,从而制造第二针织品部分(3)作为接纳的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针织行的延伸部分,或者制造用于连接第一针织品部分(2)和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至少一个针织行,该至少一个针织行是在接纳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针织行之前制造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484622B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0780025219.5
申请日:2007-07-03
Applicant: 山德霓股份公司
Abstract: 一种带有舌针而没有沉降片的针织机(101),在针床(102)的两个容纳相应针(5)的相邻槽(103)之间包含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些区域中包括针织品保持元件(106),该针织品保持元件具有形成用于针织品的止动台肩(107)的部分(106a);针织品保持元件(106)可根据命令从第一位置转移到第二位置,在该第一位置,针织品保持元件不与所形成的针织品相干涉,在该第二位置,在面向针织品形成平面(104)的区域中,针织品保持元件以部分(106a)插入两个相邻针(5)之间,从而保持位于两个相邻针(5)之间的针织品部分,在针从针床(102)的抽出运动过程中阻止针(5)夹带针织品,该抽出运动用来将先前形成的针织品环释放到其针杆(5b)上和/或配合针织机的喂纱或落纱处分配的纱线。
-
公开(公告)号:CN102634923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085785.8
申请日:2006-06-13
Applicant: 山德霓股份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B1/24 , D04B1/104 , Y02P70/633
Abstract: 一种用圆织机、尤其是用高细度圆织机编织制品的方法,其中,至少在所述制品的形成期间,通过将某些织针形成的最后编织线圈输送到相连的织针来减少活动织针的数量,这样所述某些织针在由保持活动的织针编织至少随后的一行编织行期间不再编织。该方法提供的制品具有由某些织针编织的区域和由较少织针编织的区域,同时获得产品的透光度或异形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575391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80045711.0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山德霓股份公司
Abstract: 一种制造功能增加的无缝型衣物的圆型针织机,它包括:支承结构(2),其支承具有垂直轴线(4a)的针筒(4)和布置在针筒(4)上方并与针筒同轴的针盘(7)。针筒(4)被支承结构(2)的底座(3)支承成可围绕其自身轴线(4a)转动。支承结构(2)包括框架(16),框架固定在底座(3)上方并包括至少三根支柱(17、18、19),它们从所述底座(3)升起并围绕针筒(4)的轴线(4a)成角度地彼此间距开。支柱(17、18、19)在它们的上端处通过上部支承元件(20)联合地彼此连接,上部支承元件支承针盘(7),以使针盘可围绕其轴线(4a)转动并可沿着其轴线(4a)滑动。上部支承元件(20)支承使针盘(7)相对于所述针筒(4)沿着其轴线(4a)作平移运动的装置。至少布置在针盘(7)内的针(9)是转移型的针,而针织机设置有针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包括使针线至少从布置在针盘(7)内的针(9)转移到布置在针筒(4)内的针(6)的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080521B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580043561.9
申请日:2005-12-12
Applicant: 山德霓股份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连接由具有两个针床的圆型袜类针织机或类似的针织机中的针床的至少两组相互隔开的针所制造的针织品部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借助设置在第一针床(1)的第一部分(A)中的第一组针来形成至少一个第一针织品部分(2);借助设置在第一针床(1)的第二部分(B)中的第二组针来形成至少一个第二针织品部分(3),第二部分(B)围绕第一针床(1)的轴线(1a)与第一部分(A)成角度地隔开;借助设置在第二针床(4)中的接合部件并且借助第二针床(4)相对于第一针床(1)围绕其轴线(1a)的角度偏移,来将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至少一个针织行和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至少一个针织行转移至设置在第一针床(1)的第三部分呢(C)中的成组连接针的至少部分针。然后,致动与第一针织品部分(2)和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要转移的针织行相接合的连接针(11、12、13),从而制造至少一个用于连接两个针织品部分的针织行,然后连接针从针织品上脱开。
-
公开(公告)号:CN101802282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80107050.2
申请日:2008-08-28
Applicant: 山德霓股份公司
IPC: D04B15/58
Abstract: 一种具有用来给针馈送纱线的装置的袜类织品针织机,它包括针座(1)和用于给针馈送纱线的装置(10),针座(1)具有多条并排且基本垂向设置的槽(2),每条槽(2)容纳针(3),针(3)能根据指令而沿相应的槽运动以进行针织,而用于给针馈送纱线的装置(10)设置在针座(1)上方、并支承至少一个细长的垂向导纱器(11),导纱器(11)的下端位于针工作区域附近、并具有用于将所要馈送的纱线(14)分配给针(3)的通道(13),该装置包括支承块(12),支承块(12)设置在针座的侧向上方,并对每根针叉(11)都支承一个中间构件(15),中间构件(15)可绕第一轴线(16)相对于支承块(12)转动,第一轴线(16)的方向基本上与针座(1)相对于支承块(12)的运动路径的切线相平行,中间构件(15)又支承相应的导纱器(11)使其能绕第二轴线(17)转动,第二轴线(17)与第一轴线(16)基本上平行且间隔开,通过分别作用于中间元件(15)和导纱器(11)的第一和第二致动装置(18、23、28)而使它们沿可调节幅度的弧线环绕各自的转动轴线转动,在该针织机的一些针织步骤中改变导纱器(11)下端的位置来充分满足针(3)的馈送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922350A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200580005462.1
申请日:2005-01-28
Applicant: 山德霓股份公司
IPC: D04B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B1/104
Abstract: 一种用针织袜子或其它制品的机器生产网眼针织物的方法以及用该方法得到的一种网眼针织物。该方法包括用所使用的机器的多根织针(1、2)连续生产诸针织线圈行(A、B、C),完成由诸孔组成的透孔织物,每个孔是通过一组织针(1、2)来提供的,其中,在参与形成一第一针织线圈行(A)之后,一第一织针(1)通过将第一针织线圈行(A)的线圈(1a)传给与第一织针(1)相邻的一第二织针(2)而从线圈脱开。启动第一织针(1)从而重新开始针织,形成在第一线圈行(A)之后的一针织线圈行(B)的一新的线圈(1b)。还有可能通过:将相应的线圈传给一相邻的织针;和/或改变针织线圈行的数量,在这些线圈行之后使从相关的线圈脱开的织针重新开始针织;和/或改变在重新开始针织时由这些织针所生成的线圈组织,以选择地逐渐脱开多根织针,从而改变组成透孔织物的孔的尺寸和形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