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用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547254U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21295110.0

    申请日:2017-10-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筒、设置在所述加热筒的顶部的电机以及沿所述加热筒轴向方向阵列的四个热脱附筒,加热筒内设有将加热筒内部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分隔板,分隔板垂直于加热筒的轴向设置;热脱附筒贯穿第一空腔,热脱附筒的一端伸入第二空腔内、且连接有倾斜的加料槽,热脱附筒的另一端伸出加热筒外、且设有出料口,每个热脱附筒内沿热脱附筒的轴向设有搅拌机构;本装置的搅拌机构在热脱附筒内转动,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充分搅拌,使得有机污染土壤翻转均匀,利用有机污染土壤和加热烟气充分接触,能对有机污染突然进行充分加热。

    一种废水处理用臭氧接触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213707989U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22788221.3

    申请日:2020-1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用臭氧接触反应器,包括:主体;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底端;箱盖,通过铰链连接于所述主体顶端;滑槽,数量为四个,沿周向开设于所述主体顶端内壁;卡块,插接于所述滑槽内腔;过滤网,固定连接于所述卡块内侧;凹槽,开设于所述卡块外壁;卡紧机构,沿所述主体圆周外壁均匀设置,且与所述凹槽位置相对应;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左侧外壁;爆气管,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内腔中央;臭氧发生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顶端,且出气管延伸至所述爆气管内腔;出料口,设置于所述主体右侧。该废水处理用臭氧接触反应器,以便于进行更换过滤网,可根据需求提高反应速度,有利于推广。

    一种营养型人工活化污泥的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004184U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022322198.9

    申请日:2020-10-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营养型人工活化污泥的加工装置,包括混合罐和筛分装置,所述混合罐的顶部内侧设有喷头,混合罐内设有搅拌器,所述混合罐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放料口;所述筛分装置位于混合罐的下方,所述筛分装置包括筛分箱和位于筛分箱下方的集尘室,所述筛分箱的底面为带有筛孔的传动带,筛分箱包括两个固定侧板和两个挡板;所述集尘室的底面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将载体、骨料、营养液混合均匀得到复合载体,并且经筛选晾干后,再喷洒菌液,最终得到形状稳定、强度高的人工活性污泥。本装置使营养剂作为粘结剂将载体和骨料稳定结合,并去除未结合的载体或者骨料,以及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防止其增加废水中的剩余污泥量。

    一种剩余污泥零排放的制药废水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4004367U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022321775.2

    申请日:2020-10-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剩余污泥零排放的制药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清水池,沉淀池的污泥出口分别与酶反应池和缺氧池连通,酶反应池的出口连接酶终止池,酶终止池的出口与缺氧池连通。本实用新型首次利用酶反应池和酶终止池处理体统产生的污泥,并将酶反应池中的污泥和有机物全部回流至缺氧池,实现了整个体系的剩余污泥零排放,并将产生的有机物供后续处理步骤分解利用,最终形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成分。且通过在缺氧池中下部设置布水管和搅拌器进一步提高缺氧池的利用效率。与现有污水处理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方法具有投资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污泥零排放的优势。

    一种坡地土壤淋溶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688405U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20071084.3

    申请日:2014-02-19

    Abstract: 一种坡地土壤淋溶模拟装置,包括土壤填充槽、支架、布水管路和三个集水槽;土壤填充槽安装在支架上;整个土壤填充槽的上敞口面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态,前侧立面高于后侧立面;土壤填充槽的槽底面设有垂向迁移出水孔,后侧立面上设有坡向迁移出水孔,土壤填充槽的槽底面和后侧立面均铺设有一层淋溶液滤膜;土壤填充槽的下部设有垂直迁移集水槽;土壤填充槽的后侧立面的上端设有表面迁移集水槽,下端设有坡向迁移集水槽;布水管路固定在前侧立面上并位于土壤填充槽的上部,布水管路上安装有流量控制器。该装置可以同时采集土壤表面迁移、坡向迁移和垂直迁移的淋溶液,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