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3595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77613.5
申请日:2024-05-10
申请人: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包括基体材料及形成于基体材料表面的包覆层,基体材料为单晶层状正极材料,包覆层为钨酸锂,以上具有单晶形貌的基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基体材料表面包覆的钨酸锂包覆层不仅可以从表界面工程改善正极材料高压下的结构衰减,减轻电解质的侵蚀,而且钨酸锂中同时含有W元素和Li元素,W元素的引入能显著提高正极材料的容量,Li元素的引入使得表面包覆层为快离子导体,为Li+的运输提供通道,利于Li+脱嵌,进而增强锂电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03896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280150.8
申请日:2023-10-07
申请人: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131 , H01M10/0525 , C01G5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超高容量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和钠离子电池。公开的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NaxNiyMnzM1‑y‑zO2(M=Co、Fe或Mg中的至少一种),0.3≤x≤0.7,0.25≤y≤0.5,0.5≤z≤0.75,1‑y‑z≤0.05;正极材料相组成中具有成空间群为R3m的P3相,正极材料中P3相分布于晶粒内核区域,且其含量大于或等于50%;正极材料具有由一次片状晶粒组装成的微米级二次颗粒形貌,其一次片状晶粒从颗粒内部连续贯穿到外表。公开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前驱体与钠源混合、烧结。本发明提供的正极材料具有较常规钠离子电池更高的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143200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437175.8
申请日:2023-04-23
申请人: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1G53/00 , H01M4/505 , H01M10/0525 , C30B29/22 , C30B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实微米单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锂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其通过分步加锂及两次煅烧方式,一次煅烧时额外添加熔盐优化单晶颗粒的形貌,二次煅烧提升温度保证合适的晶粒尺寸,得到高压实微米单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得益于单晶晶体结构稳定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容量循环保持率和倍率性能,高压实密度减小了材料内部微孔尺寸,提升了电极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84946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173468.X
申请日:2023-02-28
申请人: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1G53/00 , C01F7/021 , C01B35/10 , C01G23/047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镍材料除残碱的方法与三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该除残碱的方法包括:将高镍材料一次烧结后所得的一烧料随炉冷却至100‑300℃,随后置于含有水分的氛围下冷却,采用温度不超过10℃的水进行洗涤。通过将冷却至100‑300℃的一烧料置于含有水分的氛围中继续冷却,极易使一烧料表面残留的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而残留的碳酸锂难以通过简单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锂;此时进一步通过不超过10℃的水进行洗涤即可将原来残留的以及由残留的氢氧化锂反应而得的碳酸锂均基本去除。通过采用上述方法除残碱后制备三元材料,可有效降低材料中的残碱含量,提高材料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46481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376536.8
申请日:2022-04-12
申请人: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62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6/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材料添加剂、锂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该锂电材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柠檬酸溶液与含有包覆元素的醋酸盐溶液混合,随后用pH调节剂调节至6‑10;包覆元素包括Sr、Zr、B、Al和Ti中的至少两种;柠檬酸溶液与醋酸盐溶液的体积比为1.5‑2:1,柠檬酸溶液的浓度为0.08‑0.12mol/L,醋酸盐溶液中包覆元素的浓度为0.008‑0.012mol/L。通过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含有多种包覆元素的锂电材料添加剂可使多种包覆元素均匀混合,具有较佳的材料一致性,将其对高镍三元材料进行包覆不但可在材料表面均匀包覆,还能够有效降低高镍三元材料的表面残碱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023951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160625.0
申请日:2021-09-30
申请人: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 宜宾天原锂电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超高倍率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含有碳氢化合物的添加剂溶于水中形成浓度均匀的添加剂溶液;S2、将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和所述添加剂溶液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浆料;S3、将所述混合浆料进行干燥得到混合干料;S4、将所述混合干料在惰性气氛中进行烧结,得到添加剂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氧化物;S5、将所述添加剂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氧化物与锂盐混合均匀后在含氧氛围中进行焙烧。其优点是:能够显著提高三元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4078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064275.3
申请日:2020-09-30
申请人: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1G53/00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降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表面残余碱的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与溶剂混合均匀,形成浆料;(2)将浆料采用溶剂快速淋洗,然后进行压滤、干燥,再对干燥所得产物进行烧结,得低残余碱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所述溶剂选自去离子水、氨水、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本发明通过首先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进行打浆,然后快速淋洗的方法降低材料表面残余碱,进一步降低材料表面残余碱;在比表面积没有明显增大的情况下,降低材料表面LiOH和Li2CO3;同时减小了晶格锂的脱出,保持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不因水洗而降低,进一步提升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高温循环性能和高温存储性能,减少高温循环DCR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100964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182734.5
申请日:2019-11-27
申请人: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基/AlPO4复合包覆改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方法,将氧化石墨烯、去离子水、铝盐溶液、磷酸溶液配制得到的氧化石墨烯/AlPO4原位复合溶液作为包覆料水洗包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即得石墨烯基/AlPO4复合包覆改性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本发明中氧化石墨烯溶液与三价铝离子溶液在分子水平上混合,然后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原位生长出磷酸铝,得到分散均匀的石墨烯基/AlPO4复合结构的氧化石墨烯/AlPO4原位复合溶液,避免常规包覆方法中高镍三元材料表面AlPO4岛状结构的形成,整体的氧化石墨烯/AlPO4复合物紧密牢固的包覆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表面,包覆层不容易脱落且有效降低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表面的活性及残锂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08842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360495.4
申请日:2023-10-20
申请人: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1G53/00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材料与改性前驱体以及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该改性前驱体的制备包括:将含镍的二元前驱体或含镍的三元前驱体进行热处理,随后与含改性原料的溶液混合,除去溶剂。该方法能够对前驱体一次颗粒进行造孔,增加其比表面积;造孔后,整个团聚颗粒从内到外布满微小孔洞,形成连通孔道。含改性原料的溶液在毛细效应的作用下顺着这些微小孔道渗入团聚颗粒内部,实现对一次颗粒的掺杂或包覆,有利于提高由该改性前驱体进一步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16929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42817.3
申请日:2023-04-24
申请人: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62 ,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和锂电池,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在高镍正极材料基体上形成含有Co2AlO4的包覆层,保护材料表界面,提高材料循环性能和安全稳定性;可以简化工艺流程,避免水洗工艺的进行,在合成阶段材料与水或含水物质无明显接触反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