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种子播种用拌种预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41494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844147.2

    申请日:2024-06-27

    IPC分类号: A01C1/06 B05C1/02 B05C1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种子播种用拌种预处理装置,包括:拌种器,用于将拌种剂与大豆种子混匀,所述拌种剂至少包括碳点、根瘤菌剂及保护剂;其中,所述拌种器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储料室、拌种室以及均料室,在所述储料室与所述均料室之间设置有经过所述拌种室的下料通道;所述拌种室内设置有用于盛放所述拌种剂的储液盒,在所述储液盒内转动安装有转轴。本发明中,在大豆种子下落通道内设置可转动的软刷,软刷在转动时其末端浸没在拌种剂中,从而蘸取拌种剂,再利用软刷与大豆种子相互碰撞,从而将拌种剂涂覆在大豆种子表面以达到大豆种子与拌种剂混合的目的,并且可以避免大豆种子表皮被损伤。

    一种适用于小区条播种植的开沟器

    公开(公告)号:CN110859070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239489.7

    申请日:2019-12-06

    IPC分类号: A01C5/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小区条播种植的开沟器,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前端设置有用于与行进装置连接的牵引架,所述机架后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控制装置,能够通过控制装置调整行距;所述控制装置底部通过销子固定连接有开沟装置;所述开沟装置前端设置有破土装置,后端连接有两个成角度设置的尾翼装置;所述机架底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位于所述牵引架和所述安装杆之间。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小区条播种植的开沟器,使翻土开沟实现机械自动化,节省人力成本。

    一种交错式大豆播种施肥一体机及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7990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1186501.3

    申请日:2024-08-28

    IPC分类号: A01C7/06 A01C7/20 A01G22/4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错式大豆播种施肥一体机及种植方法,其中一体机具备运载车、机体平台、U形架、播种筒舱、旋转架、升降杆件,机体平台贯穿安装有施肥管道,播种筒舱内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可升降的冲击座、上料座,旋转架一端底部活动安装有第一转杆,旋转架另一端底部活动安装有第二转杆,升降杆件可升降以带动旋转架旋转并通过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带动冲击座冲击在上料座上,以辅助大豆种子以冲击状态向下飞出。本发明中,向下冲击的播种方式极大的减弱了大豆种子受惯性作用的影响,使得大豆种子精准的种植在预设的位置,另外,限定运载车的运行速度和活动环座的旋转速度之间的数据关系,保证了大豆的种植密度,提高了大豆的产量。

    一种大豆种子播种用拌种预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414940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44147.2

    申请日:2024-06-27

    IPC分类号: A01C1/06 B05C1/02 B05C1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种子播种用拌种预处理装置,包括:拌种器,用于将拌种剂与大豆种子混匀,所述拌种剂至少包括碳点、根瘤菌剂及保护剂;其中,所述拌种器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储料室、拌种室以及均料室,在所述储料室与所述均料室之间设置有经过所述拌种室的下料通道;所述拌种室内设置有用于盛放所述拌种剂的储液盒,在所述储液盒内转动安装有转轴。本发明中,在大豆种子下落通道内设置可转动的软刷,软刷在转动时其末端浸没在拌种剂中,从而蘸取拌种剂,再利用软刷与大豆种子相互碰撞,从而将拌种剂涂覆在大豆种子表面以达到大豆种子与拌种剂混合的目的,并且可以避免大豆种子表皮被损伤。

    一种增密减氮的大豆高产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4008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38832.2

    申请日:2024-04-30

    IPC分类号: A01G22/4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密减氮的大豆高产种植方法,包括:选择待播种豆类,将大豆种子进行包衣、拌菌处理;基于3:1宽窄行种植模式预先进行整地;预设播种密度,确定种植行x向种植数量以及种植行y向种植间距;等间距差位播种;除草,在花荚期、鼓粒期喷施药物。本发明中,宽窄行种植模式配合同一种植行内相邻行间差位等间距播种,一方面保证了大豆植株充分采光,另一方面基于种植密度对种植的位置进行预先计算确定,避免植株间距过大造成光照、养分等环境资源未充分利用的问题,相邻行间差位等间距播种,在保证种植密度的同时减少了对土壤资源的占据面积,实现了充分利用土壤,优化了种植方式,改善大豆植株行间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