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78312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2010221131.8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C09D7/61 , C09D163/00 , C09D191/06 , C09D5/08 , C09D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废复合协同型功能颜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废资源利用领域。该功能颜填料包括高炉干法除尘灰、电炉灰、河道底泥和磷酸-氧化石墨烯基激发剂。所述高炉干法除尘灰的粒径为3.9μm~58.6μm;所述电炉灰的粒径为0.9μm~4.1μm;所述河道底泥的粒径为8.2μm~227.0μm;所述磷酸-氧化石墨烯基激发剂为氧化石墨烯、水和磷酸的混合物。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现有颜填料功能单一、防火性能差、价格昂贵的问题;拓展了高炉干法除尘灰、电炉灰、河道底泥的大规模、高附加值的利用,实现“以废增效”、“以废提性”的新思路,符合相关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政策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333907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40647.7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渣尘泥协同型多性能橡胶功能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冶金固废资源利用领域。该橡胶功能填料包括石墨烯-磷酸激发剂、转炉污泥、铬铁渣和高炉干法除尘灰。所述石墨烯-磷酸激发剂为石墨烯、水和磷酸的混合物,其中石墨烯和磷酸均为工业纯、水为去离子水;所述转炉污泥的粒径为0.6μm~2.5μm;所述铬铁渣的粒径为5.2μm~110.3μm;所述高炉干法除尘灰的粒径为3.9μm~58.6μm。本发明不仅降低了补强填料与阻燃剂的成本、拓展了橡胶填料的多功能性,而且实现了难处理转炉污泥、铬铁渣和高炉干法除尘灰的高性能、高附加值资源利用,促进了企业增效,符合当前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668722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67114.7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氧化-阻燃-高剪切力一体化的固废型无机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废资源利用领域。该无机胶包括复合助磨剂、矿渣、尘泥窑渣、高硅铝土矿、磷渣、氧化石墨烯、复合碱激发剂、过氧化氢溶液、半干法脱硫灰。所述复合助磨剂为甘油、无水乙醇和三聚丙三醇的混合物;所述复合碱激发剂为水玻璃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本发明不仅降低了现有无机胶的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无机胶的阻燃性能与剪切力,同时促使了半干法脱中性质不稳定的CaSO3向性质稳定的CaSO4转变;同时实现了氧化、阻燃与高剪切力在无机胶的一体化,大幅增强了无机胶的市场竞争力与应用范围;拓展了矿渣、尘泥窑渣、高硅铝土矿、磷渣和半干法脱硫灰的大规模、高附加值应用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0668722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1067114.7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氧化‑阻燃‑高剪切力一体化的固废型无机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废资源利用领域。该无机胶包括复合助磨剂、矿渣、尘泥窑渣、高硅铝土矿、磷渣、氧化石墨烯、复合碱激发剂、过氧化氢溶液、半干法脱硫灰。所述复合助磨剂为甘油、无水乙醇和三聚丙三醇的混合物;所述复合碱激发剂为水玻璃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本发明不仅降低了现有无机胶的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无机胶的阻燃性能与剪切力,同时促使了半干法脱中性质不稳定的CaSO3向性质稳定的CaSO4转变;同时实现了氧化、阻燃与高剪切力在无机胶的一体化,大幅增强了无机胶的市场竞争力与应用范围;拓展了矿渣、尘泥窑渣、高硅铝土矿、磷渣和半干法脱硫灰的大规模、高附加值应用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1410852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40821.8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固化技术的固废复合协同型功能颜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废资源利用领域。该功能颜填料包括高炉干法除尘灰、高炉槽上槽下灰、固化飞灰和磷酸-氧化石墨烯基激发剂。所述高炉干法除尘灰的粒径为3.9μm~58.6μm;所述高炉槽上槽下灰的粒径为4.1μm~58.7μm;所述固化飞灰的粒径为5.3μm~43.7μm;所述磷酸-氧化石墨烯基激发剂为氧化石墨烯、水和磷酸的混合物。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现有颜填料功能单一、无阻燃性能、价格昂贵的问题;拓展了高炉干法除尘灰、高炉槽上槽下灰和固化飞灰的大规模、高附加值的利用,实现“以废增效”、“以废提性”的新思路,符合相关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政策要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