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改进Lyapunov函数的逆变器并网电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8953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13688.7

    申请日:2024-07-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稳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改进Lyapunov函数的逆变器并网电流控制方法,步骤如下:建立新能源送出线路串联补偿下并网逆变器控制等效数学模型;根据系统能量分布和稳定性条件构造Lyapunov函数;设计串联补偿自适应的逆变器电流控制器;根据所设计的控制器求解最优控制参数值。本发明提供的逆变器并网电流控制方法相比于传统电流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可以有效解决不同串联补偿下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的失稳问题,对提高具有串联补偿线路的新能源并网系统的控制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基于电流锁相的恒压变频构网逆变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7545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602100.7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逆变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流锁相的恒压变频构网逆变器控制方法,步骤如下:S1、根据逆变器额定容量和逆变器输出电压,计算逆变器电流控制参考,并建立电流增益系数方程,求解电流增益系数;S2、根据逆变器电流控制参考及电流增益系数,构建以电流信号为输入的锁相控制;S3、将锁相控制输出相位用于坐标变换,构建电压电流双环解耦控制。本发明可以实现为系统提供恒定电压支撑,同时可以实现有功频率下垂特性,避免了传统下垂控制中功率计算等所带来的难度问题和传统恒压、恒频控制无法对功率进行自动分配和频率调节问题;面向新型电力系统中高比例新能源构网需求,对系统的电能质量提升和稳定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基于实时比例调控的光储直流供电系统功率优化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7725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23308.8

    申请日:2023-09-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发电与优化运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实时比例调控的光储直流供电系统功率优化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结合供需平衡条件和容量限制,建立系统的供电成本函数;S2、在初始状态下利用外部电网来配平功率;S3、采用优化算法对成本函数进行求解,在稳定直流母线电压的前提下,引入储能装置进行工作,获得外部电网和储能装置的最优交互功率;S4、进行下一时刻的算法迭代,输出最优功率,根据最优功率调整外部电网和储能装置的比例,进行协调控制。本发明在稳定母线电压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外部电网和储能装置功率传输比例,增加了光储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使系统在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最优运行。

    一种无基波电压损耗的构网逆变器虚拟阻抗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1430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410030963.X

    申请日:2024-01-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逆变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基波电压损耗的构网逆变器虚拟阻抗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LC型构网逆变器,采样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进行电压电流双环控制;采样逆变器输出电流,设计带阻滤波器,滤除输出电流基频信号;将滤除基频信号的输出电流与虚拟阻抗值相乘作为反馈信号引入到逆变器控制环路中,得到虚拟电压降;根据d轴和q轴之间的自然相位关系实现虚数的功能,将虚拟电压降加入到电压控制器中形成新的电压参考值。本发明通过输出电流反馈回路带阻滤波器设计,避免了系统功率与输出电压因虚拟阻抗控制而产生的耦合作用,解决了输出电流或虚拟阻抗较大时构网逆变器压降超出允许偏移范围的问题。

    一种两级式并网逆变器同步尺度大信号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0032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58096.X

    申请日:2023-0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级式并网逆变器同步尺度大信号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忽略直流测光伏MPPT、交流测电流环、交流侧LCL滤波器影响,建立等效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S2:选择状态变量,根据简化后系统电路图及锁相环控制框图、电压外环控制框图,建立各状态变量微分方程;S3:整合各状态变量微分方程,建立系统状态方程,将其表示为矩阵形式,并找出系统非线性项;S4:选择极值法和扇形区间法对系统非线性项进行模糊线性化,建立非线性项各自的隶属度函数,整合后建立系统T‑S模糊模型。本发明模型对非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便于分析两级式并网系统同步尺度稳定性问题,提高新能源供电安全及可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