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1221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406659.0
申请日:2024-04-07
IPC: A61B5/374 , A61B5/397 , A61B5/375 , A61B5/00 , A61M21/00 , A61H1/02 , G06F18/25 , G06F18/213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脑肌电耦合分析的神经康复训练与评估方法,包括设计脑肌电信号采集实验范式,并采集被试的脑电信号和肌电信号;对脑电信号和肌电信号进行预处理;以及提取脑电信号特征和肌电信号特征,并对信号特征采用分类模型进行分类;对分类后的脑电信号特征和肌电信号特征行频带分解,得到不同频段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采用传递熵函数计算本征模态函数分量之间耦合强度;基于计算得到的耦合强度作为反馈信号,分析脑电信号β节律和肌电信号耦合强度值,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根据康复训练前后传递熵值大小进行康复评测,其中,将脑电和肌电耦合分析引入康复训练评估环节,判断当前神经肌肉康复效果,辅助下一轮康复训练。
-
公开(公告)号:CN11643989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14647.8
申请日:2023-04-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牵引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脊椎牵引床,包括床架、颈椎牵引机构、腰椎牵引机构和支撑机构。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将床架分为头部、背部和腿部三个部分,配合颈椎牵引机构、腰椎牵引机构可对颈椎和腰椎进行对应的牵引治疗,具体是通过三个旋转电机、四个电动缸实现牵引系统的颈椎上下和旋转牵引、腰椎的上下和旋转牵引、脊椎的拉伸牵引;实现了多功能的牵引,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市场价值;各牵引效果通过电脑控制,减少了人力的消耗,具有结构简单、低成本和操作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250026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452128.7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区域热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涉及空调性能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基于待模拟房间的几何尺寸和送风参数完成空调区域模型的搭建,能够实现对不同空间布局的房间进行热性能测试,进一步提高空调系统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并且,基于搭建的这一空调区域模型能够模拟研究室内速度分布、温度分布情况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准确的空间布局及室内热性能的数据采集,以便于分析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性情况,精确的对不同空间布局房间进行热性能测试,进而为评价空调热舒适性提供研究方法及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324007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00619.1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流微电网集群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用于直流微电网集群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技术,针对直流微电网集群系统结构复杂、动态变量众多,且具有非线性单元、强耦合等原因,在工作时有较多扰动,造成动态性能较差、数学建模复杂且难以预测的特点,以分布式控制构架为基础,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对多个互联直流微电网关键参数进行预测,本发明实现了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对三次控制的直流微电网集群关键参数的预测,避免了复杂网络模型预测器的理论建模,算法简单且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854280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02416.4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足部康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肌电传感与屏显联合控制的软体足底筋膜按摩康复装置。本发明通过精心设计的气动回路,实现了对气囊的充气变形,从而提供脚底板按摩功能;同时,足底关节康复运动单元采用气体驱动,通过上位机对控制板发出指令,实现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康复训练;机器的运动幅度可由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或医生建议进行设定,并通过陀螺仪反馈机制确保机器运动达到预设幅度;此外,本发明还配备了专门设计的外壳和脚部固定装置,以确保使用者在使用时脚部的位姿符合人体工程学与康复医学的要求。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了气动按摩与肌电信号控制的关节康复,同时引入陀螺仪作为数据检测装置,保证康复运动的精准与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08489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143153.7
申请日:2023-09-05
IPC: A6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式气动软体康复手套,属于康复器械领域。本发明包括气动软体驱动器,气动软体驱动器包括与单个手指的多个指节相对应的多组驱动器主体,驱动器主体的上半部呈波纹管状,下半部则设有呈平面状的驱动器限制层;驱动器主体的波纹管状区域内部对应有多个半圆形空腔,半圆形空腔之间彼此连通形成空气通道,且多组驱动器主体内部的空气通道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本发明根据人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驱动器设计,是一种便携式的、辅助性的、柔软的机器人手套,能够实现舒适的人机交互和安全可靠的手部康复训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