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零件镀铜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6297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33532.1

    申请日:2023-0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锈钢零件镀铜方法,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包括:配置清洗液对零件进行清洗;对清洗后的零件进行喷砂处理;对喷砂处理后的零件进行清洗处理;配置镀镍液对干燥处理后的零件进行镀镍处理;配置镀铜液对镀镍处理后的零件进行镀铜处理;所述镀铜液包括硫酸铜、焦磷酸钾、硝酸钾和氨水;对镀铜处理后的零件进行镀后清洗。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使得铜镀层分布更均匀,降低超导腔体输入功率耦合器的热传导性,减少铜镀层的射频损耗。

    一种空心阴极加热器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8868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713632.3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心阴极加热器结构,包括加热器陶瓷,所述加热器陶瓷前端卡接限位环,所述加热器陶瓷后端设有热屏顶,所述热屏顶与所述限位环外部设有热屏筒,所述热屏筒将整个装置包裹,本装置组装时,将加热陶瓷片两端分别连接限位环与热屏顶,加热丝通过热屏顶缠绕在加热器陶瓷上在从限位环导出,将限位环与阴极管焊接,最外部通过热屏筒将所有结构包裹,达到将加热器陶瓷及整个加热器部件限位固定的目的,用以解决目前的空心阴极的加热器无法完全轴向限制,在推力器点火启动的瞬间,易使陶瓷骨架轴向转动并拉扯加热丝,导致加热丝损伤甚至断裂、另现有加热丝焊点不牢靠;现有制作工艺无隔热屏设置,加热效应低等技术问题。

    一种无氧铜加载片的制造设备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52120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310729702.9

    申请日:2013-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氧铜加载片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模滚轴、阴模滚轴、传动机构,阳模滚轴和阴模滚轴之间通过传动机构相互滚动;所述阳模滚轴上设置有凸头,所述阴模滚轴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头相契合的凹口。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无氧铜加载片的制造设备的无氧铜加载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无氧铜加载片的毛坯放在阴模滚轴的凹口处,通过传动机构使得阳模滚轴和阴模滚轴之间相互滚动,凹口和凸头将所述无氧铜加载片的毛坯滚压成型;步骤二:将滚压成型的无氧铜加载片装到矫形工装上,进行退火处理。本发明使得无氧铜加载片的尺寸一致性非常好,挤压过程简单易行,极大节约加工费用,提高加工效率。

    一种输能窗窗口封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93189B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410440533.1

    申请日:2014-0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能窗窗口封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封接结构包括金属管,还包括云母片,所述云母片和所述金属管之间设有玻璃过渡管,所述云母片和所述玻璃过渡管一端端面通过低玻粉层相连接,所述金属管上设有插入所述玻璃过渡管的另一端内的插接部;所述封接结构的制作方法,在云母片与玻璃过渡管粘接密封后,玻璃过渡管与金属管套封;本发明实现了云母与金属可靠封接,降低了封接难度,提高了太赫兹器件的输能窗口的气密性和可靠性。

    微带贴片天线及相控阵雷达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996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279926.9

    申请日:2024-0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带贴片天线及相控阵雷达,微带贴片天线包括介质基板(1),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安装有辐射贴片(3),介质基板中设置有同轴馈电组件(4),介质基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容纳槽(7),容纳槽内安装有接地板(2),接地板的外端凸出至容纳槽的外部,接地板凸出于容纳槽的部分的外周套设有环形粘接件(6),环形粘接件粘接于介质基板的下表面,接地板的外端与环形粘接件的下表面齐平。该微带贴片天线的接地板内嵌式地设置于介质基板的容纳槽中,不会暴露于空气中,有效防止了接地板发生锈蚀,进而避免了因接地板锈蚀导致的微带贴片天线性能下降,提高了微带贴片天线的可靠性。

    行波管检漏设备在行波管检漏中的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98131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449463.6

    申请日:2014-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波管检漏设备及其应用方法。其中,检漏设备包括密封罩(1)、与密封罩连通的第一抽真空装置(8)、经由排气阀(9)与所述密封罩连通的通氦气装置(10),待测行波管(2)设置于所述密封罩内,所述检漏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待测行波管连通设置于所述密封罩外部的并联设置的检漏装置(3)和第二抽真空装置(7)且所述检漏装置和所述第二抽真空装置前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4)和第二控制阀(6)以分别独立控制所述检漏装置与所述待测行波管以及所述第二抽真空装置与所述待测行波管的通断。通过上述设计,实现了可用一般检漏装置对极高真空下的行波管进行检漏。

    一种用于小型行波管的排气工装的加工和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81166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310729839.4

    申请日:2013-12-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波电真空器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小型行波管的排气工装及其加工和使用方法,在棒材上通过慢走丝线切割内径,线切割时按照行波管慢波极靴外径来切割,再将棒材沿轴向切割成对称两半;行波管准备排气时,用切割成对称两半的排气工装将行波管慢波极靴从两边卡紧,并顶住电子枪或收集极的端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排气工装的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导致成本大幅下降,有利于批量使用;装配方法也非常简易,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这种工装结构可以更好地保证行波管排气后的直线度要求,使行波管的电子通过率、效率等关键指标得以改善,整管性能明显提升。

    一种耦合腔多注行波管慢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254771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10056694.7

    申请日:201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腔多注行波管慢波系统,属于真空电子器件领域;本发明采用输入段及输出段的两段式结构,输入段由径向尺寸不同的铜环Ⅰ、铜环Ⅱ、铜环Ⅲ与极靴Ⅰ连接的耦合腔构成;输出段由径向尺寸不同的极靴Ⅰ、极靴Ⅱ与铜环Ⅰ连接的耦合腔构成。本发明比三段式结构长度小,在输入段的后部分,对慢波系统工作带宽内的高频部分做较多的补偿,同时使得低频输入端的抗饱和能力获得良好的增强;在输出段的后部分,使电子和慢波再同步,提高多注行波管的工作效率,减小其增益起伏。本发明不使用增益均衡装置,就使得耦合腔多注行波管的增益起伏小,有利于行波管的小型化。

    一种用于双模行波管的双模式多注电子枪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45781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393868.3

    申请日:2012-10-17

    Inventor: 沈旭东 吴磊 王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模行波管的双模式多注电子枪及其控制方法,双模式多注电子枪包括依次排列的阴极、阴影栅、内栅极、外栅极和阳极;所述的阴极包括阴极钼筒,阴极钼筒内且沿着阴极钼筒的轴线方向分成两部分,两部分之间通过绝缘陶瓷隔开,一部分内安装有阴极海绵体,另一部分内安装有灯丝灌封绝缘体,且灯丝灌封绝缘体内设有灯丝;阴极钼筒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孔,内栅极控制其中一部分孔内的电子束,外栅极控制其余部分孔内的电子束,实现双模式工作。具有上述特殊结构的该种用于双模行波管的双模式多注电子枪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提供高低模式两种工作状态,且控制电压一致,可以使用同一磁场对两种模式的电子束聚焦。

    一种耦合腔多注行波管慢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254771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056694.7

    申请日:201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腔多注行波管慢波系统,属于真空电子器件领域;本发明采用输入段及输出段的两段式结构,输入段由径向尺寸不同的铜环Ⅰ、铜环Ⅱ、铜环Ⅲ与极靴Ⅰ连接的耦合腔构成;输出段由径向尺寸不同的极靴Ⅰ、极靴Ⅱ与铜环Ⅰ连接的耦合腔构成。本发明比三段式结构长度小,在输入段的后部分,对慢波系统工作带宽内的高频部分做较多的补偿,同时使得低频输入端的抗饱和能力获得良好的增强;在输出段的后部分,使电子和慢波再同步,提高多注行波管的工作效率,减小其增益起伏。本发明不使用增益均衡装置,就使得耦合腔多注行波管的增益起伏小,有利于行波管的小型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