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2594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47400.8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5/82 , C07K14/415 , C12N15/29 , A01H5/10 , A01H6/46 , A01H6/20 ,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植物种子休眠及穗发芽抗性基因TaCDPK21‑7A及其InDel标记和应用,涉及植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所述TaCDPK21‑7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TaCDPK21‑7A基因过表达能够降低植物种子休眠水平和穗发芽抗性,所述TaCDPK21‑7A基因的功能缺失能够提高植物种子休眠水平和穗发芽抗性。本发明利用济麦22和歪头白亲本以及其家系331份自然群体验证了InDel标记与种子萌芽指数GI极显著相关,其中,携带歪头白基因型家系的种子萌发指数GI显著小于携带济麦22基因型家系的GI,说明本发明开发的InDel标记能够有效区分小麦品种的休眠水平强/弱和穗发芽抗性强/弱。
-
公开(公告)号:CN114958872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210688392.X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小麦种子休眠/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基因及其应用,具体涉及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所述基因被命名为TaHA7‑4A,所述TaHA7‑4A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并利用TaHA7‑4A开发了用于鉴定小麦品种的CAPS标记,所述CAPS标记被命名为HA7‑1,所述HA7‑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或SEQID NO.4所示,并且针对该CAPS标记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同时针对SEQ ID NO.3和SEQID NO.4所示两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挑选特异性内切酶,使得扩增出的两个核苷酸序列产生不同的酶切结果,并根据酶切结果判断对应小麦种子为强/弱休眠(或抗/感PHS)类型的小麦品种。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简便,有助于提高小麦抗穗发芽分子育种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5887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88392.X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小麦种子休眠/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基因及其应用,具体涉及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所述基因被命名为TaHA7‑4A,所述TaHA7‑4A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并利用TaHA7‑4A开发了用于鉴定小麦品种的CAPS标记,所述CAPS标记被命名为HA7‑1,所述HA7‑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或SEQID NO.4所示,并且针对该CAPS标记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同时针对SEQ ID NO.3和SEQID NO.4所示两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挑选特异性内切酶,使得扩增出的两个核苷酸序列产生不同的酶切结果,并根据酶切结果判断对应小麦种子为强/弱休眠(或抗/感PHS)类型的小麦品种。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简便,有助于提高小麦抗穗发芽分子育种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9313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17990.4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千粒重相关SNP标记及其应用,涉及的是小麦分子育种的技术领域,包括与小麦千粒重相关的SNP标记,所述SNP标记位于小麦4B染色体540326609bp处,且这一SNP标记的核苷酸为C/G,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判断小麦千粒重的方法,包括提取小麦DNA,并利用对应的引物对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酶切,根据酶切结果判断小麦千粒重的类型;本发明为小麦千粒重选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检测方法简便,有助于提高分子标记选择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小麦高产分子育种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957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71539.0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的TaHA16‑5D基因及其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基因TaHA16‑5D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基因是一种与种子穗发芽抗性相关的质膜H+‑ATPase基因。将TaHA16‑5D基因过表达到小麦品种郑麦7698中,发现TaHA16‑5D基因的过量表达显著提高了转基因株系的穗发芽抗性;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对TaHA16‑5D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基因编辑,令TaHA16‑5D基因功能缺失,发现TaHA16‑5D基因的功能缺失能够显著降低小麦穗发芽抗性,证实了TaHA16‑5D基因具有正向调控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功能,TaHA16‑5D基因的发现为通过分子育种途径高效提升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提供了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8308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608073.2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调节小麦种子休眠水平和穗发芽抗性的TaPer64‑2A基因的CAP S标记和应用,涉及植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所述TaPer64‑2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CAPS标记为TaPer64‑cds。本发明利用京411/红芒春21亲本及174份家系(JH‑RILs)和160份小麦品种组成的群体验证了上述CAPS标记TaPer64‑cds与种子萌芽指数GI极显著相关,其中,携带HMC21基因型家系的种子萌发指数GI显著小于携带J411基因型家系的GI,说明本发明开发的CAPS标记能够有效区分强/弱休眠或抗/感穗发芽类型的小麦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1808633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27033.0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种子休眠基因TaPer12‑3A及其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发现了一个与种子休眠和萌发相关基因TaPer12‑3A,通过TaPer12‑3A过表达拟南芥、水稻和小麦EMS突变体植株,证实了TaPer12‑3A在种子休眠释放和发芽中的促进作用;此外,TaPer12‑3A通过清除过量的H2O2维持H2O2平衡,并参与GA和ABA途径促进种子萌发,为通过基因编辑方法培育高抗穗发芽的小麦品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1593136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417990.4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千粒重相关SNP标记及其应用,涉及的是小麦分子育种的技术领域,包括与小麦千粒重相关的SNP标记,所述SNP标记位于小麦4B染色体540326609bp处,且这一SNP标记的核苷酸为C/G,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判断小麦千粒重的方法,包括提取小麦DNA,并利用对应的引物对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酶切,根据酶切结果判断小麦千粒重的类型;本发明为小麦千粒重选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检测方法简便,有助于提高分子标记选择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小麦高产分子育种的效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