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快捷型盾尾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9399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1483790.X

    申请日:2021-12-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盾构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快捷型盾尾密封装置,包括:盾尾壳,盾尾壳朝向管片的壁面沿轴向上设有若干圈连接管,连接管之间设有沿盾尾壳周上线排布的若干可转动式门板,可转动式门板的自由端与连接管相接,可转动式门板的另一端与盾尾壳内壁相铰接,每个连接管上沿周向上转动连接有若干组盾尾刷组件,每组盾尾刷组件均包括盾尾刷组合体和备用刷组合体,盾尾刷组合体位于所述盾尾壳内壁外侧与管片之间,备用刷组合体位于所述盾尾壳的内部夹层内,可转动式门板用于所述盾尾刷组合体和备用刷组合体之间的更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实现方便简易地多次更换盾尾刷,提高盾构机的使用效率。

    一种电缆沟盖板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8040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472331.5

    申请日:2024-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沟盖板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电缆沟盖板包括:多个盖板本体,多个盖板本体依次盖设于电缆沟;检测组件,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盖板本体与其相邻的两个盖板本体之间的状态并作为第一状态参数和第二状态参数,检测盖板本体与电缆沟之间的状态并作为第三状态参数;检测方法用于对电缆沟盖板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状态参数、第二状态参数和第三状态参数;根据第一状态参数、第二状态参数和第三状态参数,判断盖板本体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在盖板本体安装不到位的情况下,判断盖板本体安装不到位的具体原因。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难以准确地判断盖板本体与其相邻盖板本体以及电缆沟之间的状态。

    基于电网模型的电缆沟的监测方法、电缆沟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36281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80451.5

    申请日:2024-06-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网模型的电缆沟的监测方法、电缆沟及存储介质,其中,每个电缆支架上均环绕设置有一检测路线,每个检测点上均设置有等效电阻和磁铁,监测方法包括:基于电缆沟运行的故障样本集建立电网模型;获取流经多个检测点处的磁场强度,并通过电网模型根据第一预设关系对多个磁场强度进行差值处理以得到第一磁场强度差值集;若0<k1≤a1,则分别获取差值大于磁场强度预设值的所对应的多个第一目标检测点,并通过电网模型根据多个第一目标检测点处的电压确定电缆沟的故障类型;若k1>a1,则根据第二预设关系对多个磁场强度进行差值处理以得到第二磁场强度差值集,并通过电网模型根据第二磁场强度差值集确定电缆沟的故障类型。

    一体化预制装配式电缆沟和电缆井

    公开(公告)号:CN11438922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458641.8

    申请日:2021-12-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施技术领域,提供了一体化预制装配式电缆沟和电缆井,包括:电缆沟,包括若干管节单元,每个管节单元包括两块第一侧板,第一侧板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管节单元的第一连接组件;电缆井,包括侧框结构,侧框结构的四周设有电缆沟洞口,电缆沟洞口的左右两侧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电缆沟的第二连接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预制装配式的电缆沟和电缆井,实现了100%的装配化,克服了现浇的施工成本高、工期长、养护费用高、环境影响大的弊端,而且通过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实现了电缆井和电缆沟、电缆井各管节单元之间连接的便利性,并且有效解决横穿马路的电缆沟在汽车冲击和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连接破坏问题。

    一种电缆沟盖板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8040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472331.5

    申请日:2024-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沟盖板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电缆沟盖板包括:多个盖板本体,多个盖板本体依次盖设于电缆沟;检测组件,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盖板本体与其相邻的两个盖板本体之间的状态并作为第一状态参数和第二状态参数,检测盖板本体与电缆沟之间的状态并作为第三状态参数;检测方法用于对电缆沟盖板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状态参数、第二状态参数和第三状态参数;根据第一状态参数、第二状态参数和第三状态参数,判断盖板本体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在盖板本体安装不到位的情况下,判断盖板本体安装不到位的具体原因。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难以准确地判断盖板本体与其相邻盖板本体以及电缆沟之间的状态。

    一种预制电缆沟套组和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4928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660370.1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电缆沟套组和检测方法,电缆沟套组包括:容置井组件,容置井组件设有第一容纳腔,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上设有第一开口;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和第四面上设有第一容纳槽;容置井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设于第一容纳槽,第一转动组件用于连接电缆;多个沟渠组件中的两个分别设于第一面和第二面,沟渠组件连通第一容纳腔;第一连接组件设于远离容纳件组件的一侧,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沟渠组件;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配合组件弹性配合使相邻的两个沟渠组件固定;承接组件用于固定电缆。本发明提高了电缆沟铺设时的效率和提高了电缆沟套组本身的实用性。

    一种复位连接装置及可复位预制混凝土电缆沟

    公开(公告)号:CN117468502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105112.9

    申请日:2023-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位连接装置,设置于相邻的预制混凝土电缆沟接缝位置,接缝两侧分别设置连接装置的复位节点组件,复位节点组件之间连接有弹性复位片,弹性复位片的端部容纳于复位节点组件的复位油缸内,当预制混凝土电缆沟受到短时外力出现错位时,弹性复位片受到拉力产生形变,压缩复位油缸内的油液;当令电缆沟出现错位的外部载荷消失后,在复位油缸内的液压作用下,将弹性复位片回弹,拉动其所连接的两个复位节点组件回位,进而使与其固定的电缆沟复位,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避免外部短暂荷载对预制混凝土电缆沟连接处的造成的变形和损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复位预制混凝土电缆沟。

    一种电缆沟试验加载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139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98688.7

    申请日:2023-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沟试验加载装置,包括电缆沟、加载平台、竖向加载模块和侧向加载模块,所述电缆沟通过支座放置在所述加载平台上,所述竖向加载模块位于所述电缆沟上端位置,所述侧向加载模块位于所述电缆沟的两侧;所述侧向加载模块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加载平台上的支架,所述支架朝向所述电缆沟的一侧分布有施压单元,该施压单元能够与所述电缆沟的侧面垂直接触。本方案采用竖向加载模块模拟上部荷载作用,采用侧向施压模块模拟侧向土压力作用,可以全面准确的模拟电缆沟在地下受力情况。

    电缆沟装置及其布置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001639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87789.6

    申请日:2025-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沟装置及其布置方法,包括:电缆沟主体、排水装置、支撑杆和电缆铺设架,电缆沟主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排水通道;排水装置设置于电缆沟主体的顶面,排水装置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防渗多孔板、颗粒骨料层和加筋承载层,排水装置开设有第一排水孔;支撑杆设置于电缆沟主体的内部,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电缆沟主体的相对两内侧壁上;电缆铺设架设置于电缆沟主体的内部,电缆铺设架的顶端与支撑杆的中部球铰连接。本申请的装置降低了上覆软土的积水渗入到电缆沟内部的可能性,还能达到减振抗载的效果,电缆铺设架可以利用自身重力始终保持竖直从而确保了电缆一直处于水平放置状态,杜绝了电缆发生倾覆的可能。

    一种分体式电缆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9476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65245.X

    申请日:2025-04-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式电缆沟,该分体式电缆沟包括有底板、分别位于底板左右两侧且前后延伸的两个侧壁、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盖板和电缆架,电缆架位于两侧壁与底板所形成的容腔内,盖板盖设到容腔的顶部敞口处,各侧壁均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交替布置并相连的刚性支撑柱和柔性壁,两侧壁的刚性支撑柱呈左右相对布置,电缆架包括两根交叉布置成X形的斜撑杆以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撑杆,每个斜撑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对应地支撑在不同侧壁的刚性支撑柱的上部和下部,横撑杆设置在两根斜撑杆上。本发明具有良好变形适应性、减振能力强,能在软土地区承受极端交通荷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