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碱生产中综合气体回收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61797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772051.5

    申请日:2023-06-27

    Inventor: 吕春翔 吕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片碱生产技术领域,出示了一种片碱生产中综合气体回收利用系统。通过设置煤气发生装置并将煤气引入各个炉台中,并通过设置主管道对多个蒸煮组中所产生的烟气以及碱蒸汽进行综合回收,由此只需要在主管道的末端设置一个负压风机即可进行“引风”。还通过设置换热器,使得主管道中高温度的烟气和碱蒸汽以及加料管中低温度的碱液进行换热,可节省加热时间。而主管道中的烟气和碱蒸汽在换热器处降温后,可将液化后的含碱水引入收集池进行回收,一方面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利用回收池中的含碱水代替冷却水对整个生产系统中进行降温喷淋等操作,节约了水消耗。

    一种片碱破碎装置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360099U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323060147.3

    申请日:2023-11-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片碱破碎装置,使用时,片碱可经倾斜进料斗进入到破碎箱体内,通过操作进料调节组件可实现对进料量的调节,以防止一次进料量过多,影响破碎效果,破碎箱体的内部一侧设有引料板,破碎箱体内转动安装有破碎辊和振动筛板,进入破碎箱体内的片碱在引料板的作用下会顺利下落到两个破碎辊之间,在破碎辊的转动作用下对片碱进行破碎处理,破碎后的片碱下落到振动筛板上进行筛分,筛分后颗粒度较大的片碱可经出料管排出,颗粒度较小的片碱可经排料管排出,可有效避免将粉碎后的颗粒度不一致的片碱混合,同时,倾斜进料斗设置在破碎箱体的上部一侧,可防止在粉碎的过程中,物料从破碎箱体的顶部外溅至破碎箱体外,操作安全性高。

    一种片碱机降温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017923U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21273510.7

    申请日:2023-05-24

    Inventor: 吕春翔 吕波 张欣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片碱机降温冷却装置,包括布水辊,所述布水辊的两端均通过连接辊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布水辊的一周设有多个布水孔,所述布水孔与所述旋转接头连通,所述布水辊上设有多个渗水孔,所述渗水孔延伸至所述布水孔内,所述布水辊上包覆有蓄水棉。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片碱机上,对凝固待降温的片碱进行二次降温,能够达到一定的降温能力,降低片碱出料时的初始温度,降低后续冷却辊筒的工作压力,从而达到降温和夏季保产的目的。

    一种片碱出料后降温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825698U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20377214.X

    申请日:2024-02-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片碱出料后降温冷却装置,片碱通入第一降温箱内腔,落至导流机构上,启动第一冷风机,对片碱进行初次降温,启动电动伸缩杆使冷风头倾斜一定角度,使冷风充分的与片碱接触,启动第一泵体,将制冷水箱中的水通入降温腔内,为第一降温箱内的片碱提供一个低温的环境,启动第一泵体可将降温腔内的水再次抽出,实现水的循环使用,打开第一下料电磁阀,使得片碱直接通入第二降温机构再次进行降温处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将冷风吹在片碱上,但冷风吹出的角度无法进行调节,使得出料后的片碱无法充分的与冷风进行接触,使得冷却范围小,冷却速度慢,并且单靠冷风吹,冷却效率也会较低的问题。

    一种片碱用下料搅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861189U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22478693.2

    申请日:2023-09-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片碱用下料搅拌装置,设置有顶部、底部驱动电机,底部驱动电机通过连接轴与搅拌框固定连接,调色搅拌罐体顶部一侧连通有调色剂进管。使用时,可通过管子将蒸煮后的液碱打入到调色搅拌罐体中,然后经调色剂进管向调色搅拌罐体中通入调色剂,于此同时,启动顶部驱动电机带动搅拌杆和搅拌叶片转动,启动底部驱动电机带动搅拌框转动,通过搅拌杆和搅拌叶片两个搅拌部件同时对物料进行搅拌处理,同时可通过刮板组件对调色搅拌罐体内壁粘粘的物料刮除,可提高搅拌效果和效率,快速将蒸煮后的碱和调色剂混合均匀,进而可有效提高调色效果和效率,调色结束后,停止搅拌使物料沉淀一会后,通过排料泵经排料管将物料打入到片碱机中即可。

    一种应用于片碱的出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949608U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21263476.5

    申请日:2023-05-2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片碱的出料装置,包括呈夹层设置的冷却管,冷却管出料端连接有排料板,使用时,可通过夹层中的冷却水对冷却管中的物料进行冷却处理,冷却管内转动设置有转动杆,在转动杆上固定有多个与冷却管内侧壁相抵触的刮板,刮板的一侧呈倾斜设置,以便在转动杆转动的同时,通过刮板对冷却管内壁上粘粘物料进行刮除的同时,确保将冷却管中形成的片碱输送至排料板处,提高刮料效果和片碱生产效率;物料在冷却管内移动的过程中,冷却管的上侧连通设置有下料斗,物料经下料斗下落到冷却管中进行输送,使用时,可通过启动刮料组件对下料斗内壁粘粘的物料进行刮除,降低下料斗的清理难度,进而可以延长下料斗的使用寿命,避免片碱料浪费。

    一种应用于煤气发生装置的清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0703586U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21893207.7

    申请日:2023-07-1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出示了一种应用于煤气发生装置的清理系统。通过设置文氏管塔和电捕焦油器对煤气发生装置所产生的煤气进行两次清理以充分保证清理效果,通过设置横管冷却器和电捕焦油器相配合,使得煤气经过降温后被送入电捕焦油器,煤气经过降温的后,一方面增快了电捕焦油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其使用寿命。横管冷却器内设置了多个冷却层,如此分层的设置使得横管冷却器内部更加规整方便后续检修,另一方面由于冷却管是位于第一套管的内腔的,因此冷却管的外管壁可以与煤气进行充分且大面积的接触,进而当冷却水通过冷却水腔进入到冷却管时,可有效的进行换热,从而快速降低煤气的温度。

    一种片碱生产中综合气体回收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0559188U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21646736.7

    申请日:2023-06-27

    Inventor: 吕春翔 吕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片碱生产技术领域,出示了一种片碱生产中综合气体回收利用系统。通过设置煤气发生装置并将煤气引入各个炉台中,并通过设置主管道对多个蒸煮组中所产生的烟气以及碱蒸汽进行综合回收,由此只需要在主管道的末端设置一个负压风机即可进行“引风”。还通过设置换热器,使得主管道中高温度的烟气和碱蒸汽以及加料管中低温度的碱液进行换热,可节省加热时间。而主管道中的烟气和碱蒸汽在换热器处降温后,可将液化后的含碱水引入收集池进行回收,一方面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利用回收池中的含碱水代替冷却水对整个生产系统中进行降温喷淋等操作,节约了水消耗。

    一种煤焦油蒸馏脱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1822119U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20156187.3

    申请日:2024-01-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煤焦油蒸馏脱水系统,实际使用时,在储油罐的一侧设置真空罐,通过加热组件和加热管对储油罐进行加热,利用真空罐加快煤焦油内的水分脱离,降低水分蒸发的沸点,由于煤焦油的沸点大于水的沸点,从而可以将煤焦油内的水脱除,达到了脱水的目的;在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设置集气组件,将从储油罐内蒸发出来的焦油气体进行回收,防止直接进行排放带来环境污染,同时提高了煤焦油的产品制取率,通过设置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第一加热管对储油罐进行加热之后,将未能液化的水蒸气进行二次利用,使得水蒸气对储油罐进行再次加热,直至水蒸气被完全液化,可减少热能的浪费。

    一种片碱机入料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359372U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322366713.7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片碱机入料装置,包括降温箱、供水管、混料筒和片碱机,通过将供水管贯穿设置在降温箱内,并将蒸发后的碱液通入降温箱内循环流通,通过热传导实现对碱液的快速降温,通过温度监测仪监测碱液温度,当碱液温度达到使用温度时,打开第二控制阀,将碱液排放至混料筒内即可,同时也可对供水管内的低温水进行加热,实现热量重复利用,降低了能源消耗;搅拌轴带着搅拌杆和支杆转动,对碱液和添加剂进行搅拌,由于限位杆螺旋分布在混料筒的内表面上限制支杆的运动轨迹,从而使支杆跟随搅拌杆转动时,带着搅拌杆自转,提高了搅拌效率,使得混合更均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