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5766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1092513.0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B29C64/20 , B29C64/277 , B29C64/255 , B29C64/124 , B29C64/393 , B29C64/245 , B28B1/00 , B28B17/00 , B33Y30/00 , B33Y1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消逝波的双光路3D打印方法及装置,涉及3D打印领域,该装置包括:垂直进给运动系统;成形平台,所述成形平台与所述垂直进给运动系统可拆卸连接;半封闭料槽,所述半封闭料槽设置于所述成形平台下方,所述半封闭料槽底部设置有透光底板;垂直入射光源控制系统,所述垂直入射光源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半封闭料槽下方;全反射光源控制系统,所述全反射光源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半封闭料槽下方。本发明通过引入全反射光源控制系统在透光底板和成形材料的界面处生成消逝波,抑制界面处成形材料发生固化,降低界面分离力,实现连续3D打印,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5173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64746.7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C04B35/447 , A61F2/28 , A61L27/10 , A61L27/12 , B33Y70/10 , C03C4/00 , C04B35/00 , C04B35/10 , C04B35/22 , C04B35/46 , C04B35/48 , C04B35/622 , C04B41/53 , C04B41/91 , C03B1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具有血管网络结构陶瓷材料的方法,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模板浆料和陶瓷浆料,其中所述模板浆料为可溶性材料配置而成的浆料;根据预设的血管网络设计模型,控制打印装置的喷嘴在所述陶瓷浆料中挤出模板浆料;打印完成后,对所述预设容器中的模板浆料和陶瓷浆料进行固化处理,得到固化胚体;对所述固化胚体进行脱脂和烧结处理,得到包含模板材料的陶瓷材料;通过预设清洗溶液对所述陶瓷材料进行清洗,以去除所述陶瓷材料中的模板材料,得到具有血管网络结构的陶瓷材料。本发明实现了孔径可控的具有血管网络的陶瓷材料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475041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77905.7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B29C64/386 , B29C64/40 , B29C64/379 , B28B1/00 , B28B17/00 , B29C64/20 , B29C64/129 , B33Y50/00 , B33Y40/00 , B33Y40/20 , B33Y30/00 , B33Y10/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结合3D打印制备无分层结构材料的方法,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所述结合3D打印制备无分层结构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制备支撑材料以及目标浆料;将所述支撑材料装入容器中,并将装有所述支撑材料的容器放置于打印平台上;通过3D打印机,基于预设的目标设计模型,在所述容器中的支撑材料中,形成所述目标设计模型对应的孔隙结构,向所述孔隙结构中注入所述目标浆料;对所述容器中的目标浆料进行固化处理,去除支撑材料,得到由目标浆料组成的无分层结构材料。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增材制造陶瓷、金属等不透明材料品质较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751732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664746.7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C04B35/447 , A61F2/28 , A61L27/10 , A61L27/12 , B33Y70/10 , C03C4/00 , C04B35/00 , C04B35/10 , C04B35/22 , C04B35/46 , C04B35/48 , C04B35/622 , C04B41/53 , C04B41/91 , C03B1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具有血管网络结构陶瓷材料的方法,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模板浆料和陶瓷浆料,其中所述模板浆料为可溶性材料配置而成的浆料;根据预设的血管网络设计模型,控制打印装置的喷嘴在所述陶瓷浆料中挤出模板浆料;打印完成后,对所述预设容器中的模板浆料和陶瓷浆料进行固化处理,得到固化胚体;对所述固化胚体进行脱脂和烧结处理,得到包含模板材料的陶瓷材料;通过预设清洗溶液对所述陶瓷材料进行清洗,以去除所述陶瓷材料中的模板材料,得到具有血管网络结构的陶瓷材料。本发明实现了孔径可控的具有血管网络的陶瓷材料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515766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1092498.X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B29C64/20 , B29C64/205 , B29C64/245 , B29C64/264 , B29C64/255 , B29C64/124 , B28B1/00 , B29C64/371 , B33Y30/00 , B33Y10/00 , B33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刀的连续3D打印方法及装置,涉及3D打印领域,该装置包括:料槽;成形平台,所述成形平台贯穿所述料槽底部并与所述料槽底部活动连接;垂直进给运动系统,所述垂直进给运动系统与所述成形平台连接,所述垂直进给运动系统带动所述成形平台在所述料槽中竖直方向运动;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料槽内部连接;光源控制系统,所述光源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料槽顶部,所述光源控制系统的光源照射方向朝向所述成形平台;气刀控制系统,所述气刀控制系统射出的气流方向与所述料槽顶部所在平面持平。本发明通过气刀控制系统射出的高速气流实现成形材料的连续刮平,实现了高粘度成形材料的连续打印,显著提高了打印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15766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92498.X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B29C64/20 , B29C64/245 , B29C64/255 , B29C64/268 , B29C64/124 , B28B1/00 , B22F12/00 , B22F12/30 , B22F12/41 , B22F12/70 , B22F10/12 , B33Y30/00 , B33Y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刀的连续3D打印方法及装置,涉及3D打印领域,该装置包括:料槽;成形平台,所述成形平台贯穿所述料槽底部并与所述料槽底部活动连接;垂直进给运动系统,所述垂直进给运动系统与所述成形平台连接,所述垂直进给运动系统带动所述成形平台在所述料槽中竖直方向运动;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料槽内部连接;光源控制系统,所述光源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料槽顶部,所述光源控制系统的光源照射方向朝向所述成形平台;气刀控制系统,所述气刀控制系统射出的气流方向与所述料槽顶部所在平面持平。本发明通过气刀控制系统射出的高速气流实现成形材料的连续刮平,实现了高粘度成形材料的连续打印,显著提高了打印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6812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314865.6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C04B35/14 , C04B35/48 , C04B35/10 , C04B35/447 , C04B35/565 , C04B35/584 , C04B35/583 , C04B35/622 , B33Y70/10 , B33Y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连续3D打印的陶瓷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打印方法,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以体积百分比计,该陶瓷浆料包括陶瓷粉末40‑70%和其它组分30‑60%;其中,所述其它组分包括光聚合预聚物、热聚合预聚物、光引发剂、热固化剂和分散剂,所述光聚合预聚物和所述热聚合预聚物的质量含量成预设比例,所述光引发剂含量为所述光聚合预聚物质量的1‑6%,所述热固化剂含量为所述热聚合预聚物质量的5‑80%,所述分散剂含量为所述陶瓷粉末质量的0.5‑3%。本发明通过在光固化过程中调节陶瓷浆料固化程度,减小成形零件与离型膜间的分离力,实现陶瓷浆料连续打印,提高陶瓷零件的打印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139529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678615.4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B29C64/386 , B29C64/393 , B33Y5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方法及装置,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所述3D打印方法应用于3D打印装置,所述3D打印装置包括成形室、打印单元、进给运动单元,所述3D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零件的结构信息,并根据所述结构信息生成打印路径;基于进给运动单元控制所述打印单元移动至所述成形室的预设初始位置,其中,所述成形室中包括预选固体颗粒;控制所述打印单元挤出预先配置的成形材料,并基于进给运动单元控制所述打印单元根据所述打印路径进行移动,以在所述预选固体颗粒中打印得到目标零件,其中所述目标零件为所述成形材料与所述预选固体颗粒的复合物。本发明将预选固体颗粒作为悬浮支撑材料,大幅拓宽了3D打印方法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4750413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677927.3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B29C64/386 , B29C64/40 , B29C64/379 , B28B1/00 , B28B17/00 , B33Y40/00 , B33Y50/00 , B33Y4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冻固化3D打印制备微观多孔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制备支撑材料,将制备完成的支撑材料置于模具中;将目标材料制备成用于挤出式打印的目标浆料;将含有支撑材料的模具放置于打印平台,并将所述目标浆料放入打印装置的料筒中;按照目标设计模型,通过打印装置的喷头在所述支撑材料中挤出所述目标浆料,得到打印模型;对所述打印模型进行冷冻固化,得到目标模型;对所述目标模型进行后处理,得到微观多孔结构材料。本发明将3D打印与冷冻固化成型相结合,通过调节目标浆料的成分组成和成分浓度,制备出不同孔径和孔隙率的微观多孔结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559101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1314877.9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的金属/聚合物复合接骨板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3D打印领域,包括:通过骨折部位扫描数据重建骨折部位的立体形貌,根据立体形貌设计接骨板的三维模型;根据骨折部位的生理特征选择适配的可降解金属材料和可降解聚合物材料;按照三维模型对可降解金属材料进行选区激光熔化打印,制备接骨板的骨架部分;将骨架部分与模具组装,将可降解聚合物材料浇注至组装后的模具中,冷却后去除模具,得到金属/聚合物复合接骨板。将较高强度和较高刚度的可降解金属与低刚度高韧性的可降解聚合物通过结构设计相互组合,构建具备梯度降解性能的复合接骨板,增强了接骨板对(56)对比文件CN 102406967 A,2012.04.11US 2013035449 A1,2013.02.07KR 1020220047788 A,2022.04.19CN 110680562 A,2020.01.14CN 113427019 A,2021.09.24CN 103990182 A,2014.08.20CN 105686875 A,2016.06.22CN 105943148 A,2016.09.21CN 106421891 A,2017.02.22CN 106923936 A,2017.07.07CN 108246862 A,2018.07.06CN 108338828 A,2018.07.31CN 109261958 A,2019.01.25CN 110090072 A,2019.08.06CN 110123491 A,2019.08.16CN 110152070 A,2019.08.23CN 110664473 A,2020.01.10CN 112773571 A,2021.05.11CN 113967060 A,2022.01.25CN 114042898 A,2022.02.15CN 115161508 A,2022.10.11KR 102148814 B1,2020.08.27US 2020061251 A1,2020.02.27张剑华.3D打印含镁生物医用材料用于骨缺损修复研究进展.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1,826-831+836..王凯.制备3D打印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骨缺损的特征.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5516-5522.王法衡.聚醚醚酮的表面改性策略综述. 材料导报.2023,205-216.Armita Hamidi et al.Single step 3Dprinting of bioinspired structures viametal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and highlystretchable elastomer.CompositeStructures.2018,1-27.Meysam Mohammadi Zerankeshi etal.Polymer/metal composite 3D porous bone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 fabricated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Areview.Bioprinting.2022,1-1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