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相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77970A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200410068805.6

    申请日:2004-07-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相器,该移相器是满足低电压驱动、连续移相变化和高速移相变化这样的条件,而且传输效率高或者能进行阻抗匹配的新结构的移相器,具有移相部,其包括包含第1可变电容元件的电抗部分和与该电抗部分串联连接而且包含第2可变电元件的电纳部分;以及控制部,向移相部输出使第1可变电容元件和第2可变电容元件的静电电容连续变化的控制信号。如果使可变电容元件连续变化,则移相量也能连续变化。这些元件能形成在半导体上,还能实现低电压驱动和高速响应性,通过调整2个可变电容元件,能控制阻抗的变化,从而能提高传输效率。

    太阳能电池单元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35413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210377542.1

    申请日:2012-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太阳能电池单元,该太阳能电池单元具有使单元单体相对于连接侧基板的装拆变得容易的电极取出结构。太阳能电池单元(10)构成为,使发电电极(11)与对置电极(28)以将发电层(36)夹在中间的方式对置,该发电电极(11)包括形成于具有透光性的基板主面(12A)的透明电极(14)、集电极(18)、以及发电层(36),该对置电极(28)在基板主面(20A)形成金属电极(24)与催化剂层(26)。在基板(12)的大致中央部形成贯通孔(16),在贯通孔(16)的周围形成不与对置电极(28)重叠的环状的露出部。在露出部形成集电极(18)的取出部(环状部分(18A))。在另一方的基板(20)形成比贯通孔(16)大的贯通孔(22),并经形成于贯通孔(22)的内壁面的金属薄膜(24C)而连接形成于基板主面(20A、20B)的金属薄膜(24A、24B),通过将所述金属薄膜(24B)设为取出部,使正极与负极的电极取出方向相同。

    太阳能电池单元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35413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377542.1

    申请日:2012-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太阳能电池单元,该太阳能电池单元具有使单元单体相对于连接侧基板的装拆变得容易的电极取出结构。太阳能电池单元(10)构成为,使发电电极(11)与对置电极(28)以将发电层(36)夹在中间的方式对置,该发电电极(11)包括形成于具有透光性的基板主面(12A)的透明电极(14)、集电极(18)、以及发电层(36),该对置电极(28)在基板主面(20A)形成金属电极(24)与催化剂层(26)。在基板(12)的大致中央部形成贯通孔(16),在贯通孔(16)的周围形成不与对置电极(28)重叠的环状的露出部。在露出部形成集电极(18)的取出部(环状部分(18A))。在另一方的基板(20)形成比贯通孔(16)大的贯通孔(22),并经形成于贯通孔(22)的内壁面的金属薄膜(24C)而连接形成于基板主面(20A、20B)的金属薄膜(24A、24B),通过将所述金属薄膜(24B)设为取出部,使正极与负极的电极取出方向相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