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7770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83901.8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6T3/4076 , G06T3/4023 , G06T3/4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频率分离的渐进式特征提取的立体图像超分辨率方法,具体涉及图像超分辨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低分辨率图像进行预处理;将输入图像送入双频率特征提取模块,通过频率感知注意力构建单视图图像的结构性和纹理性依赖关系;通过渐进式立体特征融合模块,整合不同层次的相关信息,并进一步指导左右视图之间的低频和高频信息的融合;最后,将左右视图不同层级的特征级联后送入重建部分,得到最终的超分辨率图像,并利用频域损失平衡高频和低频信息。本发明在保证全局一致性的基础上有有效地提高了立体超分辨率图像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2373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517074.8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6T7/00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V10/8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度量学习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孪生结构的权重共享策略构建基于度量学习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模型;通过随机划分所得的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分别对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得到训练完成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模型;将两组待评价的立体图像输入到训练完成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模型中进行质量分数预测,利用训练完成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模型的每条支路网络负责处理一组待评价的立体图像,得到两组质量分数;将两组质量分数进行作差处理,并用作差结果来测量两组待评价的立体图像的质量差异。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度量学习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能够准确评估立体图像的质量,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84442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88317.2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脑区时序分析的DRDS脑电信号识别方法,涉及脑电信号识别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对受试者的EEG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EEG信号进行切片,作为网络的输入样本;使用时间卷积和维度变换提取EEG信号的特征,将提取的特征送入包含Transformer Encoder结构的脑区Transformer模块提取空间特征;将空间特征进行转置,送入包含Transformer Encoder结构的时序Transformer模块进行全局自注意力特征提取,提取时序特征;构建时空多尺度卷积融合模块,得到高级EEG时空特征,完成EEG信号的分类。本发明有效地利用了脑电信号电极之间的空间联系,充分挖掘上下文之间的时序信息,提高了分类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664403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845256.5
申请日:2019-09-0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A61B5/04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评估视差变化幅度对3D立体舒适度影响的特征提取方法,选取3D显示条件下不同视差变化幅值的过程作为刺激材料进行主观实验;采集脑电信号,通过随机网络与实际脑网络的构建,提取属性特征实际脑网络与随机网络平均路径长度比值L/Lr与平均聚类系数C/Cr,以及实际脑网络的小世界属性σ作为用以实现舒适状态分类的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09276227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0962967.6
申请日:2018-08-2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A61B3/10 , A61B5/04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EEG技术对立体深度运动引起的视觉疲劳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定时长的立体深度运动视频的制作,运动速度分为慢、中、快三种;对主观评分标准进行划分;对被试者的主观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各项主观评分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出现的普遍性分析;采集各个被试疲劳前后的脑电信号,经过预处理后,分别提取各个电极上脑电信号的θ、α、β3个基本波段及相对能量及能量比值(α+θ)/β、α/β、θ/β、(α+θ)/(α+β)、α/θ、θ/(α+β);进行适用于评估视觉疲劳脑电特征的筛选。
-
公开(公告)号:CN10750713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562416.6
申请日:2017-07-11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为提出一种改进的非盲点扩散函数估计方法,提升重构后的图像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编码光圈和靶标设计的图像重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设计编码光圈并置于相机镜头近探测器末端;设计靶标并置于红外图像光源的光筒前端处;通过模糊核求解算法模型得到红外图像的点扩散函数;通过分析红外图像特征模型采用L0范数作为图像正则化约束,并根据前面求解的点扩散函数来对模糊图像进行重构复原。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图像处理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679149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20147.2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天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5/278 , H04N5/44513 , H04N13/183 , H04N2005/44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颜色协调立体字幕制作方法,包括:读入需添加字幕文件的双目立体视频内容;将左右路信号的所需添加字幕区域内容的RGB参数的均值定义为模糊控制的三路输入变量;设定模糊规则,推理得到模糊控制信号;对逻辑判断得到的模糊控制信号进行反模糊化,从而得到输出即协调的立体字幕颜色的RGB参数,建立模糊控制器;并根据主观评价结果绘制舒适的颜色协调字幕的分布图;将得到的立体视频帧序列对三路输入变量分别进行判决,决定是否对所添加字幕进行模糊处理;对视频的所有帧序列进行平滑过渡处理,最终得到立体视频所需添加的颜色协调字幕。本发明可以提高立体观看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395197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881767.4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A61B5/04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偏差对立体观看舒适度影响的脑电分析方法,包括:选取内容符合实验要求的左右格式的立体图像对,保持左视图不变,右视图分别旋转不同角度作为测试序列;对被试进行测试练习;记录被试的脑电信号;对被试的脑电信号进行离线处理,分析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提取ERP成分,根据测试图像类型将其分类,分析不同偏差等级之间的幅值差异性;对不同偏差等级的ERP波形幅值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分析脑电信号的客观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通过分析得出立体内容观看舒适度的旋转偏差阈值,获取立体图像舒适度的不同旋转偏差等级的最终评价结果。本发明可以为建立基于ERP的立体图像观看舒适度客观评价方法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2821301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210319362.8
申请日:2012-08-31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H04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领域。为提供一种对压缩失真立体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与主观评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基于HVS的立体信息客观质量评价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将实验中用的原始立体彩色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第二步,采用离散Contourlet变换的滤波器组对转换后的灰度图像进行处理;第三步离散Contourlet变换的滤波器分解后得到立体图像对在不同空间频带的分解系数;第四步,掩盖效应通过对空间频带内经过CSF加权后的数据进行增益控制来实现第五步,得到经过HVS模型后的立体视点对;第六步,采用HPSNR衡量立体图像的客观质量。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图像传感器的设计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9399176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57848.4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频交互增强与双目匹配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属于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把原始立体图像的左右视图分割成不重叠的图像块,作为网络的输入样本;使用FFT将左右视图图像块转换到频域并按高低频分解,使用IFFT还原得到左右视图高频与低频图像块,然后使用一组卷积和池化操作提取左右视图的高频与低频图像块的初级特征;高低频初级特征通过双频率交互注意力模块进行交互增强后,送入一个双频率重组模块得到高低频加权特征图;同时将左右视图图像块送入一组卷积和池化提取全频率初级特征,并利用高低频信息进行特征增强;增强后的全频特征通过双目匹配融合模块进行双目渐进式配准与竞争选择后得到双目融合特征;双目特征融合特征通过两组卷积进一步提取特征,与左右视图高低频重组特征拼接后,经过全连接层得到客观预测分数。本发明能够较好地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双目融合与竞争机制,利用不同空间频率信息对质量感知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方法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