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膨胀机及流体机械

    公开(公告)号:CN100545423C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480022841.7

    申请日:2004-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膨胀机及流体机械。在旋转式膨胀机(60)中设置排量彼此不同的两个旋转机构部(70、80)。排量较小的第1旋转机构部(70)的流出侧连接在排量较大的第2旋转机构部(80)的流入侧。并且,第1旋转机构部(70)中的第1低压室(74)的容积减少过程,与第2旋转机构部(80)中的第2高压室(83)的容积增大过程同期。高压制冷剂,首先被导入第1旋转机构部(70)的第1高压室(73),然后,一边膨胀一边通过连通路(64)从第1低压室(74)流入第2高压室(83)。膨胀后的制冷剂从第2旋转机构部(80)的第2低压室(84)向流出接口(35)流出。

    旋转式膨胀机及流体机械

    公开(公告)号:CN1833093A

    公开(公告)日:2006-09-13

    申请号:CN200480022841.7

    申请日:2004-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膨胀机及流体机械。在旋转式膨胀机(60)中设置排量彼此不同的两个旋转机构部(70、80)。排量较小的第1旋转机构部(70)的流出侧连接在排量较大的第2旋转机构部(80)的流入侧。并且,第1旋转机构部(70)中的第1低压室(74)的容积减少过程,与第2旋转机构部(80)中的第2高压室(83)的容积增大过程同期。高压制冷剂,首先被导入第1旋转机构部(70)的第1高压室(73),然后,一边膨胀一边通过连通路(64)从第1低压室(74)流入第2高压室(83)。膨胀后的制冷剂从第2旋转机构部(80)的第2低压室(84)向流出接口(35)流出。

    制冷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34397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580008658.6

    申请日:2005-03-09

    Abstract: 将基准运转条件下的制冷循环的低压和放热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分别设为基准低压和基准制冷剂温度,将在基准运转状态下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最高时的制冷循环的高压设为基准高压。另外,将基准低压下的饱和气体制冷剂的密度设为ρ1,将基准高压及基准制冷剂温度下的制冷剂的密度设为ρ2,将使基准高压及基准制冷剂温度下的制冷剂绝热膨胀至基准低压后的制冷剂的密度设为ρ3,将压缩机的压缩室刚与吸入侧隔断后该压缩室的容积设为v1,将压缩机与膨胀机的转速比设为r。在膨胀机(60)中,刚与流入侧隔断后第一流体室(72)的容积v2设定为v2=ρ1·v1·r/ρ2,即将与流出侧连通时第二流体室(82)的容积v3设定为v3=ρ2·v2/ρ3。

    固态制冷装置
    7.
    发明公开
    固态制冷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39816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80024667.3

    申请日:2021-03-26

    Abstract: 热介质回路(C)具有第一流路(40)、第二流路(50)以及至少一个旁路机构(B),在第一流路(40)中,多个固态制冷部(M)分别串联连接,并且输送机构(20)所输送的热介质被供向第一热交换部(31、33、34),在第二流路(50)中,多个固态制冷部(M)分别串联连接,并且输送机构(20)所输送的热介质被供向第二热交换部(32、33、34),至少一个旁路机构(B)与第一流路(40)和第二流路(50)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并且对热介质在磁制冷部(M)中流动的工作和热介质旁路磁制冷部(M)的工作进行切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