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84891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380067863.4
申请日:2013-11-19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066 , F25B39/04 , F25B2339/047 , F28D1/0333 , F28D1/0461 , F28D1/05391 , F28D7/0025 , F28D7/0083 , F28D9/0043 , F28D21/00 , F28D2021/0061 , F28D2021/0064 , F28F1/022 , F28F1/40 , F28F2009/0297
Abstract: 热交换器(10)在热交换时发生相变的制冷剂与其它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该热交换器具备制冷剂集管(50)、多个扁平多孔管(40)和多个扁平管(20)。制冷剂在制冷剂集管(50)的内部流动。扁平多孔管(40)沿与制冷剂集管(5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此外,在扁平多孔管(40)形成有制冷剂在其内部流动的多个制冷剂流路。扁平管(20)与多个扁平多孔管(40)交替地层叠。此外,扁平管(20)的内部供其它热介质流动。并且,制冷剂集管(50)被配置成沿水平方向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2282436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080004787.9
申请日:2010-01-19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4 , F25B2339/047 , F28D7/0025 , F28D7/0033 , F28F1/022 , F28F1/04 , F28F9/04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使水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且制造容易的水热交换器。本发明的水热交换器(22、52)使制冷剂和水进行热交换,该水热交换器(22、52)具有一对制冷剂管(22a、52a)和水管(22b、52b)。一对制冷剂管(22a)由具有能够供制冷剂流通的多个制冷剂流路孔(47)的多孔扁平管(41A、41B、71A、71B)构成。水管(22b、52b)由少孔扁平管(42、82、92)构成。少孔扁平管(42、82、92)具有能够供水流通的水流路孔(48),该水流路孔(48)的数量比制冷剂管所具有的制冷剂流路孔(47)的数量少。而且,一对制冷剂管(22a、52a)和水管(22b、52b)的截面长边侧的侧面彼此紧密接触。进而,水管(22b、52b)被一对制冷剂管(22a、52a)夹持。
-
公开(公告)号:CN104884891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380067863.4
申请日:2013-11-19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066 , F25B39/04 , F25B2339/047 , F28D1/0333 , F28D1/0461 , F28D1/05391 , F28D7/0025 , F28D7/0083 , F28D9/0043 , F28D21/00 , F28D2021/0061 , F28D2021/0064 , F28F1/022 , F28F1/40 , F28F2009/0297
Abstract: 热交换器(10)在热交换时发生相变的制冷剂与其它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该热交换器具备制冷剂集管(50)、多个扁平多孔管(40)和多个扁平管(20)。制冷剂在制冷剂集管(50)的内部流动。扁平多孔管(40)沿与制冷剂集管(5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此外,在扁平多孔管(40)形成有制冷剂在其内部流动的多个制冷剂流路。扁平管(20)与多个扁平多孔管(40)交替地层叠。此外,扁平管(20)的内部供其它热介质流动。并且,制冷剂集管(50)被配置成沿水平方向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1680682B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0880018778.8
申请日:2008-06-25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D17/02 , C02F1/001 , C02F1/66 , C02F5/00 , C02F2209/006 , C02F2209/05 , C02F2209/055 , C02F2209/40 , C02F2301/043 , F24D19/0092 , F24D2200/12 , Y10T137/7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具有热源侧热泵单元,该热源侧热泵单元具有通过使制冷剂冷凝而对来自制冷剂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热交换器。并且,热水供给装置具有热水供给单元,该热水供给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贮存水的水箱;水供给配管,其向该水箱内供给来自外部的水;水循环配管,其与水箱的底部和上部连通,使水箱内底部的水以旁通状态循环到水箱的上部;吸热热交换器,其位于该水循环配管的中途,以能够吸热的方式与热源侧热泵单元的散热热交换器结合;以及热水供给配管,其向外部供给水箱上部的热水。将水供给配管分支为直接向水箱内供给从外部供给的水的第1水供给系统路径、和使来自外部的水经由水质调整单元改善水质而难以产生水垢后供给到水箱内的第2水供给系统路径这多个水供给系统路径,根据所供给的水的水质来区分使用任一方或两方的水供给系统路径。其结果,抑制了水垢的析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680682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80018778.8
申请日:2008-06-25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D17/02 , C02F1/001 , C02F1/66 , C02F5/00 , C02F2209/006 , C02F2209/05 , C02F2209/055 , C02F2209/40 , C02F2301/043 , F24D19/0092 , F24D2200/12 , Y10T137/7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具有热源侧热泵单元,该热源侧热泵单元具有通过使制冷剂冷凝而对来自制冷剂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热交换器。并且,热水供给装置具有热水供给单元,该热水供给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贮存水的水箱;水供给配管,其向该水箱内供给来自外部的水;水循环配管,其与水箱的底部和上部连通,使水箱内底部的水以旁通状态循环到水箱的上部;吸热热交换器,其位于该水循环配管的中途,以能够吸热的方式与热源侧热泵单元的散热热交换器结合;以及热水供给配管,其向外部供给水箱上部的热水。将水供给配管分支为直接向水箱内供给从外部供给的水的第1水供给系统路径、和使来自外部的水经由水质调整单元改善水质而难以产生水垢后供给到水箱内的第2水供给系统路径这多个水供给系统路径,根据所供给的水的水质来区分使用任一方或两方的水供给系统路径。其结果,抑制了水垢的析出。
-
公开(公告)号:CN110392815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880012715.5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该热交换器具有即使在结霜环境下使用时,也能够通过使冷凝水飞散而抑制结霜的表面构造。所述热交换器具有表面设置有疏水性涂膜的部分,其中,设置有疏水性涂膜的表面具有如下表面构造,在设L:凸部的平均间距、d:凸部的平均直径、rw(整体):表面整体的平均面积扩大率、rw(凸部):表面凸部的平均面积扩大率、θw:疏水性涂膜的平滑平面上的水的接触角的情况下,满足如下所有的关系:rw(整体)>0.6/|cosθw|;rw(凸部)>0.6/|cosθw|;0.1<d/L<0.8;L<3.0μm;以及90°<θw<120°。
-
公开(公告)号:CN110392815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880012715.5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该热交换器具有即使在结霜环境下使用时,也能够通过使冷凝水飞散而抑制结霜的表面构造。所述热交换器具有表面设置有疏水性涂膜的部分,其中,设置有疏水性涂膜的表面具有如下表面构造,在设L:凸部的平均间距、d:凸部的平均直径、rw(整体):表面整体的平均面积扩大率、rw(凸部):表面凸部的平均面积扩大率、θw:疏水性涂膜的平滑平面上的水的接触角的情况下,满足如下所有的关系:rw(整体)>0.6/|cosθw|;rw(凸部)>0.6/|cosθw|;0.1<d/L<0.8;L<3.0μm;以及90°<θw<120°。
-
公开(公告)号:CN102292611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080005112.6
申请日:2010-01-20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D17/02 , F28D7/0033 , F28D7/04 , F28F1/022 , F28F3/02 , F28F3/044 , F28F13/12 , F28F222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热泵式热水供给机。热交换器(21)包括:在流体流路(53)内具有抑制厚度方向的变形的支撑部件(55)的金属管(47);以及层叠配置在金属管(47)的厚度方向的其中一侧,并具有与金属管(47)的其中一侧的外表面(61)相向而配置且至少一部分与其中一侧的外表面(61)接合的相向面的多孔金属管(45)。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