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62497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610801008.7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与装备领域,提供了一种环境污染物滤除及滤材再生的一体化装置与方法。由耐高温的梯度孔隙陶瓷滤材、高温煅烧模块和超声波清洗模块、隔热层构成的一体化的滤材再生置,应用前述滤材进行气体、流体环境中细颗粒及胶体状污染物的过滤处理,滤材孔径较大的一端朝向于进料口,当滤材堵塞一定程度后,或者定时,进行滤材的再生,颠倒滤材的方向,置于滤材再生腔中,顺序进行滤材的高温煅烧处理、超声波清洗处理,从而使滤材得以完全的再生和反复利用,本发明可以彻底地处理环境污染物,工艺简洁,可以提高多孔陶瓷的滤除效果及可重复利用性,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与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323999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1244278.8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图像数值分析的分光光度检测方法,按照传统方法完成样品采集、空白样品与标准样品配置、样品处理、样品显色各步骤,而以图像数值处理技术代替传统的分光光度计检测过程。具体过程是,样品编号排放,在光照不低于3500勒克斯、纯白色背景条件下,以像素不低于800万的数码镜头进行拍照保存,然后将数码照片图像灰度化、选择样品代表图片区域、划分网格、计算平均灰度值、计算标准样品回归曲线、核算结果、生成报告,并利用合适的计算机语言进行编程,形成自动化处理的程序软件,在智能化手机、便携电脑等适宜的终端上完成前述过程。本发明可以快速、批量、自动化地处理传统分光光度法显色后的样品,简洁方便,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7524123B8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710748394.2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移动的海洋漂浮物拦截疏导网及使用方法,主体是一张由高分子材料所制成的长方形网;上、下网纲分别设有浮球和沉块,以向上、向下撑紧拦截疏导网,维持相对稳定的长方形形状;下网纲上或10米深度处设有曝气管,由侧网纲充气管进行曝气;下网纲上设有两个大抓力锚,通过大抓力锚布设位置的调整而可以在海洋中任意布设拦截疏导网,并获得最佳拦截疏导效果或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的拦截疏导网布设角度、长度、相距敏感保护目标距离,且可以根据海流方向变动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本发明可以多道网串联使用,用于人为或者自然的海洋漂浮物拦截疏导或者拦截捕集,且随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保持最优的拦截疏导效果,应用前景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120683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610494725.X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02B1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15/10
Abstract: 一种海水取水渠道灾害性暴发海洋生物自动清除装置,属于海洋环境工程与装备领域。该装置包括集中囊网、网底切割刀头、固定支撑系统、潜水吸除泵、管道输送系统、岸基分离系统、浮子。该装置将海水渠道中灾害性暴发的海洋生物收集于集中囊网底部,并在水流动力及潜水吸除泵抽吸压力的联合作用下,利用网底切割刀头将收集的灾害性暴发的海洋生物切割分解,切割后的碎片被潜水吸除泵抽吸输送至岸边,并由岸基分离系统进行固液分离后集中处置。该装置坚固耐用,可以抵抗海水环境的腐蚀;可以高效率地自动化收集和清除工业海水取水渠道中的灾害性暴发海洋生物,节约人工成本,保障工业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8194391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711455226.0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30 , F04D25/08 , F04D29/002 , F04D29/5846
Abstract: 一种空心叶轮附壁整体转动的流体压缩机械,其空心叶轮叶片一端与空心圆环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压缩机体壁内侧,叶片中空通路与压缩机体壁外侧相连通;压缩机体壁外侧设置冷却液驱动叶片,体壁两端连接于轴承的内环;轴承外环由固定支撑连接件相连接,其与压缩机体壁外侧的空间及空心叶轮中充满着冷却液,并与外接冷却器相连通。当压缩机工作时,冷却液驱动叶片驱动冷却液在空心叶轮与外接冷却器之间进行循环,对叶轮核心部件进行着良好的冷却作用。空心叶轮可以多级串联使用,每一级的冷却系统各自独立工作。本发明结构巧妙,对压缩机核心叶轮部件冷却效果良好,使叶轮叶片在高温高压等苛刻工作条件下仍然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应用前景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182434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415974.X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D44/00 , A01K61/20 , C02F1/40 , C02F2303/20 , Y02P60/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原位浮游生物收集装置,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池与风力发电系统、浮力支撑系统、电源与控制系统、浮游生物抽吸与收集系统、锚定系统。本装置重心靠下,以不倒翁性质竖直地漂浮于水体中,发电系统距离水面的高度大于1.2倍最高波高,锚定系统可以抗击10年一遇的风浪。浮游生物抽吸与收集系统由抽吸轴流泵与收集囊网组成,轴流泵出口端环形凹槽后面具有放射性弹性卡扣,便于安装和拆卸。袋状浮游生物收集囊网的网目孔径小于目标浮游生物平均体长的0.8倍,可以双面使用。本专利可以多个装置同时使用,阵列型布设于目标水域,用于浮游生物的收集利用,也可以用于水域环境的治理和修复,应用前景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830976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210649.5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A01K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一种快速缝合的扇贝笼,属于渔业工程装备与技术领域。该扇贝笼包括扇贝笼主体、缝合拉链和单页门襟面;扇贝笼主体是一个由塑料材质网衣围成的一个软质圆柱体,中间由带网孔的硬质塑料隔片隔离出若干个放置养殖对象的隔间。扇贝笼主体的开口处安装有缝合拉链。单页门襟面覆盖住缝合拉链。单页门襟面分成固定侧和自由侧,单页门襟面的固定侧与缝合拉链的一侧通过缝合或者热结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单页门襟面的自由侧通过尼龙搭扣带和磁吸暗扣与缝合拉链的另一侧相结合。本发明可替代传统生产扇贝笼的手工针线缝合工序,节约人力物力,能大幅度提高筏式养殖生产苗种分装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与市场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726623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810602763.1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可重复利用改性多孔陶瓷材料的污水处理方法,改性多孔陶瓷是在其孔隙表面镀上有机连结吸附剂所形成,连结吸附剂为淀粉、糊精、动物明胶、海藻凝胶、壳聚糖凝胶、葡萄糖基树脂凝胶其中的一种或若干种的组合。具体应用工艺过程是:选择适宜的多孔陶瓷材料→改性处理镀上连结吸附剂→改性多孔陶瓷进行重金属污水吸附处理→吸附重金属饱和后的改性多孔陶瓷高温煅烧再生处理→灰分重金属物质安全处理→多孔陶瓷材料重新改性处理和循环再利用。本发明可以高效地将重金属等污染物转移出水体环境形成固态物质,体积大大缩小,并进行回收利用或安全处理,不会形成二次污染,多孔陶瓷材料可以进行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7446801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710821733.5
申请日:2017-09-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南京追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2M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且带有光反射的微藻培养装置,其为基座上带有旋转的双层球形壳体,其上端是透气及观察孔,双层球形壳体外层由具有足够结构强度的不透明材料构成,内层为内衬在外层壳体上的镜面结构。球心位置为光源及保护罩,与基座相连以供应电力,构成装置的不可转动部分,与内衬镜面的距离小于微藻浓度最高值时的透明度。基座转动部分设置两个以上的加料搅拌喷管,随壳体一起转动,构成装置的可转动部分。本发明旋转部分所提供的惯性离心力可充当重力的作用,故能够在外太空及宇航环境中无重力及微重力条件下进行微藻的培养。本发明也适合有重力条件下进行微藻的培养,具有光能利用效率高、微藻培养环境稳定等特点,应用前景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323999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244278.8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图像数值分析的分光光度检测方法,按照传统方法完成样品采集、空白样品与标准样品配置、样品处理、样品显色各步骤,而以图像数值处理技术代替传统的分光光度计检测过程。具体过程是,样品编号排放,在光照不低于3500勒克斯、纯白色背景条件下,以像素不低于800万的数码镜头进行拍照保存,然后将数码照片图像灰度化、选择样品代表图片区域、划分网格、计算平均灰度值、计算标准样品回归曲线、核算结果、生成报告,并利用合适的计算机语言进行编程,形成自动化处理的程序软件,在智能化手机、便携电脑等适宜的终端上完成前述过程。本发明可以快速、批量、自动化地处理传统分光光度法显色后的样品,简洁方便,应用前景广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