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81600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0838111.3
申请日:2017-09-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D01F9/22 , D01F1/10 , H01M4/587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领域,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以喹啉制备富氮喹啉低聚物,并以此作为富氮软碳前驱体。聚丙烯腈作为硬碳前驱体和助纺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然后使其在空气气氛下升温至250-300℃预氧化,并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600-1200℃碳化,得到目标材料纳米碳纤维。本发明的纳米碳纤维具有较高的氮含量和良好的导电性,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易于规模化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7881600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710838111.3
申请日:2017-09-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D01F9/22 , D01F1/10 , H01M4/587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领域,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以喹啉制备富氮喹啉低聚物,并以此作为富氮软碳前驱体。聚丙烯腈作为硬碳前驱体和助纺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然后使其在空气气氛下升温至250‑300℃预氧化,并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600‑1200℃碳化,得到目标材料纳米碳纤维。本发明的纳米碳纤维具有较高的氮含量和良好的导电性,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易于规模化工业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