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7432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480018579.2

    申请日:2014-03-27

    Abstract: 背光源装置(12)具备:LED(17);导光板(19),其具有与LED(17)相对的光入射面(19b)和光出射面(19a);柱面透镜光栅部(42),其是以沿着第2方向排列多个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柱面透镜(42a)的形式配置而成的;第1棱镜片(43),其相对于柱面透镜光栅部(42)配置在表侧,是以沿着第2方向排列多个第1单位棱镜(43a)的形式配置而成的,第1单位棱镜(43a)沿着第1方向延伸,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第2棱镜片(44),其配置在柱面透镜光栅部(42)与第1棱镜片(43)之间,是以沿着第2方向排列多个第2单位棱镜(44a)的形式配置而成的,第2单位棱镜(44a)沿着第1方向延伸,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且第2单位棱镜(44a)的顶角(θv2)大于第1单位棱镜(43a)的顶角(θv1)。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04141B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580013827.9

    申请日:2015-0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53 G02B6/0038 G02B6/0056 G02B6/0073

    Abstract: 背光源装置(12)具备:LED(17);导光板(19),其具有光入射面(19b)、非入光相反面(19d)以及光出射面(19a);棱镜片(20),其具有基材(20a)、入光侧棱镜部(42)以及出光侧棱镜部(43),入光侧棱镜部(42)形成于基材(20a)的入光侧板面(20a1),具有入光侧单位棱镜(42a),出光侧棱镜部(43)形成于基材(20a)的出光侧板面(20a2),具有出光侧单位棱镜(43a);以及入射角控制结构(AIC),其是将第1出光侧倾斜面(43a1)、第1入光侧倾斜面(42a1)以及第2入光侧倾斜面(42a2)各自相对于基材(20a)的板面所成的倾斜角度(θ1)、(θ2)、(θ4)设为使得光对第1出光侧倾斜面(43a1)的入射角(φ6)成为包含布鲁斯特角的角度范围的大小而成的。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02879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480018555.7

    申请日:2014-0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55 G02B6/0038 G02B6/0053

    Abstract: 背光源装置(12)具备:LED(17);导光板(19),其具有与LED(17)相对的光入射面(19b)和光出射面(19a);反射片(40),其具有与导光板(19)的与光出射面(19a)相反的一侧的反对板面(19c)相对的反射面(40a),并且用反射面(40a)使来自导光板(19)侧的光反射;棱镜片(43),其相对于导光板(19)配置在与反射片(40)侧相反的一侧,以沿着第2方向排列多个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单位棱镜(43a)的形式配置而成;各向异性反射部(44),其设于反射片(40)的反射面(40a),以沿着第2方向排列多个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单位反射部(44a)的形式配置而成。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74325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480018579.2

    申请日:2014-03-27

    Abstract: 背光源装置(12)具备:LED(17);导光板(19),其具有与LED(17)相对的光入射面(19b)和光出射面(19a);柱面透镜光栅部(42),其是以沿着第2方向排列多个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柱面透镜(42a)的形式配置而成的;第1棱镜片(43),其相对于柱面透镜光栅部(42)配置在表侧,是以沿着第2方向排列多个第1单位棱镜(43a)的形式配置而成的,第1单位棱镜(43a)沿着第1方向延伸,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第2棱镜片(44),其配置在柱面透镜光栅部(42)与第1棱镜片(43)之间,是以沿着第2方向排列多个第2单位棱镜(44a)的形式配置而成的,第2单位棱镜(44a)沿着第1方向延伸,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且第2单位棱镜(44a)的顶角(θv2)大于第1单位棱镜(43a)的顶角(θv1)。

    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36920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80054041.2

    申请日:2013-10-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308 G02F1/133608

    Abstract: 背光源装置(13)的制造方法至少具备如下框架形成工序:将第1框状片辊材(30R)、第2框状片辊材(31R)以及运送辊材(33R)分别沿着第1框状片材(30)的并列方向向相同方向拉出,对运送基材33层叠第1框状片材(30),对该第1框状片材(30)层叠第2框状片材(31),并且利用按压辊(34)从表里按压来使其贴合,相对于运送基材(33)以沿着并列方向并列多个的形式形成框架(27),其中,第1框状片辊材(30R)是将以直线状地并列多个的形式配置第1框状片材(30)而成的构件卷绕为辊状而成的,第2框状片辊材(31R)是将以沿着第1框状片材(30)的并列方向直线状地并列多个的形式配置第2框状片材(31)而成的构件卷绕为辊状而成的,运送辊材(33R)是将沿着并列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运送基材(33)卷绕为辊状而成的。

    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736920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380054041.2

    申请日:2013-10-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308

    Abstract: 背光源装置(13)的制造方法至少具备如下框架形成工序:将第1框状片辊材(30R)、第2框状片辊材(31R)以及运送辊材(33R)分别沿着第1框状片材(30)的并列方向向相同方向拉出,对运送基材33层叠第1框状片材(30),对该第1框状片材(30)层叠第2框状片材(31),并且利用按压辊(34)从表里按压来使其贴合,相对于运送基材(33)以沿着并列方向并列多个的形式形成框架(27),其中,第1框状片辊材(30R)是将以直线状地并列多个的形式配置第1框状片材(30)而成的构件卷绕为辊状而成的,第2框状片辊材(31R)是将以沿着第1框状片材(30)的并列方向直线状地并列多个的形式配置第2框状片材(31)而成的构件卷绕为辊状而成的,运送辊材(33R)是将沿着并列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运送基材(33)卷绕为辊状而成的。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0414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580013827.9

    申请日:2015-0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53 G02B6/0038 G02B6/0056 G02B6/0073

    Abstract: 背光源装置(12)具备:LED(17);导光板(19),其具有光入射面(19b)、非入光相反面(19d)以及光出射面(19a);棱镜片(20),其具有基材(20a)、入光侧棱镜部(42)以及出光侧棱镜部(43),入光侧棱镜部(42)形成于基材(20a)的入光侧板面(20a1),具有入光侧单位棱镜(42a),出光侧棱镜部(43)形成于基材(20a)的出光侧板面(20a2),具有出光侧单位棱镜(43a);以及入射角控制结构(AIC),其是将第1出光侧倾斜面(43a1)、第1入光侧倾斜面(42a1)以及第2入光侧倾斜面(42a2)各自相对于基材(20a)的板面所成的倾斜角度(θ1)、(θ2)、(θ4)设为使得光对第1出光侧倾斜面(43a1)的入射角(φ6)成为包含布鲁斯特角的角度范围的大小而成的。

    背光源单元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404631U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190000792.2

    申请日:2011-1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5 G02B6/0038 G02B6/0053

    Abstract: 背光源单元具备能射出光的光源和导光板,上述导光板包括:来自光源的光所入射的周面;与周面连接设置的主表面(14);以及隔着周面与主表面(14)相对的主表面(15),导光板(10)包括:能使从周面进入的光朝向主表面(14)反射的反射面(22);和形成于主表面(14)、能将被反射面(22)反射的光聚敛而朝向外部射出的透镜(2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