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55662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880115515.9

    申请日:2008-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04 G02F1/133608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能在短时间内以少的人数进行荧光管的更换。在支承荧光管(15)的背光源底座(10)的正面侧配置对光进行扩散的光学片(9),在光学片(9)的正面侧设置对显示影像的显示面板(1)进行支承的框架(5),在框架(5)的正面侧设置挡板(4),将挡板(4)、显示面板(1)、框架(5)及光学片(9)连结,使得挡板(4)、显示面板(1)、框架(5)及光学片(9)形成单元(U1)。沿光学片(9)的一侧设置第一强化体(80),沿背光源底座(10)的一侧设置与第一强化体(80)相对的第二强化体(90),在第一强化体(80)与第二强化体(90)之间设置枢转构件(100)。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216680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0980145222.X

    申请日:2009-07-23

    Abstract: 背光源装置(12)具备:底座(14),其具有安装孔(32、33);冷阴极管(17),其配置在底座(14)内;以及灯夹(18),其利用安装孔(32、33)安装于底座(14),并且能保持冷阴极管(17),灯夹(18)具有:主体部(27),其配置在底座(14)内;以及安装部(30、31),其包括基部(30a、31a)和夹持部(30b、31b),所述基部(30a、31a)从主体部(27)通过安装孔(32、33)向底座(14)外突出,所述夹持部(30b、31b)从基部(30a、31a)向沿着主体部(27)的方向突出,并且能在与主体部(27)之间夹持安装孔(32、33)的边缘部,另一方面,底座(14)具有接纳部(39、40),所述接纳部(39、40)是通过使相对于安装孔(32、33)与由安装部(30、31)的夹持部(30b、31b)夹持的边缘部相反的一侧所邻接的部分向外侧鼓出而形成的,能接纳安装部(30、31)。

    显示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55662B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0880115515.9

    申请日:2008-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04 G02F1/133608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能在短时间内以少的人数进行荧光管的更换。在支承荧光管(15)的背光源底座(10)的正面侧配置对光进行扩散的光学片(9),在光学片(9)的正面侧设置对显示影像的显示面板(1)进行支承的框架(5),在框架(5)的正面侧设置挡板(4),将挡板(4)、显示面板(1)、框架(5)及光学片(9)连结,使得挡板(4)、显示面板(1)、框架(5)及光学片(9)形成单元(U1)。沿光学片(9)的一侧设置第一强化体(80),沿背光源底座(10)的一侧设置与第一强化体(80)相对的第二强化体(90),在第一强化体(80)与第二强化体(90)之间设置枢转构件(10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