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0338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412486.0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IPC: C12Q1/6883 , C12Q1/686 , C12N15/11 , A61K31/7105 , A61P27/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生物标记物、检测试剂盒及应用。本发明公开了tRF‑22在制备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诊断试剂中的应用以及一种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的诊断试剂盒。本发明通过定量PCR验证,发现tRF‑22与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发生呈现显著地相关性。本发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检测房水中tRF‑22的相对含量,可以用于临床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患者的筛选,为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103387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211412486.0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IPC: C12Q1/6883 , C12Q1/686 , C12N15/11 , A61K31/7105 , A61P27/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生物标记物、检测试剂盒及应用。本发明公开了tRF‑22在制备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诊断试剂中的应用以及一种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的诊断试剂盒。本发明通过定量PCR验证,发现tRF‑22与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发生呈现显著地相关性。本发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检测房水中tRF‑22的相对含量,可以用于临床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患者的筛选,为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215960059U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21688453.X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IPC: A61B1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可调节开睑器,所述开睑器包括上、下开睑夹,其中上开睑夹还包括开睑夹内、外侧以及压力传感器,上、下开睑夹一侧通过连接杆分别与上、下旋转杆一侧连接,上、下旋转杆另一侧通过固定杆连接,上、下旋转杆中间通过调节杆连接。固定杆上设有电源、操作器以及处理器和挂耳、松紧绳。下旋转杆上设有支撑杆和鼻夹。此外,本实用新型开睑器还包括固定车,通过固定夹将固定车与开睑器连接起来,起到固定开睑器的作用。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将固定开睑器位置、解放术者双手,随时调节上、下开睑夹之间位置和遮挡眼睫毛干扰作用集一体,有很强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2301339U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21082531.7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IPC: G01N21/7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定量测定泪液VC含量的眼用试纸,包括试纸和比色卡,所述试纸包括试纸本体、头端染色区和尾端粘贴纸,试纸本体前端和头端染色区设有折痕,靠近尾端设有标记格和个人信息记录格,头端染色区包括基底膜和染色膜,染色膜位于基底膜上方,比色卡包括比色卡本体和比色卡测量标识,比色卡本体和试纸本体通过连接点连接。其优点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步直接采集泪液和分析VC含量,较现有技术中的先收集尿液、血清、血浆等体液,再对收集的体液进行VC含量测定方法简化了步骤,且检测的准确度高。节省了患者和院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能够及时检测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VC补充从而大幅减少患者病情进展到达坏血病的可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