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6462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10798112.9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球等鞭金藻培养密度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海杆菌菌种的活化;海杆菌菌液的培养;球等鞭金藻藻种的无菌化处理;球等鞭金藻种子培养液的生产,球等鞭金藻的密度≥10×105个/mL;球等鞭金藻的正式培养生产,其密度在1.5×107cell/mL以上。本发明中球等鞭金藻和海杆菌共培养体系可以发生协同作用,不仅能够使培养基的成分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各自本身所具有的生理生态特点使二者同时受益,促进共同生长。本发明在球等鞭金藻和海杆菌混合培养的条件下,能够使球等鞭金藻持续快速生长,最终获得比常规方法更高的生物量,可为相关水产养殖饵料和获取DHA用藻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3213644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426267.7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2F3/34 , C12N1/2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培养硝化联合菌群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氨氧化菌群的活化,氨氧化菌群菌液的培养,亚硝酸盐氧化菌群的筛选,硝化联合菌群的培养,硝化联合菌群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硝化联合菌群在短期内(4d)的氨氮去除效率和速率相比于氨氧化菌群分别提升了41.28%和99.17%,最终的亚硝态氮的去除率提升100%。本发明提出的氨氧化菌群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群联合培养体系,发挥各类细菌之间的协调作用,在低碳氮比下能更快完成对高浓度氨氮的降解,并使该体系具有强的亚硝酸盐氧化活性,最终处理效果高于单一的氨氧化菌群,为生物法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或高浓度氨氮废水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321364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26267.7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2F3/34 , C12N1/2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培养硝化联合菌群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氨氧化菌群的活化,氨氧化菌群菌液的培养,亚硝酸盐氧化菌群的筛选,硝化联合菌群的培养,硝化联合菌群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硝化联合菌群在短期内(4d)的氨氮去除效率和速率相比于氨氧化菌群分别提升了41.28%和99.17%,最终的亚硝态氮的去除率提升100%。本发明提出的氨氧化菌群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群联合培养体系,发挥各类细菌之间的协调作用,在低碳氮比下能更快完成对高浓度氨氮的降解,并使该体系具有强的亚硝酸盐氧化活性,最终处理效果高于单一的氨氧化菌群,为生物法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或高浓度氨氮废水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1771449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744960.4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上海浦东复旦大学张江科技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微纳米气泡在水稻育苗中的应用方法,属于作物种植改良技术领域,包括采用微纳米气泡对水稻种子的催芽和采用微纳米气泡对水稻幼苗促生长两个步骤,即首先采用微纳米气泡水对水稻种子浸泡24h,然后排出微纳米气泡水,密闭条件下静置24h,得到发芽的水稻种子;将所得发芽的水稻种子摆入水稻育秧盘中,然后将水稻育秧盘置于装有水稻培养液的容器中,并控制水稻培养液浸没发芽的水稻种子后并高出发芽的水稻种子面0.1-0.5cm为准,控制温度为28℃进行培育10-21天,培育过程中采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设备对发芽的水稻种子培育所用的水稻培养液按照一定频率和循环次数进行微纳米气泡处理,最终得到根长苗壮的水稻幼苗。
-
公开(公告)号:CN11056462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798112.9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球等鞭金藻培养密度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海杆菌菌种的活化;海杆菌菌液的培养;球等鞭金藻藻种的无菌化处理;球等鞭金藻种子培养液的生产,球等鞭金藻的密度≥10×105个/mL;球等鞭金藻的正式培养生产,其密度在1.5×107cell/mL以上。本发明中球等鞭金藻和海杆菌共培养体系可以发生协同作用,不仅能够使培养基的成分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各自本身所具有的生理生态特点使二者同时受益,促进共同生长。本发明在球等鞭金藻和海杆菌混合培养的条件下,能够使球等鞭金藻持续快速生长,最终获得比常规方法更高的生物量,可为相关水产养殖饵料和获取DHA用藻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