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1805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479565.1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熔盐热储能的便携式除冰装置,包括加热器、水泵、风机、混流器,加热器包括加热器壳体和内部储存有熔融盐的储罐,加热器壳体的内部为储罐安装腔,储罐安装腔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储罐,加热器壳体的内壁与储罐的外壁之间形成加热腔,加热腔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一加热腔的进液口相连通,第一加热腔的出气口与混流器的进气口相连通;风机的进气口与大气相连通,风机的出气口与第二加热腔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二加热腔的出气口与混流器的进气口相连通,混流器上设置有喷嘴,混流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喷嘴的进气口相连通。本设计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提高除冰效率的同时降低除冰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49929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79567.0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能量梯级利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将高温熔盐存储区的熔盐流出口流出的熔盐通入高温热解区,并利用高温热解区内的熔盐的热量对高温热解区内的有机固废进行热解;将高温热解区的熔盐流出口流出的熔盐通入中温干化区,并利用中温干化区内的熔盐的热量对中温干化区内的污泥进行干化;将中温干化区的熔盐流出口流出的熔盐通入低温供热区,并利用低温供热区内的熔盐的热量对低温供热区内的终端进行供热;对低温供热区的熔盐流出口流出的熔盐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熔盐通入高温熔盐存储区进行存储。本设计可以实现对负荷侧的不同品位热能的梯级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991735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1911199077.5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考虑AA‑CAES的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先建立以燃气轮机运行能耗、柴油机运行能耗、废弃光伏等效能耗和可转移负荷等效调度能耗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的热电联供系统日前调度模型,再将获取的光伏、热负荷和电负荷的短期预测数据输入所述日前调度模型中,得到热电联供系统的日前调度结果,然后根据日前调度结果对热电联供系统进行调度。本设计不仅提高了热电联供系统的运行灵活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改善了系统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降低了系统的运行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6355668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28875.6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物质燃料的原料组成及质量百分比为:秸秆20‑40%、芒草20‑40%、助燃剂10‑20%、龙舌兰生物废料10‑20%。本设计通过使用龙舌兰生物废料替代传统钙添加剂,通过配方中各组份协同燃烧作用,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着火温度,同时缓解生物质燃料中赋存的碱金属对锅炉运行中造成的影响,减弱后期生物质燃烧后床料团聚、沾污结渣和腐蚀侵蚀等问题的产生,还能解决龙舌兰废料处理处置带来的环境问题,与常规的生物质燃料颗粒相比,由于无需添加其他化学助剂,该生物质燃料的经济性更好、燃烧值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99173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199077.5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考虑AA-CAES的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先建立以燃气轮机运行能耗、柴油机运行能耗、废弃光伏等效能耗和可转移负荷等效调度能耗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的热电联供系统日前调度模型,再将获取的光伏、热负荷和电负荷的短期预测数据输入所述日前调度模型中,得到热电联供系统的日前调度结果,然后根据日前调度结果对热电联供系统进行调度。本设计不仅提高了热电联供系统的运行灵活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改善了系统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降低了系统的运行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0969298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199049.3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AHP的电网技术改造方案的寻优方法,该方法先获得技改项目的通用评价指标群和体现技改项目特点的其它评价指标群,再基于AHP理论、根据典型的技改类型将其它评价指标群划分成与每种技改类型一一对应的类型评价指标模块,通用评价指标群构成通用评价指标模块,从而建立技改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计算通用评价指标模块和类型评价指标模块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随后将待选的各电网技术改造方案的各评价指标值与其权重加权,得到各电网技术改造方案的评价值,最后以评价值最高的电网技术改造方案作为最优方案。本设计不仅能够实现技改方案的准确评价,而且普适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967093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565347.0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电力碳足迹的产品生产用电方案优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先针对产品生产的电网节点所在区域,核算该区域内电源、变电站以及输配电线路的碳足迹因子,然后将区域内电源、变电站以及输配电线路的碳足迹因子通过潮流叠加至电网节点碳势分布,形成电力碳足迹流,再基于电力碳足迹流构建以产品电力碳足迹最小为目标的产品用电方案优化模型,最后根据产品用电方案优化模型确定产品生产用电最优方案。本发明实现了产品电力碳足迹的精准核算,保证了产品用电方案优化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57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644302.6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氢和富氧混合高效利用的低碳经济调度方法及系统,将电转氢气中产生的氧气输送给燃煤机组,通过富氧燃烧低负荷不间断炉技术使燃煤机组进入深度调峰状态,降低机组的最小出力,增强系统灵活性,通过构建低碳经济调度模型将能源活动中生产、运输、经营环节的碳排放纳入统计范围,将P2G过程中需要的二氧化碳成本和因P2G技术而减少的弃风弃光成本纳入低碳经济调度模型,在风光出力富足时可通过两阶段P2G技术对电力实现最大化应用,使碳交易机制更加完善,同时使使得本设计计算的更加精细。本设计不仅可以通过电转氢气中产生的氧气,使燃煤机组进入深度调峰状态,而且可以对电力实现最大化应用,有效提高调度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366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83120.2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张浩钦 , 迟赫天 , 雷何 , 夏方舟 , 邹崇哲 , 廖爽 , 彭君哲 , 王平凡 , 汪颖翔 , 王雅文 , 董明齐 , 李斯吾 , 王江虹 , 陈竹 , 郑云飞 , 舒思睿 , 张焱哲 , 莫石 , 潘俊杰
IPC: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一种区域电网电力碳排放因子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方法首先采集并计算连续自然年的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因子,然后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分析年份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对采集的历年数据进行连续性检测,并筛除更新,最后以自然年为自变量输入数据,即可获得自然年对应的碳排放因子;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年份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性分析进行变量分析,并从中删除了偏移较大的数据年份,相比于普通的回归模型,降低了复杂的影响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48517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494380.2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张浩钦 , 雷何 , 迟赫天 , 夏方舟 , 王平凡 , 廖爽 , 彭君哲 , 汪颖翔 , 王雅文 , 董明齐 , 李斯吾 , 王江虹 , 陈竹 , 郑云飞 , 周志强 , 舒思睿 , 张焱哲 , 莫石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18/15 , G06F18/2113 , G06F18/214 , G06F18/241 , G06F18/27 , G06N3/0464 , G06N3/0985 , G06N20/20
Abstract: 一种基于碳排放流和大数据分析的区域碳排放预测方法及系统,在S1区域划分中将目标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对各个子区域进行标签化处理,并依据不同标签分别形成各个子区域的主信息集和次信息集;S2进行MIC相关性分析,以对子区域次信息集中影响碳排放的特征进行相关性排名;S3构建子区域碳排放预测模型;S4基于构建的各个子区域碳排放预测模型进行仿真计算,输出区域碳排放预测结果。本设计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得到不同的预测模型,从而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差异化的预测,而且可以通过标签化处理,有效降低求解难度,同时缩短区域碳排放预测时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