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开关短接装置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524278U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720263717.4

    申请日:2017-03-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离开关短接装置,所述第一短接头主要由悬挂钩、锁定座、螺杆和绝缘操纵杆构成,所述悬挂钩的下部设置有支座,在该支座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旋置在该螺纹孔内,该螺杆的上端部设置有环形限位板,在该螺杆的下端部开设有方孔,所述锁定座的上部开设有与悬挂钩的上部相对应的弧形槽,在该锁定座的两侧部分别开设有导向槽,锁定座通过该导向槽活动卡置在悬挂钩的侧部,在锁定座的下部开设有环形卡槽,螺杆通过其环形限位板活动卡置在该环形卡槽内,本实用新型优点是:使得该隔离开关短接装置可适应各种短接需要,使用十分方便,并且十分适合对高压隔离开关进行长时间短接。

    特高压直流换流阀二端口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7679285B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710804900.5

    申请日:2017-0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电磁暂态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特高压直流换流阀二端口电路。为了提高特高压直流换流高压端阀层过电压仿真分析的效率并保证精确度,本发明提出一种特高压直流换流阀二端口电路,包括阀层电路和端口寄生电容,在冲击电压的主频段范围内对关键元器件参数的阻抗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单个阀层乃至多个阀层的电路;基于端子电容方法提取阀层寄生电容,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迭代等效方法提取端口寄生电容。本发明建立的阀层电路极大地缩短了建模和仿真时间,提高了仿真分析的效率,对于寄生电容参数的提取也大大缩短了提取的时间和计算复杂度。

    一种大容量高频变压器寄生电容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03853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580507.3

    申请日:2015-0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容量高频变压器寄生电容的测量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信号发生器向高频变压器施加频率可变的激励信号,示波器采集所述高频变压器一次侧绕组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步骤2:依据示波器显示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的李萨如图形,获取高频变压器的自然谐振频率;步骤3:计算高频变压器一次侧绕组的励磁电感Lm和二次侧绕组的漏感Ls;步骤4:计算高频变压器的寄生电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容量高频变压器寄生电容的测量方法,无需借助阻抗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等精密设备,通过简单的电压、电流测量即可方便有效的提取大容量高频变压器的寄生电容,有助于研究大容量高频变压器的寄生参数效应、改善宽频特性。

    用于测量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瞬态外壳电压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121948A

    公开(公告)日:2011-07-13

    申请号:CN201010577420.8

    申请日:2010-12-07

    Abstract: 希望降低测量GIS设备时电磁干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期望提供一种对于测量GIS设备瞬态外壳电压系统的屏蔽装置。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测量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瞬态外壳电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电缆,连接在所述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外壳和电压测量装置之间;电压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外壳处的电压;测量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处理来自所述电压测量装置的测量数据;其中,所述测量系统包括整体地屏蔽所述测量电缆、所述电压测量装置以及所述测量数据处理系统的屏蔽装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对于测量GIS设备瞬态外壳电压的屏蔽装置,降低了电磁干扰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基于模糊自适应调节的光储系统跟踪发电计划出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62149B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510561196.6

    申请日:2015-09-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调节的光储系统跟踪发电计划出力方法,其包括:读取光伏电站和储能系统的相关数据;随机模拟日前光伏发电实际出力并建立含控制系数的机会约束规划跟踪模型;采用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确定目标功率控制系数;分时段控制储能系统工作状态系数来确定充放电功率优化方案。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筛选出较准确的控制系数,避免了以往仅凭经验进行手动调节系数的弊端,有效使得光储联合发电跟踪效果在计划上下限范围内并保持最佳;也使得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和荷电状态都保持在适宜范围,提高了充放电能力,降低了对储能系统的要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为储能系统出力日前调度计划制定提供了解决方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