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能计量箱进线快速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415242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010966684.6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电能计量箱进线快速连接装置,包括底座、固定立柱、接线盒、快速连接弹簧压片、导电块、监测模块以及通信模块。接线盒与底座连接,接线盒包括盒体、下接线端子以及上接线端子,快速连接弹簧压片以及导电块均安装在盒体内,下接线端子以及上接线端子通过导电块连接,下接线端子以及上接线端子均与一快速连接弹簧压片连接。本发明的实质性效果是:1)解决了积水造成的电线发热以及短路问题;2)解决了导线与端子接触不良造成的电线发热以及短路问题;3)解决了导线容易发生电化学氧化的问题;4)解决了电网部门不能及时收到表箱温度异常信息的问题。

    一种需求响应电能调控对象选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65097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889870.9

    申请日:2021-08-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需求响应电能调控对象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台区数据库;建立日均总负荷容量曲线和各类型用户的日均标准容量曲线;S2:实时采集台区中各用户的负荷参数,拟合用户负荷曲线以及台区总负荷曲线;S3:曲线对比,确定需要进行电能调控的调控时间段;S4:依次判断不同类型用户的保电时间是否处于调控时间段内,筛选可调的类型;S5:将用户负荷曲线与日均标准容量曲线对比,确定可调的用户对象;S6:分别针对可调的用户对象下达电能调控命令。通过日均负荷曲线的比较,依次确定电能调控时间、选择可调的用户类型以及可调的用户个体,针对性地下达不同的调控命令,精确地对用户对象进行个性化调控。

    一种智能型架空配电线路清除鸟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00269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10443403.3

    申请日:2021-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型架空配电线路清除鸟巢装置,包括执行部,用于夹持鸟巢,实现鸟巢的清除;调节部,用于调节执行部的位置,使执行部对准鸟巢,与执行部连接,伸缩部,起到加长执行距离作用,与调节部连接;控制部,用于控制执行部夹持鸟巢以及控制调节部进行转动,与伸缩部连接;辅助调节装置,用于拍摄和显示图像信息,与控制部连接;把手部,起到支撑作用,与伸缩部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执行部,能稳定以及方便的夹取鸟巢,通过调节部,能在复杂的架空线路中,调节执行部的夹取方向,使执行部能更好的夹取鸟巢,整个机构组装方便、操作简单,设置绝缘套,防止操作人员触电,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了清除鸟巢装置的安全性能。

    一种智能电能计量箱进线快速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41524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0966684.6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电能计量箱进线快速连接装置,包括底座、固定立柱、接线盒、快速连接弹簧压片、导电块、监测模块以及通信模块。接线盒与底座连接,接线盒包括盒体、下接线端子以及上接线端子,快速连接弹簧压片以及导电块均安装在盒体内,下接线端子以及上接线端子通过导电块连接,下接线端子以及上接线端子均与一快速连接弹簧压片连接。本发明的实质性效果是:1)解决了积水造成的电线发热以及短路问题;2)解决了导线与端子接触不良造成的电线发热以及短路问题;3)解决了导线容易发生电化学氧化的问题;4)解决了电网部门不能及时收到表箱温度异常信息的问题。

    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居民负荷调节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4608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886802.7

    申请日:2021-08-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居民负荷调节系统及方法,包括用于采集用户负荷信息的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中心处理模块、用于进行用户负荷调节预约的用户负荷预约模块和用于进行用户负荷变量控制的负荷控制模块,以及基于需求响应的居民负荷调节方法。本发明中数据中心处理模块通过用户负荷预约模块向用电高峰期的用电用户发送负荷调控预约;通过用户负荷预约模块将用户反馈的信息传输给数据中心处理模块;通过数据中心处理模块对接受预约的用户对应的负荷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指令;通过负荷控制模块根据控制指令在对应的高峰时段对用户进行用电负荷调控,进而实现对用户侧负荷的调控,有效提高对电力资源的调控力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